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也就是6月17日的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并且在当天,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对接,我们国家的三名航天员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
在越来越多的科技领域,我们已经逐渐拉近了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而在新能源车领域,目前我们在一些方面,已经具备了明显的优势。最近,美国能源部车辆技术办公室发布了一份名为“国家锂电池蓝图”(National Blueprint for Lithium Batteries 2021-2030)的发展计划纲要。在纲要之中详细分析了目前全世界的电动车和锂电池生产情况,并为美国的锂电池发展提出了五个目标,要建立美国锂电池材料、部件供应、自主生产、回收,以及科研能力。中国不但电动车销量领先于美国,锂电池的生产能力甚至达到了美国和欧洲的10倍。很明显,美国制定这份锂电池发展计划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在技术上和生产能力上,缩小与我们的差距。实际上,我们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也还不到12%,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近期推出的不少新能源车,订单的火爆程度都远超人们的预期。近几天,在极氪在一场活动上,CEO安聪慧先生表示受限于产能问题,极氪001的2021年订单截止6月15日已经全部售罄,并且不得不从即日起停止接收意向金。按照极氪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 极氪001大定平均定单金额超过33.5万元。其中,配置最高的ZEEKYOU版,销售占比超过40%。如果从这个订单均价来看,已是目前仅次于蔚来的电动车品牌了。其实此前比亚迪也曾因DM-i车型订单太多,令不少车主等待时间超3个月而公开致歉。由此可见,中国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在几天前举行的重庆车展上,长安汽车发布了蓝鲸iDD混合动力系统。按照官方发布的资料,蓝鲸iDD混动系统的全称是intelligent Dual Drive,包括了专用发动机、电驱变速器、超大容量PHEV电池以及控制系统这“四大件”。从iDD的全称以及系统组成上就可以看出,它和比亚迪的DM(Dual Mode)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和比亚迪为DM-i采用的骁云系列专用发动机一样,长安也推出了一台专用的1.5L涡轮增压发动机,据说这台发动机未来可实现45%的超高热效率。换言之,虽然在功率和扭矩数值上还略低于比亚迪骁云1.5TI发动机,但最高热效率却已经超过了比亚迪。和DM-i技术一样,iDD系统也采用了最高30.7kwh电量的超大容量PHEV专用电池,可以实现最高130km纯电续航能力。目前得到的关于这套iDD系统的技术资料还并不多,按照长安的规划,搭载这套长安蓝鲸iDD混动系统首款车型UNI-K PHEV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布。至于这套iDD系统到底能不能打,是不是真的能超越比亚迪DM-i和长城DHT,再过几个月就能知道了。对于长安iDD、比亚迪DM-i和长城DHT这三套混动系统的正面交锋,我真的十分期待。虽说“智能”和“电动”都是现在汽车行业最火热的话题,但对于国家要实现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来讲,电动化的发展显然更具有迫切性。在几天前的一个论坛上,国家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的王军方高级工程师在发言中表示,我国目前的规划措施仍无法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需要提前部署并加大新能源汽车导入力度。换句话讲,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里,对于新能源车的扶持力度定将越来越大。当然了,这对于那些新进入汽车行业的IT公司来讲,智能化是最大的机会所在,百度就是一个最鲜活的例子。尽管已经和吉利合作造车,但百度并没有放弃Robotaxi共享无人车的发展计划。而前几天,百度联合极狐汽车发布了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这台Apollo Moon是基于极狐阿尔法T打造,搭载百度自研的中央计算平台,算力达到800TOPS,搭载了13个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和2颗激光雷达,能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百度计划在2023年,要在30个城市进行商业化运营,车队规模达到3000辆。其实在我们国内,除了百度Apollo之外,还有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几家公司在研发Robotaxi技术。如果大家前段时间有留意新闻,应该会看到这几家企业都派出了自家的无人驾驶车参与广州的抗疫工作,负责在固定区域内运送物资。在我的记忆中,这也是Robotaxi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无人驾驶。在这种特殊环境里面,Robotaxi才真正体现出了“无人”的优势,有了一次难得的展现存在价值的机会。尽管百度骄傲地强调,这台Apollo Moon的成本已经降至48万元,但如果再加上驾驶员的薪酬,这种无人驾驶车依旧没有任何大面积普及的可能性,商业化仍遥遥无期。而对于极狐来讲,对品牌或者销量的拉动作用,更是聊胜于无了。
(消息来源:腾讯汽车)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