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美独大到诸强争霸——中国双人滑力争新突破
竞赛日程:群星亮相 赛场快速转换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项目共设5个小项,按照赛程顺序分别是团体赛、男子单人滑、冰舞、女子单人滑和双人滑。比赛从2月4日开幕式当天上午开始进行,直至2月19日产生最后一枚双人滑金牌。2月20日闭幕式当天中午将进行表演滑。
包括中国队在内的10支队伍进入北京冬奥会花滑团体赛的名单。团体赛短节目/自由舞的比赛按照男单、冰舞、双人滑和女单的顺序进行,自由滑/自由舞的比赛则按照双人滑、男单、冰舞和女单的顺序进行,以成绩总分进行排名。这枚金牌将于2月7日产生。
除团体赛将在三个比赛日决出金牌外,另外4个小项均在两个比赛日决出金牌,先进行短节目/韵律舞的比赛,进入第二轮的选手再进行自由滑/自由舞的比赛。这4个小项的金牌将分别在2月10日、14日、17日和19日产生。
由于与短道速滑共用一个场馆,一个项目比赛结束后需要进行场地转换,因此在冬奥会赛程中,花滑与短道的比赛通常交替举行。除双人滑项目选手需要连续两天进行比赛外,另外4个小项的选手在两轮比赛之间均可获得1至2天的休息时间。
发展格局:中日入局 打破欧美长期垄断
北京冬奥会花滑比赛共有32个国家、地区和协会拿到参赛名额,其中俄罗斯拿到12个席位,是唯一拿到12个满额席位的队伍。美国拿到11个参赛席位,加拿大和日本各收获8个席位。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参赛资格根据各代表队在4个单项中最好成绩的积分之和确定,最终10支获得资格的队伍中,6支来自欧洲、2支来自北美,还有中国和日本两个亚洲国家,不难看出花样滑冰目前在全球的发展格局。
花样滑冰在1908年伦敦夏季奥运会上就被列为了比赛项目,并很快成为欧美国家的优势项目。
2006年后,冬奥会花滑最高领奖台上开始出现亚洲人的身影。当年的都灵冬奥会,日本女单选手荒川静香获得金牌,成为第一个染指冬奥会花滑金牌的亚洲人;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单金牌易主,接棒人是韩国选手金妍儿;申雪/赵宏博在连续两届冬奥会获得铜牌后终于一尝金牌夙愿;2014年,年仅19岁的羽生结弦夺得索契冬奥会金牌,成为亚洲首位冬奥会男子单人滑冠军,并在4年后蝉联。北京冬奥会,他将向冬奥会“三冠王”称号发起冲击。
中国现状:双人滑渐入佳境
从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姚滨搭档栾波参加双人滑比赛,到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15岁的陈露得到女单第六名,其后在1994年和1998年两夺铜牌,为实现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中国花滑运动员在艰难中起步,在挫折中成长。
2002年申雪/赵宏博在盐湖城冬奥会上获得一枚铜牌,并在当年的日本长野世锦赛上夺魁,成为第一对荣登双人滑世锦赛冠军宝座的中国组合。随着庞清/佟健、张丹/张昊的不断成熟,中国花样滑冰队在双人滑项目上呈现出较强的优势。2006年都灵冬奥会,中国不仅首次拿满3个双人滑单项资格,同时三对组合全部跻身四强,张丹/张昊、申雪/赵宏博站上领奖台。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以216.57分夺取冠军,拿到中国花滑历史上首枚冬奥会金牌,终结了俄罗斯人对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长期垄断。庞清/佟健获得亚军,张丹/张昊排名第五。
中国花滑在北京冬奥会获得了2个自由滑、1个冰舞、1个男子单人滑和1个女子单人滑共5个单项名额,以及团体赛参赛资格。目前已确定由隋文静/韩聪组合、彭程/金杨组合以及王诗玥/柳鑫宇组合参加双人滑和冰舞的比赛,男单和女单的参赛人选将在1月中旬5场队内选拔赛全部结束后按照选拔规则确定。
隋文静/韩聪组合在摆脱伤病困扰后渐入佳境;彭程/金杨组合在平昌冬奥会上未能进入自由滑,之后卧薪尝胆,已经成为双人滑的“双保险”。冰舞在我国起步较晚,王诗玥/柳鑫宇在北京周期进步明显,力求有所突破。金博洋在平昌冬奥会创造历史,获得男单第四名,但在北京周期起伏较大,现在正在为争夺冬奥会入场券努力。中国女单在国际赛场上竞争力相对较弱,朱易、林姗和陈虹伊在选拔赛中各有千秋,正在竞争唯一的女单冬奥名额。(部分图片转自新华社 付媛杰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