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张淄博老照片曝光!老城墙、老城门、老街道都有

齐点淄博 2021-03-17 08:59:32 阅读量:

2021-03-17 08:59:32

博山城,孝水清。

琉璃陶瓷享盛名,小顶齐长城。

有南亭,有北亭。

白虎青龙八大景,颜神伴我行。

图片

博山自周朝末年

就有孝妇颜文姜的故事,

故称颜神镇,

雍正十二年1734年为博山县,

1955年设博山区

面积682平方公里人口45万,

辖6镇3街。现有一个开发区。

图片

博山老城

除建有城墙外还建有圩墙,

圩中有城,城在圩中,

是山城城貌的一大特点。

所谓圩,

就是东西两城区分别由南向北,

再各自向东向西,

然后再南北走向,修建圩墙,

把两城区分别圈了起来,称为圩。

所修建的墙,称圩墙。

圩,临水而建的堤,

博山城的圩和墙正是如此。

为方便出入,凡通向圩外的街道,

都建有圩门,有的圩门上还建有阁。

博山圩墙建于清同治初年的1862年至1874年间。

图片

博山区总体地势

为南高北低,南、东、西三面中低山环绕,

中间低山、丘陵、山涧、河谷排列,

北面为丘陵河谷地带,

地势总变化在130-1100米之间,

南部淄河流域与北部孝妇河流域

河底高度相差在160-200米之间。

最高山顶大尖山海拔295.5米,

地形最低处孝妇河出界口海拔130米。

境内的河流主要有淄河和孝妇河,

次有青阳河和牛角河,

前3条属小清河水系,后1条属黄河水系。

图片

博山地质发育齐全,

有四界七系。

太古界泰山群层分布于

岭西,乐疃,池上,南博山,李家,

地层厚2700至15000米,

距今24亿年。

图片

山中有城、城中有山,

一河孝水分两岸是博山的一大特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

孝妇河大规模建设,河上有了很多的桥,

神头桥、七孔桥、福门桥、陶然桥、玉带桥、

柳杭桥、同济桥、兴隆桥、同乐桥、永济桥等,

都是国内书法大家的题词。

图片

福门桥下

有哗哗流淌的河水穿过,

这条河就是有名的孝妇河。

河长117公里,

淄博市境内流程就达77公里,

横穿博山、淄川、经张店、绕周村入桓台马踏湖,

后经广饶、博兴等地入小清河,

后注入渤海。

图片

永济桥有七孔

是孝妇河上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桥,

七孔桥西头

支离泉的传说为宋代。

修建七孔桥就是为了去玉皇宫的“天桥”。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孝妇河汉代石牛的出现,

又将七孔桥的历史推到了汉代,

石牛是镇水的瑞兽,

那么就说明汉代七孔桥已存在。

图片

据清乾隆十八年《博山县志》载:

“风凰山麓新建祠宇台阁,名曰红门,

高镇石梁之隅首,凭垣俯视,景入画图。”

