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州“开新局”·高度篇丨做强城市发展、做优城市品质、做足城市治理 滨州打造城市发展新高度

齐点淄博 2022-12-12 11:44:21 阅读量:

2022-12-12 11:44:21

编者按:时间记录前进刻度,年轮写下追梦华章。回顾过往,滨州全市上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拼搏竞进、攻坚克难,干出了滨州人“能、行、成”的自信,干出了滨州人“战、拼、抢”的韧劲,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近年来,滨州立足“新坐标”,在“温度、高度、厚度、深度、速度”等多维度谋划布局,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即日起,大众网滨州策划推出“滨州‘开新局’”系列采访,展现滨州取得的骄人成绩和先进经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郭峰 滨州报道

城市是人类居住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建设关乎百姓生活方方面面,近年来,滨州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奋力打造“双型”城市,用科创力量引领城市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生态宜居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城市品质提升;打造平安、法治的社会环境,让滨州人民安居乐业。滨州人正在用远见卓识和胸襟胆魄、用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书写滨州城市发展、不断跨越腾飞的新篇章。

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度”,持续壮大城市发展动力

滨州作为传统工业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育了营收超1.1万亿元的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而这样一个大的体量、大的规模,在过去却主要表现为传统动能。如何创新突破是摆在城市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多年发展,滨州人不仅解开了这道难题,而且硕果斐然。

“滨州是一座有味道的城市,‘五味俱全’,让人回味。这些味道来自于产业、来自于发展、来自于科创、来自于开放、来自于品牌。”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用滨州味道对近年来滨州的高质量发展进行阐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滨州以企业运营为主体,市场化为核心,布局“五院十校N基地”的全域创新格局,打造人才聚集、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累计培育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94家创新机构。

2021年,滨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36%,高于全省平均1.06个百分点;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高幅度、创新资源指数均处于全省前列;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7家,比上年增长88.46%,总量达到392家;2022年底预计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8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可以说,滨州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活力之城。

在魏桥轻量化铝业基地,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蜂窝状铝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一块高性能泡沫铝。密度虽不及水的一半,压缩强度却是碳钢的5倍,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交通运输等领域。

记者了解到,魏桥轻量化基地于2019年破土动工,在原邹平一电、二电项目拆除基础上建设,未占用任何新增土地,规划了轻量化结构件、全铝车身总成、泡沫铝、铝型材、中试基地等五个项目,打造“铝水——零部件研发到制造—整车组装”的完整产业链,能耗、碳排放不到之前的十分之一,规划产值却是之前的十倍。以“轻量化”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制造业向绿色转型,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魏桥集团走出了一条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像魏桥集团这样通过科技创新成功走出转型升级之路的企业在滨州还有很多,正是他们孜孜不倦地创新求变最终汇聚成滨州科创发展的磅礴动力。

2022年初,滨州9家品牌入选第一批“好品山东”名单,它们是滨州科技创新的缩影和代表。据初步统计,目前滨州有37项产品2021年产量或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或全国第1位,4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第1位。

科技要创新发展关键是人才。滨州市在山东首创“人才节”,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三进”工程,人才“净流入”持续保持后劲。积极推进“滨周到”服务品牌建设,努力做到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滨州是全省唯一、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一网通办”走在全省前列。滨州极其重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连续召开企业家大会,定期举办“滨州企业日”活动,设立优秀企业旗帜广场,亲商、重商、安商氛围非常浓厚。滨州坚持“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持续用心服务、主动服务、高效服务,不管国资、民资、外资,无论大、中、小、微,都将获得最优服务、享受最高礼遇。

如今,滨州打通了科创、教育、人才、产业等要素流动、配置的通道。科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全面“起势”、正在“成势”的良好态势,未来,科创必定是引领滨州发展的强劲动力。

构建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新高度”,全面彰显城市的宜居魅力

滨州经过15年的林水会战,林木覆盖率达到31.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山东省首位,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近年来,滨州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规范城市管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绿色宜居成为滨州城市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2013年9月,滨州市通过国家住建部专家组验收,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进入快车道。城区园林绿化是一个种类繁多事物繁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养护管理碎片化、养护片区划分不合理、专业化养护水平偏低、养护整体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滨州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各种渠道向市民群众、企业代表等群体征求意见建议,并对其他地市绿地养护管理模式进行了学习调研。将原有47处养护管理片区整合划分为8个综合片区,每个片区包含一个公园或者科室驻地,采取一个养护片区由一家养护企业、一个责任科室、多个指导科室“1+1+N”组团式管理模式。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公开招投标,引入综合实力强、业内评价高的专业化队伍进场作业,彻底改变了过去养护队伍“小、散、弱”的局面。

