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以最崇高的敬礼,“人民楷模”朱彦夫再次感动中国!

齐点淄博 2022-03-06 17:19:23 阅读量:

2022-03-06 17:19:23

图片

原标题:

朱彦夫入选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本报讯 3月3日晚上,“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的十位人物温暖着中国,感动着我们。其中,朱彦夫再获殊荣,入选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由于朱彦夫年事已高,此次颁奖仪式他并未到现场。他的四女儿朱向欣带着父亲的嘱托,到北京领奖。捧着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朱向欣感慨颇多:“今天我来给父亲领感动中国奖,既紧张又激动,感到很荣光,我被感动中国人物感动着,也被父亲的精神鼓励着,作为一名教师,我回去要本本分分,干好本职工作,尽最大努力教育好我的学生,更要把父亲的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此次颁奖盛典上,2021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朱彦夫的颁奖词写道:“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止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图片

朱彦夫在家中观看颁奖典礼 


他是优秀中国共产党员,他是“时代楷模”,他是“人民楷模”,他是时代的丰碑

朱彦夫,再次感动中国!

3月3日晚上8点,“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人民楷模朱彦夫,入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朱彦夫,这位无数次感动亿万中国人的英雄,再次感动中国。
颁奖词这样写道:“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止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朱彦夫,跨越了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钢铁战士和时代楷模、人民楷模。战场上,他扛起枪杆子,与敌人英勇作战;在家乡,他抱起锄杆子,带领群众向贫穷宣战;退休后,他夹起笔杆子,向人生极限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评价:“朱彦夫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时代的精神!”
“与其腐烂,不如燃烧。”
——朱彦夫
他是战士,为坚守阵地失去手脚和左眼
沂源县是沂蒙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朱彦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933年7月6日,朱彦夫出生在张家泉村一座低矮的小石屋里。苦难的岁月,悲惨的生活,家仇国恨,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抗争的种子,也造就了朱彦夫的铮铮铁骨和刚强意志。
1947年9月,14岁的朱彦夫参加了华东野战军。他先后参加了攻打兖州火车站、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上百场战役战斗。他10次负伤,3次荣立战功。在吴淞口战斗中,火线入党。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赴朝作战,17岁的朱彦夫随部队跨过鸭绿江。
11月底,朱彦夫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悄悄进入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包围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当年又是50年一遇的寒冬,许多年轻的战士被冻死在战场上。12月,在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地进攻,守住了阵地,战友的鲜血染红了冰天雪地,最后全连官兵仅剩下他一人。
在敌人的狂轰乱炸中,他的头部、胸部、腹部7处重伤,肠子流出体外,当时就昏死在阵地上。昏迷中的他感到一块黏糊糊的肉团顺着鼻梁滑到嘴边,饥饿中的朱彦夫本能地一口吞下去。可谁知,他吞下去的竟是自己被炸出的左眼球。
后来,增援部队把朱彦夫从雪地里扒拉出来,送到战地医院。由于冻伤严重,朱彦夫的四肢已经溃烂,必须截肢。这位钢铁战士在经历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后,竟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醒过来的朱彦夫,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个失去四肢和左眼的“肉轱辘”,整整一个星期不吃不喝,多次想到自杀,但连死的能力都没有。在医护人员的不断劝解下,冷静后的朱彦夫心想,就是为了死去的战友,我也得活下去。
1952年,朱彦夫被转到山东省荣军休养院。朱彦夫不愿躺在功劳簿上虚度一生,他要让生命活得更有价值,活出共产党员的本色。他在日记中写到:“与其腐烂,不如燃烧”。1956年冬,朱彦夫经过慎重考虑,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我要回家,要像个战士一样活下去。”
他主动放弃了省荣军休养院的特护待遇,毅然回到家乡张家泉村,开拓新的人生之路。
“一个人只要有生命就会发光,就能改造他周围的生活环境。”
——朱彦夫
他是村支书,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回到家乡后的朱彦夫,看到乡亲们生活仍然比较贫困,忧心忡忡,决心带领群众努力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他拿出自己的抚恤金,建起了全公社第一个农村图书室;他亲自担任老师,办起了夜校,帮助村民提高文化素质。当时只有500多人的小村庄,竟有100多人学会了写信、看书、算账,有的还当上了生产队会计。
乡亲们见朱彦夫走南闯北打仗回来后,想法多,主意好,一心为大家办实事,都非常信任他。
1957年春,张家泉村8名党员一致推选24岁的朱彦夫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朱彦夫经常爬到村里南山上去了解情况,他自己总结了四种走法: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滚着走。
“原来我也问过父亲,这四种走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我父亲曾经告诉我,他最喜欢滚着走,因为滚着走速度最快,但损失最大,经常磕的头破血流的。”朱彦夫的儿子朱向峰告诉记者。“我觉得父亲最不容易的时候是打井的时候。当时在村西的龙王庙门口发现了水源,父亲顶着很大压力做村民和村两委工作。为了让村民们安心,他向大家承诺,动了这个地方如果有什么灾气都在我身上。”
当时朱彦夫拄着拐杖亲自在现场指挥,挖到了十几米深时终于见到了水,他坚持要下井去看看。“我父亲坏腿上的血水、汗水和井里的泥水都冻到一块,上井之后叔叔大爷就抱起我父亲的腿揣在怀里,让他暖和暖和。”从那开始,张家泉村里慢慢有了第二口井、第三口井。
凭着这股韧劲儿,从1957年春到1978年,朱彦夫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把张家泉村当成了战场,战严寒、斗酷暑,打赢了整山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电“三大战役”,使张家泉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张家泉村从一个落后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县第一个有拖拉机、最早实现水浇田过半、全镇最早通上电的村,村民人均收入始终保持全镇第一。
“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
——朱彦夫
他是作家,用嘴用残肢记述无悔人生
朱彦夫从村党支部书记职务退休时已经50岁了。
他依然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连指导员高新坡牺牲前的叮嘱:“你一定要记住,一个连的消亡,在战争史上可能不算什么,可你要想法儿把这壮举记录下来,告诉后人,我们死也瞑目了!”
1987年5月,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迟浩田到沂源看望朱彦夫,他对朱彦夫说:“把你在战场上的所见所闻写出来,把你一生向困难挑战的经历写出来,这本身就是一部教育人的好教材。”
为了搞好革命传统教育,为了不辜负战友的嘱托,朱彦夫下决心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
不会写的字,他就查字典,靠着仅有0.3视力的右眼,整整翻烂了四本字典;不会写,他就学名著,先后苦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100多本中外名著;没有手,他就独创了写字的“三种姿势”:“衔笔跪书”“断臂抱书”“绑笔腕书”。
一开始,朱彦夫写的字一个字有拳头那么大,一天只能写几个字、十几个字,但他从没放弃,终于把拳头大的字写进了小小的方格纸中。
儿子朱向峰说:“我们姊妹们看到父亲写作很艰难,想让父亲口述,我们来记录,但父亲坚决不肯。他说,那样少了他自己的思考空间,表达不出他自己的内心真实感情。”
靠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朱彦夫用了整整7年时间,2000多个日日夜夜,用坏了500多支笔,写了近千斤稿纸,终于在1996年7月出版了33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
1996年11月1日,在一次传统教育报告会上,朱彦夫突发脑中风倒在了讲台上。病情好转后,朱彦夫靠着尚能活动的左臂坚持写作,有时实在写不动,就口述着让儿女代写,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又创作完成了24万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
《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出版以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人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好教材。
俄罗斯《真理报》记者安·克鲁申斯基曾写道:这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英雄人物的生平,似乎是平行地发展着,甚至“中国的保尔”更有过之。
2014年3月,朱彦夫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也是全国首位时代楷模。
201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朱彦夫被授予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也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人。
今天,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再次感动中国。
正是这样的时代楷模、人民楷模,撑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穿越时代,生生不息。