嘉庆、道光年间

和民国八年曾数次重修。

解放后五十年代曾为少年宫,

红门分南北两院,南北长68米,

东西宽23米,占地1500余平方米。

殿房共计22间,以碧霞元君殿为中心。

1983年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重修。

图片

碧霞元君行宫

位于博山城西南的凤凰山巅,

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

建筑均系明、清风格。

行宫占地面积1560平方米,

为三进院落,有石坊、山门、正殿、配殿

及宫厅、钟鼓楼等48间。

山门坐北向南,单檐琉璃瓦,

檐下有云龙石廊柱4根,

东山墙有明末大司马、

镇人张晓所书修建碧霞元君庙碑记。

南院面积最大,

北大殿祀碧霞元君,中院为观音殿,后院为玉皇殿,

碧霞元君祠

是孝妇河流域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

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齐长城遗址

贯穿于原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东西,

蜿蜒曲折的城墙盘踞山巅,

如龙横卧,

齐长城创建于春秋初期,

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比秦始皇的万里长城还要早470多年,

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长城巨防。

齐长城

在博山境内有三条线,

其中一条主线,两条复线。

—主线由长清县连环山,沿与肥城边界线东行,

从章丘市边界与博山交界点霹雳尖山入境,

经双堆山、九龙峪、原山(风凰山)、峨嵋山、秋谷、

荆山点将台、亮兵台、有长城遗址13130米。

复线由莱芜市边界青石关西、

梯子山经桥门至望鲁山

共有齐长城遗址2350米。

另一复线由青石关、炮台顶、石马、北博山、邀兔、

泉河、源泉至博山

与淄川交界处城子村主线相合,

有齐长城遗址31700米。

图片

据传说,

唐朝李世民率部东征时,

路过博山人困马乏粮绝。

危机之时见一位女子提着篮子

翩翩来到李世民面前停下了脚步,

随手揭开篮上的布,

说是给征战的官兵送饭和粮草而来,

并将馍馍一个个分给官兵,

每人分了一个,

篮子里的馍馍和草料看上去

还是一点都不少。

李世民意识到这是神人相助,

于是连忙下马叩头,

承诺平定天下后给神灵重塑金身,

并修建七七四十九间无梁大殿。

现在颜文姜祠主殿经古建筑专家多次论证,

认为这是国内目前仅存的三处唐代木质建筑之一。

图片

大洪泉:

距博城西二里,毗邻颜文姜祠。

山清水秀赋诗到:

涛声如雷震山岗,

浪花似雪溅河床。

激流喷湧胜瀑布,

汇入孝水泛银光。

一泓清泉流千古,

滋润碧地万年长。


图片

文姜庙会

是博山人民自发的

一种中国民俗文化活动,

博山人民

将每年农历五月最后一天

定为接颜神,

六月最后一天

定为送颜神,

届时文姜娘家八陡镇各村

便来到文姜祠接文姜回家省亲,

满一月后再送回。

接送队伍浩大,有彩旗、锣鼓、轿撵、秧歌、

腰鼓、元宝花篮队等队列,沿途商家纷纷摆供品,

人山人海,人们争相摸轿子,热闹非凡,

具有浓厚的汉族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

图片

西冶街

建于宋朝,五百多米长,

青砖铺地

多少年来已被过往的人群踏成园平.

它西面有兴隆,前后漆沟,大天井

和小高家胡同,北坦街,

东有陈家胡同,太尉庙后.

街旁古色古香的店铺林立,

有新华照相馆,回民饭店,景泰成,

友好商店,大天明,文聚祥,景德东,

关帝庙,益堂,美琉店铺,琉璃炉。

图片

明朝洪武年间,

宫廷内官监在颜神设“外厂”

为皇室生产“青帘”等贡品,

到明末,民间的琉璃生产也日趋发展。

景泰年间,

西冶街就有大炉4座,生产水响货和珐琅料。

嘉靖前后,

珠灯、珠屏、棋子、帐钩、枕顶等

琉璃产品问世,逐渐形成琉璃行业。

1617年(万历四十六年),

孙延寿等人发起组成了炉行醮会,

这便是颜神镇琉璃行业第一个行业性组织。

琉璃产品除在当地销售外,还运销到北京和江南各地。  

图片

清代至民国初期,

博山琉璃行业的发展,

西冶街几乎家家以琉璃为业,

从业者最多达4000人。

产品种类逐渐增多,

许多新产品如鼻烟壶、烟袋壶、

铺丝屏片、杯、内画等产品陆续出现。

图片

花球、内画、套色雕刻、鸡油黄、

鸡干石器具等工艺美术品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视为珍品。

内画技艺之精湛,

更为国际友人赞叹不已。

1980年以来,

十几位工艺美术师屡屡出国

作内画技艺表演而轰动欧美。

琉璃精品的出口,不仅给国家换取外汇,

而且为国家和民族争得了荣誉。

图片

聚乐村

创建于1919年。其年夏季,

清朝末科进士邑人张新曾(字焕宸,以字行)

