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重塑产业优势 乡村振兴走在前
“烟台苹果莱阳梨、葡萄美酒白羽鸡”,是形容山东省烟台市特色产业的一句顺口溜。多年来,不管是以苹果等为代表的果品产业,以白羽肉鸡为代表的畜禽产业,还是葡萄酒等食品加工产业,烟台市一直走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前列,甚至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近年来,烟台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聚焦聚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眼下,烟台市正在吹响一场重塑优势产业集群的号角。2022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实施“1+6”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做强烟台苹果千亿级产业集群,做优白羽肉鸡、海参、花生与食用油等6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致力高产技术攻关 粮食产量屡创新纪录
金秋十月,广袤田野上迎来又一个丰收季。回顾4个月前的夏收,烟台市捷报频传。
6月21日,在烟台莱州市登海种业百亩攻关田里,经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专家组实打测产,“登海206”小麦新品种连片实收10.53亩,平均亩产896.62公斤,刷新了山东小麦单产历史纪录。
同样是今年夏收,由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烟农1212”,在安徽省涡阳县进行实打验收,创造了亩产927.02公斤的小麦高产新纪录,成为今年全国首个实打亩产超过900公斤的小麦新品种。
近年来,烟台市致力于小麦高产攻关研究,重点加强了小麦亩产850公斤的技术研究,逐步形成一套以“一深二增三防四改”为核心的完备的高产技术体系。
丰收高产离不开良种。当地强化和育种单位合作,积极引进优新品种,利用“烟农999”“烟农1212”等品种,取得多次高产纪录。“烟农1212”小麦新品种推广面积在烟台市达到50万亩。
2021年,烟台市粮食面积产量分别达到454万亩、183万吨,同比增加17万亩、9万吨,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今年,烟台继续优化小麦、玉米核心产区产业生产布局,推广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撂荒耕地整治改造、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政策项目,确保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50万亩、产量稳定在180万吨以上。
老果区焕发新活力 烟台打造苹果千亿级产业
眼下,正是红富士苹果采摘上市季,“这些4年前栽的苹果树,从2021年开始进入丰产期,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今年比例还会高。”烟台栖霞市松山街道汉桥村党支部书记刘守欣说。
汉桥村是个传统苹果种植村,原来村民种的都是乔化树,树势高大,果园郁闭,不仅大型机械进不去,就是农户日常管理也很困难。加上树势老化,苹果产量和品质也都在下降。2018年春天,由汉桥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的栖霞苏农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600多亩土地,用其中350亩建了高标准现代化苹果园。
“种植时选育的脱毒矮化砧苗木,采用的是宽行密植。由于行距较大,打药、除草、施肥时,大型机械都能直接开进果园里,大大节省了人工。”刘守欣说,“现在果树行距大,通风透光条件也好,苹果不仅个头大、上色快,病害还少。”
汉桥村是烟台苹果老劣果园更新、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烟台全市苹果种植面积255万亩,产量574万吨,占山东省60%。烟台苹果品牌价值150.34亿元,连续13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为进一步巩固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烟台市通过示范园区带动、工商资本推动、合作社联动,掀起了新一轮苹果产业革命。
2020年至2022年,烟台市累计改造老龄果园132万亩。目前,烟台苹果产业“树老、品种老”的问题已基本解决。2020年,烟台苹果产业集群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50个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眼下,烟台市正在全力打造烟台苹果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苹果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攻坚种业“芯片”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在产业振兴过程中,烟台市强化科技赋能,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推进苹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烟台市在2020年7月挂牌成立了苹果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全国首家苹果类专业新型研发机构,也是山东省唯一的农业类创新创业共同体。
莱阳市照旺庄镇是莱阳梨的核心产区,很多三四百年的老梨树依然枝繁叶茂,单株产量达到上千斤。2019年,当地11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抱团成立了梨乡梨源联合社,并注册了品牌。为了保护这些老梨树,提升梨品质,2020年起,联合社开始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农业新技术。这项技术既节约了水肥用量,又明显提高了莱阳梨的口感。据了解,今年梨的糖度比往年能提高2个百分点。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烟台市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围绕小麦、玉米、花生等优势农业品种,组建了10个全链条育种攻关联合团队,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品系研发力度。
