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山东文化“两创”,大众日报推出四篇重磅综述

齐点淄博 2022-12-12 11:48:26 阅读量:

2022-12-12 11:48:26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比较优势是我们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源头活水。11月28日,由光明日报社、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座谈会”在济南举行,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联系山东实际,总结推动文化“两创”的实践和规律认识,研究探讨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的方向路径、实践举措,推动山东在文化“两创”上走在前、开新局。

围绕以挖掘呈现“山东文脉”为抓手推进文化“两创”、以融入日常生活为抓手推进文化“两创”、以实施重点产业项目为抓手推进文化“两创”、以论坛交流对话研讨为抓手推进文化“两创”,大众日报连续推出四篇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各地典型案例,讲好山东文化“两创”精彩故事。

立起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

□ 本报记者 赵琳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比较优势是我们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源头活水。

新时代新征程,山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耕人文沃土,加强顶层设计,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省文化“两创”提质增效,突出体现在以挖掘呈现“山东文脉”为抓手推进文化“两创”。

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中体现“山东文脉”

558万余件可移动文物、3.3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968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齐鲁大地上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山东丰富的文物,就是传承齐鲁文化血脉,涵养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

11月25日至27日,山东出品的大型考古纪录片《城子崖》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迅速冲上热搜。4000多年前齐鲁大地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三维动画等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将“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娓娓道来。

近年来,山东深化考古研究,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行动,大力推进“海岱考古”,用考古发现实证山东文脉在中华文脉形成中产生的重大意义和作用,让人们从“活”起来的文物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坚定自信自强。

大量的考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海岱地区古代文明化进程研究”“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课题。对汶上南旺分水枢纽、曲阜鲁国故城、泰安大汶口、临淄齐国故城、章丘城子崖、章丘焦家遗址等进行考古发掘。威海湾一号甲午沉舰遗址被确定为山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

在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滕州岗上遗址入选,全省入选累计达到20次、项目23项;目前,我省有6项考古发现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居全国第三。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古城、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保护计划,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省文旅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兰玉富说,将坚定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探索文物活态传承新模式,推动全省文物考古工作实现新突破。

在加强古籍整理编纂中体现“山东文脉”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贤哲辈出,典籍丰富。这既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充分挖掘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优势,我省加强对齐鲁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今年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齐鲁文库》编纂出版启动仪式和《齐鲁文库》开篇之作《儒典》新书发布会举办,山东向18个国内一流大学和权威研究机构赠书。

此前,我省制定《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2-2025年)》,把编纂出版《齐鲁文库》作为“山东文脉”工程的重点任务;将“加强‘山东文脉’工程建设,组织编纂《齐鲁文库》”写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在《儒典》编纂参与者、山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王志民看来,《儒典》出版发行和《齐鲁文库》启动,是山东落实文化“两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文化工程。“《齐鲁文库》集中展示齐鲁文化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价值优势,对于梳理山东文脉、提升山东文化软实力、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记者从省委宣传部了解到,《齐鲁文库》分典籍、研究、史志、人物、文物、文学艺术、山水、科技、红色文献九编。我省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和整理出版山东历代传世文献,同步建设齐鲁文献数字化文库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努力将《齐鲁文库》打造成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一流文库,立起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

在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中体现“山东文脉”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陶冶情操、鼓舞人心;一个经典的文艺形象,可以跨越时空,传递力量。

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而文艺吹响了时代前进的号角。近年来,山东坚持守正创新,聚力文艺惠民,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强化规划引导,激励推出一大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9月16日,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获得文旅部“文华大奖”。10月29日,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名单公示,山东共有5部作品入选。

据统计,2022年,山东共有36部作品、1个个人获得国家级文艺奖项。文艺精品捷报频传,反映了山东文艺创作的雄厚实力。

深冬的沂蒙山区,气温降至零下。在这里,导演杨亚洲正在为即将开机的电视剧《沂蒙人家》做最后的准备工作。该剧由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指导,通过艾家两代人的故事,真实展现沂蒙革命老区发展建设,传承“沂蒙精神”,是温暖现实主义风格鲁剧的又一力作。

