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设计师32㎡的家走红,12大功能区藏进墙、全屋不见床:小户型不好住的时代,过去了!
在他看来:
“城市总是在改变,人也在不断改变,所以家也应该是可以被改变的。”
32㎡住7口人
他从小连床位都没有
40年前,张智强一家搬进了现在这套公寓,当时他还不是房主,而是租客。
这间只有32㎡的公寓里,足足住了7个人。
但功能区还算完善,厨房和洗手间都有,还有三个卧室。妹妹们住一间、父母住一间,剩下的一间,迫于当时的生活压力,只好租了出去。
也就是说,很长一段时间里,张智强是没有自己的独立房间的。
在起居室里,这张1.8米的长椅就是他临时的床。每天晚上,要等所有人都睡下了,他才能睡。
后来大概有7年的时间,父亲因为工作原因都长居波士顿,照顾家的重担就落到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所以他们几个孩子从小就很乖,几乎一直都在很安静的学习,很少出去玩耍。
在他看来,长期没有自己的床位以及童年趣味的缺失,其实有对生活方式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但从现在看过去,又恰恰是这种“房间没有房间的样子”和“童年的未满足感”,对他看待空间的角度产生了积极作用。
直到1988年,也就是张智强大学毕业一年后,他们终于以现在看来相对便宜的价格,把租的这间公寓买了下来。
从初中起,就梦想着当设计师的张智强也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之后几乎每隔几年,家就会被他改变一次,每次采用一个不同的概念。从最初的开放式,到后来整洁有序的藏,每次空间带来的感受都不一样。
最后一次改造是在2007年。
当时张智强从上海出差回来,发现公寓漏水了,那是用来冲马桶的海水。虽然感觉很恶心,但冷静过后他又开始兴奋——终于又有改造房子的借口了。
这次改造用了足足一年的时间,他走到香港各个角落,去观察建筑找灵感。
在香港,人们在利用有限资源方面非常有创意。尤其是那些摊位,不足1米宽,非常狭窄,但却能容纳下每天开门所必须的任何东西,关门时再把所有东西收起来。这给了他很大的灵感。
小房子要想好好住,一定离不开灵活性和适应性。
所以,张智强的这次改造,最终呈现的效果不是一系列房间,而是围绕他每天必须要做或者喜欢做的小事而构成。
▲公寓模型,肉眼可见面积有多小
1年时间
让32㎡塞下12大功能区
走进他改造后的家,会瞬间感觉进入了一个太空舱。全屋采用金属和玻璃材质,视觉上显大不说,在炎热的香港,触感也更清凉。
进门左侧是一面巨大的光碟墙,摆放了3000+张光碟,收藏CD,是张智强的爱好。
而这面墙除了装饰和置物外,还暗藏一个特殊技能——可移动。
移开光碟墙,背后整个空间就是私人水疗馆。
一边放着浴缸,一边的开放式储物格可以收纳些洗漱用品。虽然面积不大,但也足以让人在工作一天后,享受片刻的放松。
而光碟墙对面,就是他的简易书房。书桌+开放式书架的组合设计,完全能满足他的日常使用需求。
这张书桌,同样是可以折叠移动的。
将桌子伸缩,调整到合适的长度,就变成了餐桌。金属座椅则隐藏在桌子下方,平时它是墙面的一部分,要用时它就是拥有储物空间的椅子。
夜幕降临的时候,倒上一杯酒,看城市的灯火辉煌,也是一种独处的惬意。当然,就算有三五好友来光顾,这里也能坐得开。
书桌旁的墙,移开后则是一个拥有双面全身镜的步入式衣帽间,收纳空间完全足够。
看到这,不难发现,其实这32㎡的空间已经利用的非常极致了,但在张智强看来,在非常狭小的环境里规划空间,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床消失。
“如果长期有一个固定的床位,那将会非常占据空间。”
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使然,现在他反而更能接受这种灵活性给小户型带来的好处。所以在他的房子里,床是被藏起来的。
白天,将床收起来后,这里会变成一个干净清爽的空间,坐在这里喝茶聊天,惬意又自在。
也可以在两侧墙面之间装上吊床,看看书,望着窗外发发呆,也是绝佳的休闲场所。有朋友来了,还能当临时客房。
夜幕降临的时候,放下窗帘,打开投影仪,这里就变成了巨幕私人影院,放一部喜欢的片子,享受夜晚的静谧。