先生应邀在怡园清音阁的茶叙中

提出由业厨世家栾氏等人

“成合”饭馆的创意,

并以“聚乐村”命名。

嗣后由栾玉琢、王广镛、王光福等

以股份制形式组创这个饭庄。

原清廷黄河道台石金声家持大股,

栾氏持股任领东经理,

在北京学过厨艺的名厨王广镛任业务经理,

名厨王光福任副经理(时称赞襄),

张先生也以小股人伙。

张先生仿刘石庵书体榜书“聚乐村”牌匾。

饭庄地点

在叠道街轿杆胡同与陈家胡同的的拐角处,

后来迁于西冶街中段新址。

图片

聚乐村“四四席”

聚乐村饭庄进一步带动

形成成了博山“四四席”的套餐制。

所谓“四四”,即四拼盘、四行件、四大件、

四饭菜计十六道菜,

供八人食用,人均二品。

除四拼盘外,

其余者兼有炒、炸、溜、氽、

蒸、琉璃、炝、烩等形式组合。

至于菜肴的品位高低和饭菜的增减数额

则根据菜金多寡和就餐者的食量而定。

席问东人为表热情有时则添菜补簋,

那属不在行制之内的增益变更。

图片

炉神庙和桑园街

出西冶街往南不远是有名的炉神庙,

红漆的柱子木格的门窗。

沿着高台上走你会看到在

石阶中间镶嵌着一条滑亮的青石,

使人回味无穷它就是桑园街古道。

东起沿河西路,西止公园后墙。街长180米,宽3米。 

据传,

清同治以前该街是

南依李家林的一片桑树林。故名"桑园"。

1862年后,建成西圩,才圈入西圩之内。

为西圩南部边缘。

后炉神庙和进德会建成。

人口繁衍,扩建房屋,遂形成街巷,

仍因"桑园"之名。

颜神大集建立后,该街沿河向西一段,

农民多于此贩卖箔材,

故名"箔市"。

1977年并入桑园街,并更名为朝一街。

1982年经市政府批准,恢复原名为"桑园街”。

图片

西寺

又称洪觉寺,弘教寺。

旧时位于孝妇河西阜的东南崖

[即现在的博山区老干部活动中心],

西阜斋即为蒋氏花园建筑之一。

其主建筑

以洪教寺、蒋家祠、蒋家花园三部分。

其中雷音阁殿中十八罗汉像效仿北京十八罗汉像,

每尊佛像均有金心,

到道光年间建筑已形成规模。

传说乾隆皇帝就曾在此居住,

后入博大小官员皆入住蒋家。

上世纪60年代,

全部破坏,毁后发现每尊佛像中都藏有金元宝。

图片

大街

南北贯穿2000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它为石板路,青石斜向铺成,

看上去细密紧凑,光溜泛着黛青色光芒,

如果穿高跟鞋

在上面走它会发出像敲木鱼一样的响声,

音律单调而优畅。

图片

博山新华书店

始建于1948年7月,大街北首.。

称山东新华书店总店博山支店,同年 10月

改建为博山中心支店,

后改称淄博市新华书店。

1959年1月淄博市新华书店

并入淄博专区新华书店,

店址由博山迁至张店。

图片

孙廷铨故居

在博山大街中段,

门口有令人生威的狮子和敬仰的旗杆座,

高院墙,分前后院。

特别是后院的哪幢四层砖砌小楼,

原名“山雨楼”,

系帝师的藏书楼,

这座四层建筑在清代的博山可谓独一无二。

孙廷铨

明崇祯十三年中进士,

清顺治和康熙年间先后任兵部尚书、

户部尚书、吏部尚书、

秘书院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曾任康熙皇帝老师。

图片

 清乾隆十八年 (1753年)

《博山县志》载:

“报恩寺在城外西南隅。

金明昌(1190—1195年)初建。亦称南寺。”

