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将跑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很多人都期待能从跑步中获得健康或快乐。
但有几种情况需要在跑步时重视,否则跑得越多,越容易受伤!
很多人觉得,自己跑得不多也不快,没有必要花时间去热身。但其实不论夏季还是冬季,跑步前必须进行热身,活动身体各部位的关节。如果没有热身直接开始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运动表现得不尽人意:跑到20分钟时,你会感到非常疲惫,整体的运动表现会大打折扣。热身阶段,可以增加关节部位的灵活度,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仓促地跑出去而带来猝不及防的伤病。并且,热身活动阶段,自我检查身体各个部位的情况,比如有无疼痛感,也是避免在已有问题的情况下,雪上加霜。跑步后应该进行静态拉伸,跑后肌肉骨骼系统的温度较高,是做静态拉伸的有利时机。静态拉伸不仅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恢复肌肉纤维弹性,保持优美的肌肉线条,还有助于放松身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初跑者,都会或多或少感到身体部位出现疼痛,集中在脚掌、脚踝、膝盖或者是髋关节,往往是因为持续一种动作带来的肌肉疲劳以及轻微损伤。如果你本身并非有着运动健身习惯,那么要培养跑步习惯,更需要注意合理休息。一般来说,跑步每周三次足够,做到跑一天,歇一天。但随着跑步时间和经验的累积,每一位跑步者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因为强度和条件差异,合适的跑步频率没有严格的定义,可以说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但无论怎样跑,都应该给身体充足的自行恢复时间。即便是跑步时感到的疼痛,一般在这个期间也会得到修复。每个人都想比过去的自己更强大一点,跑者也是。所以很多跑者在入门后总想突破更长的距离,看看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里。挑战自己是件好事,但你要记住,跑长距离就不要盲目追求速度。慢速长距离,考验的不仅是体能储备,也考验你的耐心和意志力。让自己内心足够安静去接受这样的一种考验,将烦躁、急于求成挡在意识之外,就像修行。速度加快,而自身肌肉条件等未能达到匹配的要求,必然出现问题。循序渐进,一点点为自己加速,好过突然在操场上想和各种人的PK。所谓加速,是与自己比较,而不是和别人去比。比自己的上一个5公里快了几秒,就是进步。没有足够的训练积累,而不切实际地想和别人一样快,那么很有可能再没有下一次。
当你开始晒跑量,拼速度,追求更快的日常跑步配速时,你就陷入了跑步误区!
不要以为跑步很简单,健康、持续的奔跑也需要科学指导。跑姿、心率、步频、步幅、呼吸、热身、拉伸、备赛、力量训练、恢复...跑步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细节。如果有条件,要和有经验的跑步达人多做交流,多聆听身体的声音,只有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有所感知的人,才能跑得科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