困了,就收起小茶几和座椅,把床放下来,又变回卧室的样子。
而卧室的电视背景墙后面,又藏着厨房区。
操作台和烹饪台区分开来,橱柜有藏有露,能上墙的通通上墙,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到这还没完,电视墙旁边的这面墙拉开,又变出了一个洗衣房。
整个空间里,唯一没有被藏起来的功能区就是卫生间了,位于入户左手边。
虽说它不具备其他功能区的隐藏特性,但也有自己的亮点,比如隔音效果超好。如果家里人多特别热闹,这里就能变成一个非常安静的空间,打电话或者处理私事都不受影响。
张智强的好友,曾形容这里像极了一个巨大的玩具空间。
狭小的32㎡,没有固定布局,所有墙都是可移动的,每个空间的面积根据他的需求而改变。趣味、实用、灵活一个不少。
而为了让家具备移动功能,他也下了不少功夫。最开始用的是轮子,但后来发现这样移动会在地面留下痕迹,所以就改成用滑轨全部吊在天花板上。
为了兼顾实用性和美观性,还把顶做成了镜子,也就是前面说的运用了大量的玻璃元素,将轨道藏了起来。
地板的材料则是打磨花岗岩板。光滑的表面,也让空间更显宽敞明亮。
对张智强而言,几乎每时每刻,他都在利用家里的全部空间,而不是某一个房间,其结果就是,他的家比真正的面积要大得多。
他曾说:“只要你住在市中心,无论香港伦敦纽约,你就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家越来越小。”
所以,在狭小空间里如何住得舒服,其实是很多家庭需要面对的课题。
小户型不好住的时代
早过去了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装修风格,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过于冰冷,没有家该有的样子,但他对小户型的布局理念,还是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家具只要实用款
对小户型而言,在家具的选择上,真的要抛弃固有思维,只买自己用得上的家具,就够了。
像张智强家,因为床太占面积,而他又从小就习惯了每天整理床铺,所以直接放弃了标配的固定床位,换成了电动折叠床,这样不仅释放了面积,也满足不同时间段的空间需求。
再加上平时都是一个人住,沙发这种相当占地的大型家具,也可以直接省掉了。
但因为工作需要,书桌不能省,所以做了折叠的大长桌,平时还能作为餐桌,办公吃饭都能在这里完成,一举多得。
还有家里的小桌子,必要时可以用作椅子,几把椅子又能拼成一张长桌,功能多样化。
藏,让家更显大
简单来说,把东西藏起来,能让本就局促的空间显得更干净利落。
这也是张智强家的关键词,小到行李箱、床、椅子、家用电器,大到厨房、水疗馆、衣帽间这些功能区,都被他巧妙的藏进了逼仄的32㎡。而这种手法,对所有小户型都很实用。
像洗衣机、冰箱、电视、烤箱等等这些居家必备又比较占地儿的大件,都可以巧妙的藏起来。先量好家电的尺寸,然后定制柜体,将其嵌入其中。这也是多数小户型常用且比较容易操作的。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嵌入式家电的散热问题。
除了这种嵌入式的藏以外,还可以巧用纱帘这种软隔断,来实现遮挡性的藏。不仅能弱化视觉上的杂乱感,还能起到分区的作用。
▲40㎡小家直接用纱帘做隔断
重叠空间,直接偷面积
张智强的家,之所以看起来跟常规住宅不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每个空间的功能性相对灵活。
书房可以是餐厅,卧室可以是起居室和私人影院,通道可以是休闲区和临时客房......也就是因为这样,他的日常生活才没有被面积所困。
所以如果受空间限制,而又想具备多个功能区的话,可以试试这种重叠空间的做法。
除了以上这些,全屋统一色调、采用大量玻璃元素,也是这个家值得小户型借鉴的地方。
尽管面临房价压力,买小户型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首选,但房子面积小,不代表不能好好住。逼仄的空间,确实不会带来住豪宅的幸福感,但过过自己舒服的小日子,还是很好实现。
希望住在小房子里的你,也能每天拥有自己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