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山东】数字黑牛,“牛”在哪儿?
齐点淄博 2022-08-30 08:26:54 阅读量:
“俺的牛,已经在盒马鲜生卖掉了。”闲暇的时候,50岁的高青县唐坊镇德胜村村民崔小军有时会去数字化农业产业中心,看看自己的“牛”卖到了全国哪个地方。
数字经济时代,山东畜牧业上的一颗明珠——黑牛,怎么养、怎么卖?近日,记者走进黄河岸边蹲点,探寻这里的“数字”黑牛。
牛耳朵打上二维码
将打碎的秸秆筛完倒入牛槽,然后撒一瓢玉米面,旁边放一桶清水,上面同样撒着玉米面。这是农民对养牛的传统印象。
然而,当记者来到高青县唐坊镇仉家村时,却发现这里的牛竟然过着“奢侈”的生活:不但喝啤酒、吃细粮,还能听音乐、享受按摩服务……
深入走访后记者发现,这样的养殖方式并非只出现在仉家村。在唐坊镇,“享受”如此待遇的黑牛目前已达2.6万头,而从事黑牛养殖的农民达到了1500人,其中就包括50岁的德胜村村民崔小军。
崔小军原本家里有一头黄牛,两年前,看到高青黑牛品牌越做越大,他也开始搞起了黑牛养殖。短短两年时间,他养殖的黑牛存栏量达到了80余头。
养殖规模扩大了,崔小军反倒比以前更闲了。
牧场工作人员通过平板数据喂养黑牛。(资料片)
“每头牛耳朵上都打上了二维码,养殖区24小时监控,可以随时检测牛的生长情况,我需要做的,就是每天根据监控提醒,到点给牛投饲料。”
据崔小军介绍,他与山东纽澜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纽澜地会根据每头牛的生长周期制定相应配比的饲料,他只需要将数据传给纽澜地,对方就会提供对应的饲料。
数字化不但让养牛变得轻松了,屠宰分割、终端配送也都更精准了。崔小军告诉记者,从黑牛育种、生态养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到智能交易市场、冷链物流、终端配送等全部环节现在都有了精准监控,并且对每头牛实现了不同部位的不同定价。
通过黑牛养殖,崔小军每年增收20万元。
全链路数字化
走进纽澜地展厅,入眼处摆放着高青黑牛管家大数据云平台,这里是国内首个全链路数字化农业产业中心。
“过去传统农业就是种地的只管种地,养牛的只管养牛,其实并不知道所养的和所种的是给什么样人群消费,进而造成了销售上的瓶颈。”山东纽澜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斌介绍,他们搭建的数字化农业产业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了追溯体系和数字监控平台,以智能芯片链接ERP,实现一牛一码,并通过追溯系统,实现一品一码、一盒一码,让每个消费者都能清楚地掌握其所购牛肉从生长到屠宰分割再到物流销售的全部信息。
记者了解到,通过数字化农业产业中心,一块新鲜的雪花牛肉只需24小时就能从牧场到消费者餐桌。
全链路数字化牛肉产业集群,就是通过养殖业的数字化建设,实现“肉牛特色产业园+全产业链+全国冷鲜供应链+高端牛肉品牌”四位一体,全程数字化管理。这一路径,不但实现了对销售市场的精准把握,还有效巩固了品牌价值,大大降低了市场价格波动对养殖户造成的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李孟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传明坦言,种过地,也养过牛的他,却被如今的养殖方式颠覆了认知。
数字化养殖的黑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消费者的习惯和偏好,黑牛牛肉成了牛肉消费市场的首选之一,开始与国际顶级牛肉“掰手腕”。
数字化带出“黑牛特色小镇”
借助数字化,黑牛让村民们鼓起了钱袋子。崔小军告诉记者,在扣除成本后,一头牛的纯收益可达到5000元以上。据统计,2021年,唐坊镇仅黑牛养殖营业收入就达到了约4.7亿元。
充分发挥黑牛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唐坊镇联合纽澜地打造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黑牛特色小镇”,一条从牧场到餐桌的数字化升级之路也由此延展而来。
借黑牛养殖之势,唐坊镇在全镇范围内搞起了土地流转,整合土地5000余亩,并推动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成立“红色满唐”黑牛产业联合党委,形成了“联合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担保机构+数字技术”的黑牛养殖模式,即村合作社吸纳群众入股,制定分红制度,通过联村党委协调鲁农担、银行办理贷款,由企业统一采购黑牛出售给合作社,聘请责任心强、具备一定养殖经验人员担任合作社专业饲养员,防疫、饲料等由企业提供,纽澜地再根据市场价格回购,合作社保留一定数目牛犊,在获得收益的同时实现良性扩张、滚动发展。
目前,唐坊镇辖区32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部签订协议入园养殖,黑牛产业带动就业3500余人。
除了养黑牛,“黑牛特色小镇”还将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围绕文化科普、特色美食体验、蔬菜种植采摘等板块设施规划布局,打造数字农牧休闲、体验、教育、文化、观光等一二三产融合的数字大牧场,建设“一步一景,异步异景,网红打卡地聚集”的数字农业主题产业公园。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