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山东:良田+良种+良法 绘就好“丰景”
秋粮尽收归仓,小麦应播尽播,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夏增、秋增、全年增
良田+良种+良法,绘就好“丰景”
秋粮尽收归仓,深耕深翻整地,小麦播种进田……从10月中下旬开始,临清市烟店镇种粮大户宁风强足足忙活了大半个月。“第一次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就实现了‘双丰收’,非但玉米没减产,每亩地还多收了近200斤大豆。”1000多亩秋粮的收成让宁风强很满意,眼下地里的小麦已探出了头,他充满期待,“接下来,要注意土壤墒情,浇好越冬水,做好田间管理。”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夏耘秋收,季季压茬。山东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2021年,首次突破1100亿斤大关。目前,山东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夏增、秋增、全年增”,总产继续保持在1100亿斤以上。小麦实现应播尽播,田畴沃野正孕育着明年丰收的新希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粮食实现丰产丰收,多亏高标准农田打下了基础。”宁风强说,以前井少,浇地都得排队,这1000多亩地浇完得需要20多天,现在每隔50亩地就有一眼机井,每隔50米就有一个出水口,五六天就能浇完一遍。不仅“旱能浇”,通畅的沟渠能实现“涝能排”,像10月初的几天连续阴雨,积水及时排走了,秋粮生产没受影响。此外,新修的田间生产路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粮食运输,为颗粒归仓创造了条件。今年7月,临清市开工建设14.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整体进度的70%以上,预计12月底前完工。
为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778万亩,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设施配套,亩均增产150斤左右,可增加粮食产能约100亿斤以上。“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聚焦二十大报告的部署要求,山东各地正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年内新建665万亩。
既要藏粮于地,又要藏粮于技。良种是农业的“芯片”,是促进粮食增产的关键内因。“要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相关部门、科研单位等在当地设置的小麦、玉米等新品种展示田,让我们能实地察看、直观了解品种的性状,心里就更有谱了。”夏津县雷集镇军发家庭农场负责人雷军自承包土地以来,种过“济麦22”“济麦44”“太麦198”等小麦品种,“登海605”“农大372”等玉米品种。他说,这些品种稳产高产、优质多抗,是连年丰收的重要“法宝”。
放眼全省,目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7%,为稳定提升粮食产能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我省组织安排96个试点、700多个品种的田间试验,60多个县、150多个品种的展示评价,增设了耐盐碱大豆品种试验,扩大了旱地小麦试验规模,为粮食生产提供高质量种源。
良种还需良法配。山东省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抓手,普及深耕深松、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小麦宽幅精播、“一喷三防”、氮肥后移,玉米“一增四改”“一防双减”等关键增产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80%以上,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96%,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良田为基,良种播下,良法用上,山东粮仓愈发充盈。2020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2021年达到1146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40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压紧压实各级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选育突破性新品种,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山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