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竞技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还老少皆宜
运动,不仅能在竞技比赛中为祖国和个人带来荣誉,还能给身体带来诸多益处,比如:
消耗多余的能量,减少机体脂肪含量,保持好身体;
增强心肺功能,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较低水平,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作[1];
防治或改善脂肪肝状况,甚至促使非酒精性脂肪肝恢复健康 [11,12]。
而且,已有近百个有关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运动,如中等强度的步行(≥2小时/周)可使冠心病的危险降低52%,缺血性脑卒中危险降低40%[1]。可见,合理科学的运动防治心血管疾病不亚于有效的药物治疗,且在多数研究和临床上,也常将运动作为心血管、脂肪肝等患者的综合治疗处方之一[11]。
那么,若不以输赢为目的,仅以强身健体为主,田径(短跑、长跑、赛跑等)、球类(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水上(跳水、游泳等)等竞技运动中,有老少皆宜,适合普通人参与锻炼身体,改善身体健康的运动吗?
接下来,聊一聊吧~
1.
球类运动
老少皆宜选“国球”
球类运动中,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不仅是运动会上热门的夺金项目,更是一个适合全身锻炼的体育运动。因趣味性强、灵活多变、入门快等优势,尤其适合儿童、青少年、老年人。
长期坚持打乒乓球,能使人的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心血管系统耐力水平,延缓心脏功能的下降,使得呼吸系统肺通气功能能保持较好状态[13]。
由于打乒乓球时,还需“动脑”使大脑及全身神经系统得到刺激锻炼[2],对老年人来说还可起到预防痴呆,延缓老人脑动脉硬化的作用[3];同时“用眼”可增强眼球血液循环,有效地锻炼眼睫状肌,能预防和改善青少年近视[4,5]。
当然,打乒乓球也有一个不便之处,就是你需要CP。
每周打2~3次,每次20~40min;适应后可适当增加练习次数,最佳心率控制在100~140次/min 之间[13]。
2.
跳水并非人人适宜
游泳则全民皆可
水温不宜过低,低于18摄氏度后,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运动量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在20~45分钟内,以300~600米为宜[7]。游泳时,不要过饥过饱,下水前先试水做一些准备运动,上岸后及时擦干水分,避免感冒。
3.
赛跑竞走低阶版
就选慢跑和健步走
田径运动中,如果不是为了比赛名次,可选择赛跑和竞走的低阶版——慢跑或健步走(散步)。这两项运动是从老到少,不分男女,大众喜闻乐见的锻炼方式,对打工人极其友好。
健步走(散步)想要达到健身的目的,步行速度80~90步/分钟为中速,不宜超过100步/分钟;一般每日3~6公里,可分2~3次完成[9]。 慢跑则不可一次性跑太多,需循序渐进,根据自己身体状况灵活调节慢跑时间,确保自己没有不适症状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