“扎根人民,每年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提升文学鲁军、鲁剧、鲁影、山东戏剧、山东美术、山东书法、鲁版图书等品牌影响力。”省委宣传部文艺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加强“春秋风云”“派兵到山东”“咱家在山东”三大主题创作,坚持项目化运作、目标化管理,不断提升精品创作的组织化程度,在影视剧、纪录片、戏剧、文学等方面,推出更多激励团结奋斗的精品力作。

(□记者 张依盟 参与采写)

融入当代生活 谱写“两创”新篇

□ 本报记者 赵琳

道德积淀引领新风。山东人骨子里刻着厚道、诚信、好客等传统美德基因,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和新时代,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树立了山东人良好的口碑。

面向时代、回应时代。山东以融入日常生活为抓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风化俗,将优秀传统文化落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落在人心上、落在行为习惯养成上,推动文化“两创”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大力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美好生活,人人向往。新的征程上,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拥抱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共创美好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山东在全社会倡树“自律助人、孝老爱亲、服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更好促进个人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尚和美。

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十分必要。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传承践行传统美德,把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引导转化为适应新时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山东有底蕴、有底气。“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山东好人”的背后,是齐鲁大地上绵延数千年的人文道德优势。近年来共评出“山东好人”7553名,80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20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60人荣获提名奖,居全国前列。

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山东出实招。印发有关实施方案,从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交生活、消费生活、工作生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道德要求。在全省确定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点2000余个。遴选百位专业辅导员,深入基层宣讲。

如何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指导下,将于近期推出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大众通俗读本,力争让每个人都看得懂、能落实。”山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胡长青说。

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

“家风源头清澈了,对涵养村风、社风、民风都很有意义。”不久前,在曲阜市时庄街道中心中学的一场班会上,师生、家长坐在一起共同学习。

社、校、家合力共画“立德树人”同心圆。曲阜抓住青少年学生这一群体,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宣讲活动,在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团队定期开讲,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儿媳等创评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关键在‘德’,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点在于优化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环境,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家庭育人基础作用、社会育人支撑作用、网络育人赋能作用、心理育人保障作用。”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山东坚持学段推进,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加强道德实践养成。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介绍,全省已培育设立68个省级中小学“春秋课堂”、158个省级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类研学基地,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学习和德性养成中。

“山东师范大学正在稳步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实验室建设,引进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团队,着力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全环境立德树人的作用机制与干预路径研究上实现新突破。”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冯继康介绍。

据了解,我省正抓紧制定有关实施意见,从优化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等各场域环境着手,并明确了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目标和责任单位,全面指导推进这项工作开展。

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五为”志愿服务

房间内采暖、家具等配备齐全,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营养卫生。沂南县孙祖镇代庄村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建成养老服务点,村内孤寡、子女在外无人照料、家庭困难的70岁以上老人,一天只需交4元钱就能享受服务。平时头疼脑热,打开侧门就是村卫生院。村里志愿者定期为老人洗衣服、理发、打扫卫生。

2018年6月,山东成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首批试点省份。四年多过去,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五有”标准全覆盖。像代庄村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已建成3800余个,全省建成文明实践公园广场2.9万余个、文明实践家庭站5万余个。为市、县文明实践指导(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为各地文明实践所(站)配备专管员6万余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山东省志愿服务条例》颁布实施,从省级层面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成立省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截至今年11月,全省注册志愿者达2043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9.4万个。

为规范志愿服务,省文明办制定《关于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实施方案》,项目化实施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的“五为”志愿服务;出台《山东省“为老”志愿服务指南(试行)》,打造“十助、常陪、四解”“为老”暖心服务品牌。

志愿服务在城乡基层蓬勃发展,已成为干部群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织形式。

记者从省文明办了解到,我省正在制定《关于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的意见》,把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和信用应用打通,推动美德山东与信用山东相互赋能,完善美德激励嘉许机制,推动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氛围。

(□记者 刘一颖 通讯员 张艳 惠方方 参与采写)

释放产业活力,打造文化“两创”强引擎

□ 本报记者 齐静

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比较优势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又成为推动文化“两创”的新动力、强引擎。