目前,滨州全市建成各类城市公园、口袋公园242处,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6199.46公顷,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2152.28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40.93%、绿化覆盖率达45.84%,分别高出最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0.93、4.84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1.48平方米,实现了国家园林城市各项指标从“量的规模”向“质的飞跃”。

城市环境要保持整洁宜居,环卫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滨州市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统一部署,构建起了市级抓部署、县级抓保障、乡级抓配合、村级抓落实的“四级联动”运转体系,有效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高效运行。

目前,滨州城乡环卫基础设施配备率100%;全市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90%提升至97.5%,增加了7.5个百分点。2021年省对16个设区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综合评估结果,滨州市群众和环卫工作人员总满意度达100%,整体工作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同时,滨州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组织实施架空线路、户外广告、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累计处置各类违建249.6万平米,拆除违规户外广告354110平方米,完成通信线缆改造1500千米。全市核准渣土运输企业59家,渣土运输车1053辆,全部安装定位系统,影响市容环境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市容环境秩序实现了质的提升。

住房问题自古以来是民生的重大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近年来,滨州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85亿元,商品房销售3174万平方米、成交21.9万套,今年以来全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6123元/平方米,房地产市场整体保持价格基本稳定、市场规范有序、住房品质大幅提升的良好态势。

同时,滨州市持续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改造老旧小区1036个,建筑面积1047.25万平方米,10.59万户居民受益,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改造项目数量全省第一,并入选全省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370个,开工建设10.34万套,建筑面积1385万平方米,10.1万余户棚户区居民“出棚进居”;启动市城区城中村改造三年集中攻坚行动,累计完成77个城中村房屋征迁,开工建设17个安置区,2.6万套住房圆村民“上楼梦”;建设公租房2.7万套,7000户困难群众享受住房租赁补贴;乡镇“安居工程”已覆盖7个县(市、区),24个乡镇,1464名有住房困难的乡村教师、医护人员和乡镇基层干部住上了安居房。

提升社会治理“新高度”,充分激发城市的治理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同样,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也是滨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内在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务实行动。

近年来,滨州深入推进平安滨州、法治滨州建设,创新打造“全科大网格”,连续3年平安建设考核居全省第1位,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平安建设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对于百姓而言,平安是安定的社会、安全的环境、安宁的生活。为此,滨州持续开展反间谍、反渗透、反颠覆、反破坏、反暴恐、反分裂、反邪教斗争。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平安滨州建设领导小组,健全平安滨州建设领导协调机制。出台《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滨州的五年规划》,实施“三步走”战略。制定高品质平安滨州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攻坚举措,推动五年规划战略目标稳步实现。

据了解,公安机关接处警效率平均提升30%,群众投诉下降70%。1138个智慧安防小区刑事类警情下降67.5%。2021年全市刑事发案较2012年下降44.8%;2022年以来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1.8%。自2014年以来全市现发命案连续9年全破。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共侦办涉黑恶案件121件。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年攀升,2021年满意率为99.35%,较2012年提升8.49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高值。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滨州市依托“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引领作用,坚持法治滨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出台全省首部《滨州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深入实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少捕慎诉慎押司法政策,共适用认罪认罚从宽1.15万人。深化“放管服”改革,167项事项“滨州微警务”全程网办、102项业务“一窗受理”、60项户籍业务“一站办好”。首创领导干部“五法并举”,制定出台全省首个《政府合同管理办法》,实现政府合同“全流程”规范管理。

以“全科大网格”为基础,健全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防”体系、治理模式“智防、心防、共防”体系、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体系,打出“一网、二联、三无、四中心”社会治理组合拳。研发“百姓管家”平安码,累计办结网格事项223.2万余件,开展“百姓夜话”活动12.08万余场次。2021年9月以来,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和损失数连续12个月实现“双下降”。

未来,滨州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壮大城市的发展动力,全面彰显城市的宜居魅力,充分激发城市的治理活力,让生活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来源:海报新闻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