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指导】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贴养生全攻略
三伏贴,是基于中医 “冬病夏治” 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外治疗法。中医讲究 “天人相应”,夏季人体阳气生发,气血充足,而到了三伏天,人体阳气更是达到峰值。此时,体表皮肤温度最高,经络最为畅达,毛孔充分张开,就像大自然打开了接纳与转化的通道,我们的身体也处于最利于药物吸收和发挥作用的状态。三伏贴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将特定的中药制成膏剂,贴敷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渗透作用,激发人体的阳气,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的三大神奇功效:
01驱寒除湿:化解体内沉积的寒湿邪气
02 温补阳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03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
三伏贴适合哪些症状
✔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哮喘、肺气肿
✔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脾虚寒、消化不良、腹泻
✔ 小儿疾病:体虚感冒、反复哮喘、消化不良、腹泻便秘
✔ 妇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产后头痛、月子病
✔ 风湿骨病:关节痛、骨质增生、风湿引起的颈肩腰腿痛 调理治未病:体虚、体寒、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
2025年三伏时间表(错过再等一年!)
伏前通络:7月5日—7月19日
初伏驱寒: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清养:7月30日—8月8日
末伏化瘀:8月9日—8月18日
伏后固本:8月19日—8月28日
广成中医三伏贴优势
1.贴敷配方为广成中医专家团集体研制。
2.贴敷前须由专业医生一对一先辩证,再根据医生处方穴位进行开穴通经络。
3.贴敷后会叮嘱用户饮用姜枣茶。
4.三伏结束后,每一位全疗程贴敷用户,档案会专人归档管理,跟踪三年的治疗效果。
三伏贴贴服小贴士
帖敷前
1.提前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利于药物粘贴和吸收。
2.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方便操作,避免摩擦贴敷部位。
3.避免空腹或过饱贴敷,防止出现不适。
帖敷时
1.保持放松,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药物移位脱落。
2.贴敷后局部有轻微灼热、痒感为正常反应。如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如无不适,建议成人可贴8~10小时,儿童可贴2~4小时。
3.皮肤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孕妇、2 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贴敷,严重心肺疾病等患者慎用或禁用。
帖敷后
1.贴敷后 4 - 6 小时再洗澡,不要用力搓洗贴敷部位,避免使用刺激性沐浴产品。
2.取下药膏后如出现灼痛,可涂抹凡士林药膏、烫伤膏、香油等,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但如出现水泡,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水泡已破,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贴敷治疗或由医师对药物作适当调整。
3.饮食清淡,忌烟、酒、生冷、甜食、油腻、鱼虾、海鲜等易致敏及刺激性食物,注意少吃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等辛燥之品。
4.避免空调、风扇直吹贴敷部位。
三伏贴是辅助治疗手段,慢性病患者勿擅自停药减药,遵医嘱调整方案。
这些人使用要谨慎:
专业医师提醒:
三伏贴不是"万能贴",必须经过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盲目贴敷可能适得其反。
三伏贴作为中医传统养生疗法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显著的疗效,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在这个炎热的夏季,不妨抓住三伏天这个黄金时机,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让我们的身体在阳气的滋养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但请记住,在贴敷三伏贴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贴敷方案,确保安全有效 。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编辑:唐艳
一级审核:刘效伟
二级审核:李照
三级审核:许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