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榜样|“山东好人”王金亮:42年默默无闻守井人
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石莲子镇小官庄村有一口编号为“鲁14号井”的地震观测井,这口井原为打探矿井,由于该井所处位置为地震断裂带,1980年被临沂市地震综合台用于观测水位。而看守和观测这口井的就是观测员王金亮。
1980年,由于在村里表现优秀,又有高中文凭,王金亮被村里选为“鲁14号井”地震观测井的观测员。从那时起,王金亮就一直在荒凉旷野中守着这口地震观测井,这一守就是整整42年。42年的时间,王金亮从朝气蓬勃到头发花白,他把最宝贵的时光奉献给了防震减灾事业,把无私的信念镌刻进每一份观测资料中,扎根基层,无怨无悔,这口地震观测井的观测数据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2022年4月,王金亮被评为“山东好人”。
时间倒退到1980年,每天早上7时40分,王金亮准时从家里出门,步行836步到井房;7时58分,打扫完卫生,爬上2米高的架子,仔细观测水位日记仪上的数据,并做好记录;8时,撤下数据纸,换上一张新的,再观察10分钟;8时10分,准时落下记录笔,然后对4组48个数据逐个细算,确保9时上报数据给临沂市地震局。从1981年起,王金亮每天都要徒步走6公里山路,到镇上的邮政局向市里报数据。后来为了方便,王金亮自费买了一辆自行车。就这样风雨无阻坚持了十年,王金亮像一座上好了发条的时钟,每天精准地运转着,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久而久之,王金亮被临沂市地震局、莒南县地震台的工作人员戏称为“老钟”。
当被问到,这份工作待遇如何时,王金亮憨厚地笑着说道,刚开始守井时每月18元,后来涨到200元,现在是2000元。他说自己很满足。
王金亮的家人也曾劝他:“别遭那罪了,这个工作要求太严,数据测量差一分钟都不行,有个头疼脑热、身子不舒服的也得干,图什么呀?”村里有一个搞运输的老板看中王金亮的实诚劲儿,提出以每月比现在高一倍的报酬聘用他,被王金亮婉言谢绝了。他乐呵呵地说:“钱是少了些,可俺图的不是这些。大道理俺也不懂,俺只觉得,干了几十年,成习惯了,改不掉了。那口老井就像俺的老伙计,一天不见,俺饭也吃不下!”
作为一名农民观测员,王金亮上午的时间用来地震观测、数据记录,下午时间自由安排,一般都在干农活。作为一家之主,地震观测的工资难以维持家里开销。为了贴补家用,王金亮买了一台粉碎机加工饲料。1990年5月4日下午,因为着急把活干完,他疲劳作业,左臂不慎被搅进了粉碎机,当场晕了过去。王金亮被送到医院后,因粉碎性骨折,左臂被锯掉了差不多一半。动完手术刚到一周,王金亮就躺不住了,心里记挂着工作,不听劝阻,迫不及待地出了院。一到村口,他就跑向了那口老井。第二天,这座“老钟”又正常运转起来。从1980年到1994年,王金亮一天一趟跑到镇上报送数据,14年间行程超过5.6万公里。直到1994年,井房安装了电话,他才不用天天再往镇上跑。
2006年8月,观测点新上了4套数字化观测仪器,与原有模拟仪器同时运转,进行对比观测。王金亮除了准时更换模拟仪器图纸、计算数据外,每天都要进行各种仪器巡检、维护和记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鲁14号井”自投入观测40多年来,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观测资料。1989年至今,王金亮的观测资料一直在山东全省地震系统数据观测评比中保持前两名;2次获山东省地震局“科技进步”三等奖,4次获山东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王金亮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地震局评为“先进个人”,记三等功;2007年,获得临沂市“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1月,被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地震局评为“先进个人”,记二等功;2022年3月,被评为“临沂好人”;同年4月,被评为“山东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