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新变化|史泽辉:父亲的“乐园”
父母的老屋是一栋土坯房,是父亲亲自盖的,在贫瘠的山村中,它并不显眼,矮小、破旧、昏暗。老屋陪伴了父母大半辈子,也是我童年记忆深处温暖的庇护所。
2017年夏天,邻居的儿子因为结婚翻新了房屋,父母的老屋在崭新的房屋面前,越发显得矮小了。父亲决定也翻新老屋,然而,活干了没几天,父亲就生病了。被病魔折磨了半年后,一米八多的父亲,瘦得皮包骨头,只有八十几斤。周末回老家,我推开吱呀作响的门,家里冷冷清清,只有两个背影相依作伴。
父亲生病后,母亲将地里的活转包给了别人,人也就闲了下来。有一次,我坐在窗边,刚好可以看到老屋外村西头池塘边的菜园,这里似乎也荒废很久了。还记得小时候,每家每户都把菜园打理得郁郁葱葱;现如今,却鲜有人种菜,于是我决定重新打理一下菜园,给父母找份“工作”,让他们忙起来。
菜园荒废多年,地面板结,且残留着许多树桩,我和弟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清理完毕,然后种上了几种蔬菜。原来的池塘里早已经没有水,所以只能从家里拉水浇地,这是我为父亲安排的第一份“工作”,村子里的人路过,看到父亲拉水也会热情地搭把手,父亲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皱纹也舒展开了。
有了新“工作”,父亲闷在屋里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清晨,他都会去菜园观察蔬菜长势。我和弟弟妹妹们时常找父亲“点菜”,父亲嘴上喊着累,转身却又笑盈盈地去选种栽种,满足我们的需求。看到老人老有所乐,我焦虑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
作者父亲在自家的菜园中
后来,我又“就地取材”,利用现有资源变废为宝,石磙当茶桌,原木墩当凳子,给父亲搭建了歇脚的地方。菜园改造好后,这里逐渐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聚会地,老屋附近也热闹了起来。
修整好的菜园绿意盎然
自从打造了菜园,老两口再也不用守着电视机打发时光了,菜园也成了父亲的“精神家园”,寄托了对儿女的爱、对生活变化的期待、对未来农村发展的信心。后来,老屋也被翻新了,窗明几净的老屋连同着富有诗意的菜园,伴着父亲母亲时常发出的爽朗笑声,以及村民们前来“观摩”的身影,都融在了这潺潺流水、行云片片的自然乐趣中了……
(作者:山东青岛平度市古岘镇古岘小学 史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