截至目前,烟台市通过国审和省审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品种137个,成功培育并推广了“登海618”“登海206”“烟农1212”等一批突破性的高产优质品种,2次刷新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4次突破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
在加快肉鸡创新发展、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方面,烟台市已形成了“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相配套的肉鸡繁育体系,形成了从原种鸡研发培育到鸡肉生熟制品的全产业链条。
从农产品优势产地迈向食品产业高地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烟台市通过扎实做好“三产”融合,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莱阳梨是驰名中外的果品,而在梨之外,莱阳当地还培育起绿色粮油、优质果品、出口蔬菜、高效畜牧等多个农业主导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依托雄厚的农业基础,莱阳市先后培育出了龙大、鲁花、春雪、天府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农产品加工出口量多年在全国县级市中稳居前列。莱阳市基本形成了以果蔬加工、食用油、调味品、肉制品等多业态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农产品年加工能力193万吨。
烟台市蓬莱区依托独特的海洋气候和海岸环境,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来抓,真正将“小葡萄”酿成“大产业”。当地现有葡萄酒特色小镇1个、葡萄酒生产企业62家、建成和在建的酒庄33个,年生产能力14万千升,成为国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烟台市牟平区的安德利集团,先后在山东、陕西、江苏等省建有8个浓缩果汁加工厂。目前,安德利集团年加工苹果100万吨,是亚洲最大、世界第四大果胶公司。
烟台作为国内农业领域改革开放早、农业产业化起步发展早的地区之一,在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品牌化等方面优势突出,是全国重要的果蔬加工出口基地和中国北方著名的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烟台市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85家。通过农业企业集群化、集团化发展,烟台市形成粮油、果品、蔬菜、水产、畜牧、葡萄酒、龙口粉丝七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立足产业优势 培育农业全产业链
农产品加工企业云集的莱阳市,今年以来围绕“稳定供应链,优化加工链,提升价值链”的总体思路,打造“1+2+5+N”绿色食品产业体系:“1”是以预制菜产业为突破口,“2”是以食品工业园和国际绿色食品城为载体,“5”是巩固莱阳梨、大花生、果蔬、白羽肉鸡、生猪5条重点产业链优势,“N”是培育特色海产品、高端乳制品、功能性食品、面食制品等多条新兴产业链。今年1—8月,莱阳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72.8亿元,同比增长9.2%。
近年来,烟台市立足食品产业链培育工作,重点打造果蔬、粮油、白羽肉鸡、生猪、龙口粉丝、宠物食品、预制菜7个农业全产业链,明确了龙大、鲁花、喜旺等10个链主企业、26个重点培育企业,遴选食品产业链上市储备企业10家。烟台市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推进中宠食品产业园、莱阳市国际绿色食品城、莱阳市食品工业园、招远粉丝产业园、中国(烟台)国际食品谷等项目建设。
一二三产融合 带强产业带富村民
在“中国苹果之都”栖霞市,苹果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有声有色。目前,栖霞全市果品商品化处理流水线年处理能力100多万吨,果品深加工年产值26亿元。当地通过推进“苹果+旅游”融合发展,借助苹果生态农业的规模效应和产业优势,丰富苹果主题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培育农业旅游示范点。目前已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示范点、精品采摘园、开心农场、星级农家乐60余处。
莱阳市自2015年通过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探索出“股份合作、保本分红”“稳定订单”等模式,积极倡导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农民分享到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近年来,莱阳市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模式,带动10万农村劳动力参与到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带动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近百亿元。
眼下,烟台市通过不断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全力提升乡村产业水平,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