后遂以寺名街,称为南寺街。

明末改称为报恩寺,

街也改称为报恩寺街。

清末于寺内建立学校,名报恩寺小学。

大革命时期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

该校是地下组织活动基地之一。

1977年学校扩建,

原建筑拆除,同年更名为立新街。

1982年经市政府批准,恢复原名为“报恩寺街”。

图片

孔家桥

位于大街街道办事处辖区南部。

北起新建二路,南止十字路口,街长90 米宽4米。

耐火砖路面。两侧均为平房住宅。

据传,

孔家桥的来历是

二女泉之水经巷北石桥下横流而过,

桥北又面对“文庙”(俗称孔庙),

故得名孔家桥。1977年更名为新建二路南巷。

图片

原博山第二百货

位于新建二路南街,

此街上原有博山大集,庆胜戏院,

据记载最早由明朝年间河北枣强迁来的

乔氏在这里落户。

第二百货的益堂副食品店

设在西冶街72号。

图片

博山考院小学

建于1905年光绪31年,

原县立高等小学,

1934年称博山县考院小学,

后为新建二路小学。

图片

博山考院小学原建筑

为官衙式建筑,

设东西考棚,后改东西楼。

小学对面有一座壮观的魁星楼,

魁星相传是主宰文考的神祗,

俗话说'魁星点状元'。

图片

新泰山

博山人在命名上

颇有灵气的山就是新泰山。

开山路,凿台阶,筑庙焚香,虔诚跪拜。

一石条跨两悬崖叫仙人桥,这也是灵感上的取名。

想当年王耀东投资兴山实在让人佩服,

说起来他不算博山最富裕人的行列之中,

他却有勇气投资。

新泰山上有一眼泉水,水量很小。

大旱之年水就断流。

人们都是习惯到山麓的星泉挑水,

星泉挑水上山很吃力。

星泉得名更有趣,

星泉方圆十米是黄石头,再往外是青石。

人们就认为是一颗星砸下来,

要不然周围的石头和其他石头截然不同。

图片

新泰山

原有微形十八盘、

南天门等攀山石阶,

沿东北角攀山而上直达新泰山庙,

该庙顺山势而建,坐南朝北,

始建于民国初年。

相传原东关王、孙两位善人,

为十里八乡善男信女

便于就地向泰山奶奶进香、还愿,而修建此庙。

淄博二三事
淄博二三事 
用私人视角关注身边城,用简单文字勾勒二三事。这里是淄博,这里有你有我。
80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图片

原香市街

长200米,宽3米,土路。

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记载:

清初即有颜神大集,此处原名香市街,

因为是神香的集散地,故名。

1981年沿河东路展宽,

该街西部房屋全部拆除,并入沿河东路。

1977年更名为"新建一路东巷"。

图片

西关街

位于大街街道办事处辖区西部。

东起新建一路路口,西止大街。

街长165米,宽5米。

驻有博山区法院、

博山利民饭店等街西为博山农贸市场。

《毕氏世谱》载:

“吾祖先珍迁居西关街”。

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均载

有“西关”字样处博山城的西门禹石门外西部,故名西关街。

西关街与城关相接处有一石桥,

曾以石桥之名立乡,名为石桥乡。

1977年更名为中心街。

西关张家大门

是博山名宦张焕宸的祖宅,

另外博山蒋氏可久祖支,今长天鉁支后代居于此。

图片

西更道

"明嘉靖三十八年三月

建石城后称官道或西官道"。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县后,

夜间更夫打更常经此。

因位处旧县衙以西,故名西更道。

明嘉靖年间即已形成街巷。

1977年更名为中心街一巷。

1982年恢复原名"西更道"。

街长一百六十九米,宽三点五米。

图片

县前街,

东起龙泉街,西止新建一路,

街长349米,宽5米

为博山区委、区政府机关驻地。

明弘治八年(1495年)博山建行台,

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7年)建石城,均称为前街"。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县后,改称为"县前街。

图片

马行街,

北起北门里街,东至东门里街。

街长213M,宽4M。耐火砖路面。

驻有马行街粮点。 

《笼水赵氏族谱》载:

"始祖讳平,

明洪武初由枣强迁居颜神镇马行街"。

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载:

"马行街在

明嘉埥三十八年三月建石城后

建马道街,亦名官道后街。

素为地方官吏晋县必经之道。"

