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娃上学后非常关键的能力是什么?
那一定是专注力了!
早在2004年,《大众医学》杂志就组织全国100多名专家,分析了10个会影响儿童学习的问题行为,最终把“专注力差、容易分心”排在榜首!
因此,不少骗子瞄准家长的焦虑,各类骗局“遍地开花”!不要998,不要888,只要49800,就能帮娃提升专注力,赶超爱因斯坦:
新闻来源:新浪新闻
其实,很多孩子不是没有专注力,而是让爸妈的错误意识给耽误了!在培养娃专注力的道路上,有5句话是当之无愧的“绊脚石”!自查!看你说过几句?感觉娃积木搭得不好,就强行搭一个给宝宝;感觉娃画得不好,就手把手拉着娃画...强行指导,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容易造成专注力不稳定。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但能自己解决,就没有介入的必要。如果孩子情绪烦躁,可以给予适当帮助。有些家长会不断催促孩子,但催促行为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紧张厌烦心理,做事时更难集中精神。可能有家长会说:娃是在玩,又不是在学习,打断没关系吧?错!在玩耍和学习这两件事上,孩子调动的是同一个能力——保持专注。今天打扰宝宝玩,明天可能就要因“娃看不进书”而困扰。那如果急着出门,一定要打断孩子怎么办?可以尝试“定时呼唤”:
4.盲目自信:我家宝宝能看两个小时动画片,专注力可好了!娃爱看电视不是专注力好,而是被动画片产生的被动注意给“催眠”啦!人的大脑中有两种波,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脑中负责催眠的阿法波越强,负责思考的贝塔波越弱,反而引起娃的专注力下降。
孩子的专注力跟大脑发育有关,随年龄增长,每年大致提高2~5分钟。比如,2岁4~10分钟,3岁6~15分钟,4岁8~20分钟,5岁10~25分钟。有些家长给2、3岁的娃扣专注力不好的帽子,可真冤枉宝宝了!根据第5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V,多动症的诊断应在4岁或者以后成立,幼儿期非常多动,只能说有多动症倾向。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如果宝宝确实存在右侧表现,建议请医生给予专业诊断和治疗。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爸妈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情况来培养娃的专注力!一次性给娃提供玩具太多,就好比小蜜蜂独逛万花丛,一会玩玩这个,一会摸摸那个,反而影响娃的专注力。建议一次只给娃提供1~3件玩具,同时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选择玩具。
杂乱的环境同样是娃分心的源头。爸妈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收玩具,让孩子学归类。同时做两件事也会影响专注力的集中,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因为孩子今后需要在多噪音的环境下学习,所以当娃能够专心完成一项任务后,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在安静的环境下逐渐增加可能引发分心的信息源:建议爸妈和孩子一起做个随时能看到的时间表(类似课程表),可以用可爱的小贴纸贴在客厅或是冰箱上。一是能明确任务,二是能增加娃的时间观念,为入学做好准备。同时给孩子准备定时闹钟,铃声一响也能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
文章最后,还要说一句: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宝宝发展特质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在专注力这方面也一样。
爸妈不用太过焦虑,也不要盲目给娃贴“不专心”的标签,多点耐心,正当引导,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宝藏”!
来源:科学家庭育儿
微信公众号:淄博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