山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以实施重点产业项目为抓手推进文化“两创”,聚焦“山东手造”和“山东智造”,力争形成更完备的产业链条,以求更好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以“山东手造”振兴传统工艺

毫厘之间见乾坤的济南微雕、一块木头千变万化的鲁班锁、比纸还薄的蛋壳黑陶……在位于济南泉城路商圈的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集聚了16市非遗技艺的“山东手造”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依托非遗或传统工艺,通过创意新造,探索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山东手造”成为推动文化“两创”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山东深入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强产业、强创意、强展示,明确了建立“山东手造”标准体系、打造手造重点产业集群等十项重点任务,让传统手艺更好弘扬,让更多手造产品走到群众身边。

柳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临沭县是全国著名的柳编之都、杞柳之乡。为推动柳编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地采取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等举措,并推动临沭柳编进入山东手造项目库。

“保护、传承和发展柳编技艺,需要发挥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山东手造’工程让我们更重视手造与新创意、新技术的结合,努力实现手造的文化价值、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转化。”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解自杰说。作为临沭柳编龙头企业,鲁美达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每年新研发柳编及相关工艺品6000多种。

非遗技艺的创新性传承,关键点是融入生活、对接市场。“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就是要系统梳理、整合这些资源,通过创意创新,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在央视虎年春晚上,一只虎悦春碗引人注目。该碗以“正德碗”为器型,“中国红”为底色,以“和合虎”为主创元素,由淄博匠人制作而成,备受公众喜爱。

虎悦春碗的推出,是淄博市打造“山东手造·齐品淄博”的重要举措。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坚持“文化+产业创新”模式,淄博聚力打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配套产业、营销推广各环节,把陶琉、丝绸、家居等手造精品卖向全球。

抖空竹、青州花毽、青州府泥塑……走进青州古城非遗古街,老手艺人进行着非遗技艺表演,游客可以现场观看学习;在“鲁锦之乡”嘉祥县,鲁锦体验区设有织布机、纺棉机,纺纱、织布、盘扣等传统技艺体验最受欢迎。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山东以村居活态展示民俗文化,突出文化体验,打造可看、可玩、可参与、可带走的大众化生活化文化旅游线路。“传统工艺离我们并不远,关键是要突出活态文化、日常文化的感受体验。”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山东将继续举办各类文化大集,通过民风民俗、民间工艺、特色手造等展示展演展销,让更多人了解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山东智造”赋能传统文化

巍巍泰山,摩崖石刻众多,引来游客驻足观赏。如今,这些石刻化身“数字藏品”,通过移动端的购买收藏,被人们装进“口袋”。

“在藏品设计上,我们采用3D技术还原每一处细节,力求逼真,给人抵近观摩的沉浸感,藏品上线即秒光。”泰山景区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泰山数字藏品的推出,是推动泰山遗产资源、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有效探索,也是景区转变发展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尝试。

在信息化时代,采用VR、AR、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丰富创新传统文化的“软表达”,是文化“两创”的内在要求。立足“山东智造”,山东坚持数字化引领,选树一批重大应用项目,把“两创”成果用更多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技术、应用呈现展示,着力构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特色园区”的产业生态。

高达百米的喷泉腾空而起,跳动不息的火簇映红湖面,喷泉、月屏、浮台在夜色中交相辉映……自2019年起,美轮美奂的“泉城夜宴·明湖秀”成为大明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美正源于科技加持——运用喷泉、喷火、喷雾、矩阵光毯、升降亭台、投影激光等多项智能控制技术,上演呈现泉水灵动和人文画卷的水幕灯光秀。

通过引导支持数字文化产业领域的产品、服务、技术、模式等创新,济南市加快推进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融合,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活”起来。利用云技术等搭建的“济南数字博物馆平台”,拥有3D藏品700余件、文物数据5万余条、高清文物图片接近2T,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藏品保管、展览、文创、青少年活动等各项功能。

为更好实现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山东还积极搭建文化专家学者、研发团队、创意设计、生产企业、应用商和地方部门的交流平台。最近,山东将聚焦数字文化产品应用及消费等方面,搭建数字文化产品交易展示场景,打造数字文化产品发布交易平台。