清雍正十二年建县后,又称马行街。

1977年更名为东风街。


图片

赵执信故居

在马行街,一座高门大院,

院中有一座二层楼,顺木梯可爬上去。

他大部分时间浪迹江湖。

赵执信的著作已经刊行的有

《饴山诗集》十九卷,《饴山文集》十二卷,

《诗余》一卷,《谈龙录》一卷,

《声调谱》一卷,《礼俗权衡》两卷等。

图片

赵执信

14岁就考中秀才,

17岁中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

25岁便升任

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

赵执信(1662~1744),

字伸符,号秋谷,晚号

饴山老人、知如老人。

生于康熙元年,卒于乾隆九年,

曾祖赵振业,

明天启乙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叔祖赵进美,

明崇祯庚进士,入清以后,官至福建按察使。

赵执信的祖父赵双美,

只是一个拔贡;父亲赵作肱,

仅是一个增生

他的岳父是同里内秘书院大学士

兼吏 部尚书孙廷铨的长子。

他的岳母是刑部尚书王士祯的从妹。

图片

南关街,

在淄博市工人文化宫以北,

东起原南门外,西止新建五路。

门牌1-37;2-32号。

街长188米,宽2.2米。耐火砖路面,呈不规则直向,

系市民住宅区,北靠山东省陶瓷公司、博山印刷厂。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博山县志》载有"南关"字样。

明初即已形成街道。

因地处博山城南门外面而得名。

1977年更名为"光明街"。

1982年经市政府批准,恢复原名为"南关街"。

图片

龙泉寺

清康熙九年(1670年)

《颜神镇志》、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博山县志》均载:

"龙泉寺内有二女泉,以二孝女得名,

或曰龙泉;或曰珍珠泉"。

该泉为博山八景之一

素有"珠泉印月煮新茶"的称誉。

已毁碑碣载:

"龙泉寺始建于明永乐初年",

建国前为博城东圩主要水源之一。

1977年命名为"龙泉街"。

图片

博山区文化馆

始建于1949年9月。

1950年5月博山文化馆改称

“博山人民文化馆”。

1952年3月博山人民文化馆更名为

淄博专署

淄博市联合文化馆。

1955年区划变更,文化馆更名为

“博山第二文化馆”。

1957年撤消博山第二文化馆,

合并到第一文化馆改称

“博山文化馆”。


图片

淄博市工人疗养院

前身为

1953年建立的

淄博工矿区工人疗养院,

院址博山峨嵋山下,床位50张。

1955年改为

淄博市工人疗养院,隶属市工会。

图片

博山东关

东关街长221米,宽4米

有博山区图书馆、博山区文化馆等单位,

东至后乐桥

西止新建三路路沿石.

图片

北亭子

原名怡园,位于城东邻,

系赵执信祖辈花园,

后为吕祖庙。


竹兰书屋诗曰:

石渠清溪流潺湲,

穿越龙首泻珠涟。

鸢飞鱼跃富诗意,

听音阁上观泰山。

雕樑画柱呂祖庙,

烟火袅袅祭佛仙。

浴雪踏芳赏蜡梅,

又梦少年游怡园。

图片

 北亭清音阁上

四周石砌水渠,

流水穿过石雕龙首泻入鱼池。

鱼池迎壁

写有“鸢飞鱼跃”四大红字,

大红鱼腮旁挂有金耳环,

池中之水沿水沟流出,

经秋谷桥上的水槽流过,

形成桥下有水桥上流水的美景,

多么秀丽的博山古城啊!

