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乡好人】“养育之恩,我一辈子都还不清”——高格庄镇后孙家鲍村村民孙敬斋与养母亲情胜过亲生
“他对老人实在是太好了,就是亲儿子能做到这样的也没几个!”在高格庄镇后孙家鲍村,说起孙敬斋,村民由衷称赞。孙敬斋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的事迹,成为乡亲们口口相传的佳话。
孙敬斋是个不善表达的人,但他清楚是养父母养育了他这么多年,供他吃喝,给他娶媳妇。“养育之恩,我一辈子都还不清。”在他的身上传递着传统美德的温暖力量。
照顾父母不分家
孙敬斋从7岁时就被李兰英夫妇收养,一直跟随养父母生活。由于养父母没有儿女,孙敬斋从没想过分家,结婚后与妻子一起赡养养父母,一家人其乐融融。每当回忆起小时候,他总是充满感激:“这么多年养父母抚养我长大,从来都没舍得骂过我,不论亲生的还是非亲生,在我眼里,他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
1995年,养父突发脑溢血,孙敬斋夫妇每天都悉心照顾养父,直至老人离世。2006年,养母已有92岁高龄,一会清醒一会糊涂,又因股骨头坏死瘫痪在床,大小便需要有人照顾,连翻身都需要人搀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孙敬斋夫妇承担起照顾养母的重任。
照顾瘫痪病人是个重活儿,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但孙敬斋不嫌脏不怕苦,给老人收拾的干干净净,来家里串门的朋友都说看不出是老人住的房间。同时,为了让老人床上保持干燥,孙敬斋坚持每天给老人烧炕。那些年,给老人洗头、洗澡、喂饭、换尿片,端屎端尿,烧炕,成了孙敬斋夫妇每天必做的“功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孝顺胜过亲儿子
在孙敬斋看来,养母就像是个“淘气又倔强的孩子”,经常让他“又好笑又好气”。因为养母需要经常帮忙翻身,自己有时帮她清洗时弄疼了老人,就发脾气大声骂他;清醒时,喂饭擦身完毕后又会温和地对他说“孩子,苦了你了”。
为了给养母治病,家里入不敷出,但他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按照养母的心思让她吃好、穿好。为了在补贴家用的同时更好的照顾养母,孙敬斋在家周边接一些小工,无论离家多远,天气状况与否,他都坚持一日三餐在家吃饭,与母亲话家常的同时也分担妻子的家务。“那时候找工作也不敢跑远了,一天骑个自行车往家跑好几趟,就怕老人自己在家出什么事。”孙敬斋说道。一起做工的工友提及孙敬斋,也无一不竖起大拇指:“他家里的情况我们都知道,他对待老人真是比亲儿子还亲。”
在夫妻俩的精心护理之下,母亲虽然卧床多年,但是从未生过褥疮,身上肌肉也没有坏死。2012年,养母在孙敬斋夫妇的陪伴照顾下安详离世。
久病床前有孝子
“每天守在老人身边,累么?”“虽然照顾老人有时候很累,但是我不埋怨,不后悔,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谁都有老的时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孙敬斋笑着说。
“久病床前无孝子”到了孙敬斋这里,7年的细心关照,应是“久病床前有孝子。”他的事迹传遍周围乡邻,村里提出准备推荐孙敬斋申报“梨乡好人”。听到这个消息,孙敬斋很不好意思,认为自己只是尽到了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012年,孙敬斋被评为“莱阳市第二届‘十大孝星’”“梨乡好人”,面对众人的赞扬,孙敬斋显得很平静:“百善孝为先,赡养父母是子女最起码的责任,过去父母辛劳将我养大,现在是我报答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用亲情和孝心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用实际行动给儿女们树立着榜样,在家庭中受到妻子、子女的尊敬,在邻里之间提起他都赞不绝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养母的孙敬斋,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孝老爱亲的暖心篇章。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