最崇高的敬礼 最坚定的传承

热泪一次次涌出眼眶,心潮一次次起伏激荡……昨晚,“时代楷模”“人民楷模”朱彦夫再一次感动中国!这既是他本人的巨大光荣,也是全市人民的无比荣耀。我们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这位老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如此亲切,如此熟悉。朱彦夫,这位历经47次手术九死一生的长津湖战役老战士,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我们身边的精神丰碑。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传奇,他感天动地的事迹,每一个淄博人都耳熟能详、倍感自豪。2021年,随着电影《长津湖》的热映,他的战斗岁月、“极限人生”再一次被拉近人们的视野。每一次重温,我们都深受感动、深受震撼,每一次重温,我们都深受感染、深受教育。每一次重温,都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这位历尽坎坷却从未向命运屈服的耄耋老人,几乎具备了我们中华民族全部的美德,用他一生的忠诚与执着、奋斗与奉献,生动诠释了我们这个民族历经风雨却始终生生不息、昂扬向前的精神基因。
“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他都书写得如此精彩。”朱彦夫的先进事迹和英雄精神,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奋力拼搏、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大力学习和弘扬。几十年来,朱彦夫一直是淄博的骄傲,是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2019年9月17日,86岁的朱彦夫光荣地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9月21日,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人民楷模”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9月22日下午,市委书记江敦涛率领市各大班子领导、各区县委书记和各功能区党工委书记、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来到朱彦夫的家乡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举行向朱彦夫同志学习致敬活动,大力弘扬朱彦夫同志迎难而上、战天斗地、奋发进取、勇夺胜利的宝贵精神,以朱彦夫同志为榜样,激励全市上下提振精气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顽强的意志和斗争精神,加快推动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
朱彦夫精神是淄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其最好的学习就是坚定的传承和弘扬,特别是当下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尤其需要这样一股精气神。未来五年,是淄博转型跨越的关键期、拐点期、决战期,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科学谋划今后五年全市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吹响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嘹亮号角,点燃了全市上下拼搏奋斗的壮志豪情。实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我们要深刻认识朱彦夫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拿出朱彦夫那种不惧生死、不怕牺牲的英勇意志和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汇聚形成强攻坚、促发展、争一流、走在前的强大合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赢转型跨越发展的“绝地反击”。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止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加速转型跨越,矢志走在前列。让我们用朱彦夫的伟大精神照亮奋进新征程!

来源:淄博日报·博览新闻客户端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