图片

南亭子

又名范公祠,与怡园相对,

后为淄博市图书馆。

相传系

宋代名臣范仲淹读书处。

范泉处置一石刻

曰:山高水长。

图片

一泓清泉映婵娟,

山高水长声自远。

亭轩品茗寻文趣,

雅室静思吟诗篇。

范公勤奋读书处,

学子求知图书馆。

忆昔少年踏芳地,

而今梦里依眷恋。竹兰书屋fu诗

图片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宋氏旧谱原序》载:

“益都之西偏有山城焉,

日颜神镇,

名从孝妇。

泉水出其祠下,

孝水而东可三里,抵黑山西趾,

篱落烟火,势与山接者, 山头村也。

”清乾隆十八年 (1753年)

《博山县志》载村名为“山头”。

据传,

因始建村时

位处万松山下的土山头上,

故名“山头”。

图片

山头建村历史悠久。

《薛氏世谱》载,

薛氏自始祖起,

历宋、元、明、清,世居于斯。

”据此,北宋初即已形成村落。

到元初,

仅薛氏一族

就已成为“各居易爨二十余宅,

数百余口”的大族了。

图片

山头村

位于博山城的东南部,

有1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即:新博、西岭、西头园、河北西、

河南西、建中、河南东、河北北、河北南、

万松山、河北东。

还有博山陶瓷厂、淄博美术陶瓷厂、淄博陶土矿、

黑山煤矿新博四个家属委员会。

图片

山头村历来

以盛产陶瓷而著称。

驰名中外的博山陶瓷厂,

美术陶瓷厂都设在这里。

镇属陶瓷厂

有山头陶瓷厂、山头美术陶瓷一、二、三厂。

另外五个村民委员会也都有陶瓷厂。

图片

博山的陶瓷生产,

在瓷质、釉色、造型、装饰等方面,

都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

有普通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卫生陶瓷、

建筑陶瓷,又有化工陶瓷、美术陶瓷、园林陶瓷,

还有电瓷及各种特种陶瓷等.

图片

乳白瓷、象牙瓷、鲁玉瓷、

宝石瓷、鲁翠瓷、高石英瓷、骨灰瓷、

合成骨灰瓷都是创新的日用细瓷。

用雨点釉制成的

美术陶瓷和刻瓷、雕塑、彩陶绘画等,

既闪耀着博山陶瓷优良传统的光彩,

又显示出现代工艺技术的成果。

图片

博山陶瓷

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到了宋代,

陶瓷生产已著称于世。

不仅有白釉、青 釉、黑釉及各种雕塑品,

而且还有驰名中外的“雨点釉”、“茶叶末釉”。

在陶瓷生产中

还运用剔花、划花、印花、手绘作装饰,

制作手法丰富多彩。

从明清开始博山逐渐发展成山东省陶瓷。

图片

鲁玉瓷、乳白瓷、高石英瓷、

骨灰瓷、合成骨灰瓷等日用陶瓷,

已被国家定为

中南海紫光阁、国务院接待用瓷;

