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住建这十年 | 聚焦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彰显齐鲁风韵、顺应百姓所盼
齐点淄博 2022-10-06 11:10:31 阅读量:
编者按:
十年踔厉奋发,十年笃行不怠。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持续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投入和建设力度,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城市品质逐渐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在15.58万平方公里的齐鲁大地上,1亿人的“美丽宜居、百姓安居”新山东正在加速形成。
山东通过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走出了一条彰显齐鲁风韵、顺应人民期盼的城市发展之路。立足于“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深入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建设管理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做好“优”的文章,打造城市发展新空间
山东全面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发展思想,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和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促进城市建设成果全民共享,推动大中小城市发展齐头并进,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不断增强。
部署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部署8个方面专项,组织开展试点片区建设,评选出29个试点片区,约85平方公里,涵盖了城市老区、新区、文化旅游街区、商贸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等多种类型,实施不少于30项指标,打造形成综合示范高地、系统集成样板。
通过编制城市规划,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制度设计,山东省高水平建设了14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数量居全国第一。构建了“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和2个特大城市、9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75个小城市、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此外,威海、烟台、日照、寿光等4个城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9个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县城)达到60个,22个城市创建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数量均居全国第一。10个城市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个设区市、3个县(市)被评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
颁布并施行了《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座历史文化名城、49座名镇、72个名村、60处历史文化街区,2000余处历史建筑得到有效保护。
做好“建”的文章,丰富现代城市新内涵
只有筑牢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里子”,才能撑起城市发展“面子”,市政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能够让市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山东十年来,加快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给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先后有24个城市入选全国清洁取暖、黑臭水体整治、新城建、城市体检、海绵示范、城市更新等国家试点。
目前,全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5.6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17.38平方米,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71%,98.98%。全省累计建成综合管廊908公里、海绵城市2100余平方公里,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没想到家门口能这么漂亮,我每天都来晨跑,很享受。”谈起这几年的变化,家住济南市历下区荆山北街附近的李女士说,“今年春天,路两边桃花朵朵开,路南还有满山坡的福禄考花海,大家都说这是‘最美回家路’。”
荆山北街曾是附近有名的“断头路”,道路坑洼,出行不便,一刮风就尘土飞扬。如今路通了、道宽了,绿化更是立体又漂亮。“上面的鳌角山山体公园正在建设,未来家门口就有公园了。”顺着李女士手指的方向,远处的山体正在施工,公园雏形依稀可见。
城市品质功能的不断提升,城市让人民群众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做好“治”的文章,构建城市管理新模式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管理的目标就是让城市中的人生活幸福、基本满意。十年来,山东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管理工作从小到大,从粗放到精细,从人工管理到数字化应用,城市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涌现出“党旗红引领城管蓝”等一批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管理品牌。
过去,城市管理工作主要靠人工,近年来,山东积极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全面深入开展城管执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出台《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16部城市管理标准规范,全省94个市(县)实现数字城管系统全覆盖,城市管理法制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建设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成运行99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焚烧处理率达90%以上。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成为全国首批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的4个省份之一。
大力实施城市“绿荫行动”“绿道建设三年集中行动”“城市公共厕所提标便民行动”,建成城市绿道5409公里,指导各地新建公厕1321座。深入开展城市道路深度保洁评价,全省设区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85%以上,深度保洁率75%以上。
山东省城市管理工作中已逐渐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成绩突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精细化管理品牌。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