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访谈】大型纪录片《百年恰风华》之 红色基因中
淄博近代工业的发展史与淄博煤炭行业的发展史和淄博煤炭工人的斗争史拳拳相照、亦步亦趋,不仅深藏在了淄博煤矿博物馆里,也镌刻在了《淄博煤炭四十年》的编纂者赵海喜的心里。
时隔多年,拨开岁月的尘雾,看着眼前这些简易的弹药,我们仿佛也听见那曾经响彻在他们耳边的炮火声,看见那些穿梭在炮火里的不屈身影,这是一个民族奋起反抗侵略和压迫的倔强。他们毫不妥协的斗争,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也赢得了淄博煤炭行业的新生。
奔流不息的时光流淌成浩浩淄水,随波而动的是淄矿人听党指挥跟党走的不变信仰和无坚不摧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它们凝聚成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荡涤着淄矿人干事创业的初心,激励着满目疮痍的淄博矿区在新中国的朝霞里,快速焕发出勃勃生机。
1953年2月20日,经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批准,淄博矿务局正式成立,作为建国后山东省第一个矿务局,它管辖淄博矿区内所有的国营煤矿。
共和国之初,百废待兴,淄博煤矿的工人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淄矿精神,开展劳动竞赛,克服重重困难推动矿山发展,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煤炭行业的一面旗帜,煤炭产量曾一度占到山东省煤炭总产量的一半。淄博,作为一个近代工业化的城市由此开始逐渐形成自己专属的工业气质。
在淄矿博煤矿展览馆里陈列着一杆枪,1959年,刘少奇作为礼物赠送给了当时的全国劳模石绍祥,虽然已过半个多世纪,回忆起那段经历,石绍祥老人仍激动不已。
时间改变了老人年轻的容颜,却不曾改变他为了煤炭事业而燃烧自己、奉献自己的那份澎湃的红色激情。忆往昔峥嵘岁月,许多身影已经走远,但是,更多年轻的身影不断在我们身边涌现。
这是一支从淄博走出来的采煤突击队,1975 年 10 月,在“全国煤炭采煤掘进队长会议”上,它被原煤炭部命名为“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成为全国煤炭工业十面红旗之一。
作为原五四采煤队队长刘其盛的儿子,刘昌法受父亲耳濡目染,从骨子里把这种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五四采煤队精神踏踏实实的传承了下来。他连续九年被派往四个山区担任“第一书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干部群众亲切的称呼为松穷土、啃穷根的“蚯蚓书记”。 从淄博建队,后转战济北,如今在陕西扎根,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先后2次被国务院、4次被煤炭部、5次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队员当中有3人当选为全国党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4人在北京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6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3人参加出国访问,在这支红色团队中,先后涌现出180多位劳动模范。
这是一支知难而进越是困难越向前的队伍,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建立的现场交接班要“手拉手、口对口、你不来,我不走”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事故分析要“小事故不过班,大事故不过天”等经验做法,当时在全国煤矿进行推广,并且坚持执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