立粉彩陶挂盘、刻瓷、雕塑工艺品,

被国家领导人用作

出访赠送给外国元首的礼物。

图片

1911年(清宣统三年)八月,

同盟会在博山建立组织。

1912年5月,

改组为国民党。

是年,

在西寺召开博山县第一次国民参议会,

推选陈元泰为议长,徐丰之为副议长。

图片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山东省官府投白银5万两与商界合资,

在博山大柳杭孝妇河东岸

创建“博山玻璃公司”。

图片

焦裕禄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

崮山乡北崮山村人,

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

先后任县委书记,当时兰考县

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

内涝之患的老灾区。

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冬天,

正是这个地区遭受

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

他拖着有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

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

大雨瓢泼的时候,

他带头趟着

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

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

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

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

图片

吴雁泽

国家一级演员,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报恩寺村人。

1959年7月

在淄博市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

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本科。

1964年毕业先留学院任教,

后被派赴武汉歌舞剧院。

图片

七十年代末,

博山民间娶亲,基本延续旧俗,

搬缘房在娶媳妇的前一天进行,

当日上午有男方族人带领一班人马到女家。

时兴的也就是女家打发一个一米八的大立橱,

条件好一些的外加一张三抽桌和两把椅子。

图片

扮玩

是博山人欢度元宵节

最喜闻乐见的沿街文艺巡演形式,

据说明清时代就盛行。

正月十三便有性急的扮玩队伍沿街巡演。

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是高潮,

诸多扮玩队伍联袂巡演,

所到之处,百姓扶老携幼,摩肩擦踵,争相观看。

图片

说扮玩,

首先要说博山锣鼓。

博山锣鼓气势磅礴,内涵丰富,

据说起源于李家窑。

规范的锣鼓队是由一面大鼓,八面苏锣,

六面手锣,一个点锣,四对大跋、六对饶,

四对镲,六对碰铃组成的。

一曲“小紧风”起头,

“蓬莱阁”、“娃娃咚”“玉芙蓉”、“鱼得水”、“闹花船”……,

若干鼓谱

由鼓手随心所欲敲起,其他乐器辨音相随。

鼓乐动人心魄,催人心花怒放。

行家一句:

“砸刚黏糊涟”就是对锣鼓队的最高褒奖。

锣鼓队之间擅长的鼓谱不同,

鼓槌敲击的轻重、部位(鼓边、鼓帮、鼓心)不同。

加之运用滚锤、双锤、点锤、

擦锤的技巧不同,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往往扮玩队伍未到,

辨听锣鼓声响人们便知来的是哪一家。


图片

 博山民间舞蹈:高跷

“高跷”属于秧歌形式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列子·说符》中早有记载。流传甚广。

其特点在于

舞者双足踩着木跷进行表演。

以队舞为主,但是,

也伴有三几人的技巧表演,

如“扑蝴蝶”、“捞月”、“蜻蜓点水”等。

博山高跷以安上村为最古,

相传已达百余年。

代表节目为“八仙图”,

即汉钟离、吕洞宾、铁拐李、荷仙姑、

韩湘子、张果老、蓝彩荷、曹国舅,

分乘八只大仙鹤立于高跷之上。


图片

 博山火车站

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成。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续修博山县志》载: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八月

德人兴办胶济铁路,由青岛向西修筑。

至三十年元月一日通车至济南,

博山支线亦于是时通车”。


图片

博山区大柳杭小学

坐落于孝妇河畔,白虎山巅,

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民国元年(1912年6月),

清末秀才刘纪谦在白虎山真武庙开办学堂,

自任校长,教师四名,学生二百有余,

名为“柳杭初级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为

“淄博市公立第八小学”,

1955年更名为“博山区大柳杭小学”。

学校始建于古庙,后逐步改建砖瓦平房,

1980年建教学楼一幢,但仍平房楼房参半。

1991年逢山东省校舍改造机遇,

新建1826平方米综合教学楼,装饰加层原教学楼,

开山扩建体育操场,布置点缀景点,

形成占地面积8897.71平方米,

建筑面积3561平方米的新格局。


图片

青龙山

建国前为参差错落的丘陵。

建国后,逐渐新建宿舍,遂形成居民点。

以山定名为"青龙山路",

街长1020米,宽7米。

驻有博山药材站、淄博塑料三厂、

博山建安三公司、博山六中等单位。

图片

淄博市结核病防治所

1950年6月建立

1951年11月,由张店迁博山孙家庄。

1952年8月,迁博山北域城村。

1953年8月,改为淄博专区干部疗养院。

1954年迁赵庄工矿部休养所地址。

1955年7月,改为淄博市疗养院。

1958年8月改为淄博市结核病防治所。

图片

白石洞山系

属原山山脉,位于博山西域城村以西,

方圆约九百亩,

主峰诲拨585米。白石洞,又名过雨岩。

《山东古迹名胜大观》记述:

“山多白石,搀岩欲坠,

洞在半山,有龙神祠。

林壑幽深,间以枫树。

每逢岁寒霜叶松涛,点缀其间,诚佳境也。”

图片

福山寨门

(今为博山区池上镇所辖),

拔海611米.同治元年

刘德培起义军驻扎于此,

寨墙南北高50余米东北宽30余米,

门阔4米进深3米,

水泥垒砌坚固无比,寨内有玉皇阁,

王灵宫,韦陀诸神庙等。



信息来源:图文材料:博山区历史资料   

照片:由2013年元月[博山百年沧桑集]李博萍收藏本上扫描

现刊登在博山百年沧桑网站。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