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期货"到"现货"转身,零跑C11只用了不到9个月的时间。
尽管在这段充满"变量"的预售过程中,不少车主在"退订"与"等待"中反复摇摆,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从1月接受预定到9月底C11正式登场,15万-20万纯电SUV市场始终没能出现一款比它更超值、更带感的产品。
所以,累积六千辆的订单,则更像是对C11产品本身最真实的认可。毕竟,预售实质上就是一场用时间、金钱去换取信任的赌博。对一款量产未知的车型,究竟是"罗玉凤"还是"林志玲"谁都说不清楚,能让用户愿意"静观其变",对于在新势力阵营中存在感稍弱的零跑来说已经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开局,同时,也道出零跑C11的心声——多亏同行们的衬托。
C11之所以能积累一批忠实拥趸,很重要的一环要归功于价格上的"蛮不讲理"。从定位上看,零跑C11作为一款拥有4750mm车长,2930mm轴距的产品,"身型"已经完全迈进中型SUV之列。另外,这么一台"三围"足够出彩的SUV起步就有480公里的续航。如果放在特斯拉、蔚来乃至传统车企,C11的价格怎么也要25万打底。正因此,最终当零跑C11给出的15.98万-19.98万元的售价区间时,怎么看都有些"不切实际"的魔幻感,至于其它车企,所体悟到的应当更为深(nao)刻(gua)震(zi)撼(teng)。
横向对比会发现,零跑C11不仅比车身尺寸相近,且同为造车新势力的天际ME7(23.88万元起)、威马W6(16.98万起)便宜不少,甚至比来自传统汽车主机厂且一向高举"性价比"的比亚迪唐纯电也要低出一大截。所以,就更不必多提蔚来ES6、特斯拉Model Y这类不太"食人间烟火"的车型了。只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产品的低价往往是与"低劣"划等号的。比如曾经手机圈的尼采、小辣椒,汽车圈的野马、众泰。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定价策略,绝大部分原因是品牌力不强、产品力不够能打所导致,再加上与产品本身一串联的品质、售后的"惨不忍睹",可以说完全把消费者当韭菜,能割一波是一波。
零跑C11以低价杀进市场,是否也是现阶段品牌认知感不强的无奈之策呢?先说结论:有关系,但关联度非常低。首先,零跑是目前新势力少有的几个有自建工厂的品牌,虽然之前受造车资质的限制,曾经委托长江汽车代工过一段时间,但随着国家资质放开以及零跑自建新工厂投产,C11除了不用支付相关的代工费、品质可控外,短期的财务成本也转化为长期的固定摊销。另外,相比"直营"零跑采用了灵活的代理销售模式,并且通过订单来排产,经销商可以做到"零库存",从而降低了渠道成本。因此,C11在价格上更有先发优势。
当然,C11的这份"超值感"除了低于同级产品的价格,还有"入门即满配"的诚意。不妨先看看C11在全系车型售价不超过20万的前提下,用户们就能拥有什么。比如C11全系标配无边框车门、面积1.14㎡的分段式全景天窗、前排座椅加热、10.25英寸+12.8英寸的中控大屏、前排双层隔音玻璃、全速自适应巡航、豪车才有的前双叉臂悬架、四条马牌UC6轮胎……这样的配置,放在其它新势力品牌肯定要30万起步了。
更惊喜的一点,是正式上市的三款车型(豪华版、尊贵版、性能版)除了电池容量、续航里程、加速时间、驱动结构不同外,配置基本没有大的差别。另外,C11"价格屠夫"的一面还体现在价值1万块的"舒享全配选装包"上。不同于其它品牌1万元只能选一种配色、换一套轮毂,零跑C11的选装包包括12扬声器高级环绕音响系统、电源逆变输出、主驾座椅腰部支撑电动4向调节、第二排左右两侧座椅加热、后排隐私玻璃、Nappa真皮座椅、方向盘加热、255/45 R20铝合金轮毂、电动尾门,简直是"超值感PLUS"。
实际上,支撑C11"象征性收钱"定价逻辑的关键是:自主掌控核心技术,降低了相关采购成本。要知道,零跑背后的主要股东大华就是做安防监控,做摄像头出身。此前朱江明曾表示,"零跑不需要像Mobileye这样的集成供应商,我就是做这个起家的。"
比如在智能驾驶部分,零跑基本就由自己完成。C11搭载了两块自主开发的"凌芯01"芯片,总算力高达每秒8.4Tops。此外,整台车还标配了包含1个双目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等在内的28个感知硬件("Leap Pilot 3.0"的智能驾驶系统),并且没有出现其它厂商将驾驶系统分成三六九等的情况。而在三电方面,目前C11除了电芯还是对外采购外,电驱总成、电池包和电池热管理系统等背后的研发者,全部来自零跑,这些因素都给了零跑敢于打价格战的底气。
在经历了前期的淘汰赛后,从市场销量上看零跑已经有了领跑新势力第二阵营的势头。当然,相比蔚来"客户至上"、小鹏"天生智能"的显著标签而言,零跑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存在感稍低,品牌力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不过,比起那些缥缈的品牌调性,"物美价廉"的东西总是能让消费者买单,尤其是在零跑C11面前,那些"高价低配"和通过各种选装变相加价的车型的吃相都已经变得相当难看。
(消息来源:汽车头条)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