/

金融赋能解决种植户资金难题,通过全链条提升农产品品质

齐点淄博 2020-08-06 16:01:27 阅读量:

2020-08-06 16:01:27

在智慧农业推进的过程种,我市因地制宜,通过金融赋能解决种植户资金难题,通过全链条提升农产品品质,让智慧农业造福百姓。智慧农业的大潮正在齐鲁大地如火如荼的铺开,但在全国闻名的蔬菜种植地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却遇到了阻力。

朱台镇西单村村民高桂芹夫妇和村里几十户老种植户想趁着旧大棚更新换代,上马最先进的智慧大棚,两口子就能轻松管理一个十几亩的大棚,依靠智慧农业过上发家致富的日子,高桂芹夫妇充满了憧憬,可没想到的是回家一商量,第一个拦路虎却是自己的家人。

高桂芹:老人就说,要想穷种大棚,要是没有销路,菜烂在地里,你就等着赔钱。

八十岁的老母亲极力反对,老人有老人的理由,五六十万的投资,先不说钱从哪里来,种了几十年大棚的老人不理解的是一个大棚凭什么这么贵。

老人说:我不愿意她种大棚,他两个从小又不会干庄稼地里的活儿。

家里老人反对,这让高桂芹夫妇有些犯难,而不仅是高家遇到这种情况,村里很多种植户都在疑惑。

为了让大家伙儿解智慧大棚的功能,村里将智慧大棚的工程师请进家里讲,请进示范大棚参观,看到在家里用手机通过5G技术可以实现卷帘、灌溉、喷药、通风、温控等一系列功能, 360度变焦球形摄像机全天候监控,棚内环境、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电脑控制时,老人被说服了。这让高桂芹夫妇很兴奋。高桂芹:里边的人工劳动基本上就是采摘,其他的智能化程度相当高了,基本上用手机就全部完成了,家里老人来这里看,也慢慢的打消了顾虑。

可是兴奋没有维持多久,高桂芹夫妇又陷入茫然,过去,投资一个旧式大棚花费不过十几万,好年景一年就能回本,但智慧大棚投资额至少需要六七十万,算了算,家里能拿出的现金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万,剩下的五十万成为了最大的拦路虎。

相比起高某夫妇的茫然,西单村村书记单保军更是一筹莫展,村里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鼓励农民将大棚更新换代,即便村集体拿出了上千万资金补贴,但面对上百个智慧大棚的投资,资金难题仍然式最大障碍。

西单村党委书记单保军:总投资需要一个多亿,我们自筹资金只有两千多万,资金缺口非常大,感到压力非常大。

资金缺口七八千万,指望村集体解决简直是天方夜谭,眼看项目要搁浅,美好的憧憬要落空,负责当地信贷的农业银行个贷中心业务经理孙长伟找上了门,表示,这是好项目,可以向银行贷款。

有了银行的背书,村民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可是村里有头脑的几个人算了算帐,平均每户贷款五十万,按照正常利率,一个月利息要六七千,这个数字仿佛一盆冷水,随时会浇灭刚刚燃起的希望,而负责这个项目的孙长伟看出了端倪,不等消息传开,孙长伟已经开始挨家挨户讲解贷款政策。孙长伟:利息由省农担公司贴息,担保费用减半,实际利息在1.72年息,非常低。

高桂芹夫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五十万的贷款,他们家每月只需要还款1800元。

临淄区农行行长董兆喜:目前第一期已经发放了37户,贷款投放1850万,第一期大棚目前已经基本建设完毕。

 西单村建设一百多个智慧大棚的消息一下子在蔬菜收购圈里传开,很多大型农业贸易企业马上向村里伸出了橄榄枝,目前首批大棚即将交付使用。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