(□记者 孙业文 参与采写)

平台崛起,筑牢文化“两创”硬核支撑

□ 本报记者 赵琳

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强调“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是重大的使命责任。

新征程上,山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强平台载体,以论坛交流对话研讨为抓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硬核支撑,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山东力量。

做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世界大变局中,更加凸显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

立足“四个讲清楚”,山东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广泛凝聚人类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

今年,我省制定实施《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2-2025年)》,聚力打造交流互鉴新标杆,提出不断提升论坛层次能级,在人文综合性、文化体验性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力量。

沿着这一思路,9月举办的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人文特色、层次能级、规模影响、文化体验、对外传播等方面都实现了创新突破。

一方印、一扇屏、一本书、两色印泥——由山东青州红丝砚、泰山玉章、山东齐笔、山东青州笺及山东滨州海瓷印泥盒组成的新文房四宝,让中外宾客爱不释手。借助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这一平台策划“中华手造·山东手造”精品展,山东好品集中亮相,“圈粉”无数。

声教讫于四海。本届论坛首次设置文物文学艺术论坛、儒商文化论坛,首次举办“孔子与世界思想家”沉浸式光影秀、书法篆刻精品展、“六艺”现场体验等,共吸引8位外国政要、前政要,48位驻华使节,8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实现了由单一性学术论坛向人文综合论坛的转变升级。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聚焦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对扩大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影响力提出更高要求。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提升论坛层次能级,在人文综合性、国际影响性、文化体验性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我们将精心筹办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突出人文特色,拓宽涵盖领域,打造‘1+15+N’论坛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书记、副主任国承彦说。

打造论坛品牌体系

“山东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和阐释,拓宽多元文化交流格局,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出了重要贡献。”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赵建国作出高度评价。

但山东的雄心不止于此。

这里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泰山在这里崛起,齐长城在这里横亘,黄河从这里入海,京杭大运河从这里穿流,黄海渤海“涛拥”3300多公里海岸。这里文化标识鲜明突出,学术思想根深叶茂,红色文化资源富集,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11月28日,由光明日报社和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座谈会”在济南举行,会议提出:打造论坛品牌体系,在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基础上,策划举办泰山论坛、黄河文化论坛、大运河文化论坛、海洋文化论坛、红色文化论坛等。

今年8月,由中共山东省委、求是杂志社共同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两个确立”理论研讨会(泰山论坛)在泰安举行,来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研究单位、部分兄弟省(区、市)社科研究机构、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的专家学者参会研讨,形成有分量的学术成果。

12月,以“弘扬黄河文化,传承民族根脉”为主题的黄河文化论坛将拉开帷幕。记者从省委宣传部了解到,明年将创办大运河文化论坛、海洋文化论坛、红色文化论坛,打造各具特色的论坛体系,持续做强论坛品牌。

串珠成链,聚沙成塔。多姿多彩的论坛,成为世界读懂中国、了解山东的重要窗口,也为凝聚“走在前、开新局”的精神力量提供强大理论支撑。

持续放大论坛效应

不仅仅是学术论坛,还要丰富人文综合性、文化体验性——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探索如何持续放大论坛效应积累了丰富经验。

首先,要促研究,持续推动研究阐释出成果,树立相关领域研究标杆。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强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建设,下一步将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加强儒家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系统化研究。

其次,促交流,促展示。以论坛为平台,集聚全国全球名家大家对话研讨,挖掘展示齐鲁文化资源的深厚底蕴和时代价值,实现人文综合展示。

“现在的论坛,既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展示文化‘两创’成果的舞台,更是各地比拼的擂台!”一位地市常委宣传部长坦言: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我们要用好论坛平台,拓展传播渠道,加强与主流媒体、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深度合作,把山东的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好、推介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表示。

第三,促中华文化“走出去”。要立足大格局、大视野,把各个论坛办成国际化高端交流平台,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记者从省委宣传部了解到,下一步,将持续壮大全媒传播声音,深化“好客山东、好品山东”融合宣介,用好山东已与9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612对友城关系,拓展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综合人文交流,加强中日韩出版协作共同体建设,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方面展现山东担当。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