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孙士东:乡村路 再伴我回家

2022-12-15 13:55:18 阅读量:

2022-12-15 13:55:18

作者:孙士东

四十岁以后,每过两三周左右我总要找时间回老家看望一下父母。每次驱车走在通畅平整的回乡路上,都会想起多年以前的一些事情。

前几天的一个傍晚,回去给老人送药。经过一处红绿灯路口右转,遇到一辆直行去临镇的客车,我转头看了一眼,上面稀稀落落坐着四五位乘客,许是末班车的原因,加上天气渐冷,出行的人不多。其实,即使在白天或者周末的时候,乘坐城乡客运的人也不是太多,且多以老人和学生为主。这种中短途的距离,中青年人还是以自己开车的居多,和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刚到县城读书时比起来,私家车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了。

那时候,我和同村的几个同学去县城读高中,几乎每周都是骑着自行车回家拿煎饼、咸菜等食物和衣物。当年有一个同学的舅舅开“黑豹”三轮车跑县乡客运,如果碰上周末的下午,他的舅舅到他家串门,饭后就把我们俩的自行车车把朝上挂在车顶后面的横杆上,拉着我们回县城上学。这样,我们就省却了骑车四十多里的辛苦,不用回到学校上晚自习时还累得胸口疼。

当时的道路大多也没有硬化,只是乡镇驻地去往县城的主要道路上有一些柏油路或者水泥路。还记得有一次雨下得特别大,我们穿着雨披骑自行车去上学,头上、小腿、脚上全部都淋透了,走不多会儿就看不清路了,需要抹一把雨水再赶路,平时一个多小时的路,足足骑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学校。幸亏那时候机动车不多,我们可以很安全地骑那么远的路。回到宿舍,擦干头发、拧干衣服和鞋子,匆匆吃点饭就又去上晚自习了。

走过泥泞坎坷,迎来光明大道。如今再回乡时,我偶尔会专门选择那条当年骑车上学的小路回老家。现在那条小路也已经硬化成五六米宽的水泥路了,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坑洼颠簸。如今再走在近三十年前走过的路上,想想那时的艰辛跋涉,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心中那份对时代、对社会、对自己的感恩也在胸中升起,让人更加珍惜通过一步步努力换来的今天的美好生活。

回乡路、人生路,点亮我们今天的幸福路!

追梦路、奋斗路,汇聚成新时代的复兴路!

(作者: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县委宣传部 孙士东)

来源:“学习强国”临沂学习平台
作者单位:中共费县县委宣传部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