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淄博:古老“网红城市”的奋进“淄”味

齐点淄博 2023-12-30 23:06:19 阅读量:

2023-12-30 23:06:19

在淄博看见新齐韵

烧烤:古老“网红城市”的奋进“淄”味

2023年,“淄博烧烤”火爆出圈,让淄博这座不太知名的山东城市一跃晋升“网红”城市,慕名而来者摩肩接踵,“归若流水”。

“淄博烧烤”让大家记住了“灵魂三件套”,也认识了“淄”这个平时不太会用到的汉字,还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更大的兴趣。网友调侃,上一次淄博来这么多人的时候还是在齐国。

线上线下双重大流量让淄博在聚光灯中、显微镜下接受全方位检视,所幸,淄博迸发出超越自身体量的城市能量,人们记住了烧烤,更记住了淄博。年末回望这座城市,其网红变“长红”的“淄”味愈加浓郁。

烧烤“淄胃”——看淄博火爆的人文基因

大雪节气刚过,冷空气袭来,淄博晚间最低气温降到6摄氏度。位于淄博市张店区水晶街的一家网红烧烤店里,服务员们往来穿梭,为顾客端上各色烤串。店门口,排队叫号显示候位还需5桌,老板王霜从里间出来,微笑道:“很快,现在翻台很快,不用等太久。”

确实,比起春季夏季淄博火爆出圈的时候,等候这几桌实在算不得什么。“你不知道,最火的时候,我们中午都不敢开业,实在忙不过来。下午4点半开业,早上9点多就有人在门口排队,太疯狂了!”连店老板都对当时游客的行为感到些许“迷惑”。

天气没转凉之前,店门前也摆放着桌子。国庆假期之后,服务范围就仅限于店内的二十多张桌子了。随着人流量下降,门店的日营收也从当初火爆时最高的四五万元,回落到现在的万元左右。“我们在淄博没火之前就经营得不错,这个季节能有这个水平,挺好了。”王霜说。

冬季天气转冷,以户外露天烧烤为主的淄博烧烤城海月龙宫也不再火爆,从11月1日起暂停对外营业。

几个月前跟着淄博一起火起来的,还有在八大局便民市场卖衢州鸭头的“鸭头小哥”。“鸭头小哥”名叫伊扬,原本是一名普通创业青年,4月被路过的网友拍下一段视频,画面中他健硕的肌肉和看上去腼腆的性格形成了一种“反差萌”,让这位小哥迅速走红。

不久前,记者找到了站在档口后招呼顾客、售卖鸭头的小哥。比起之前游客多的时候,小哥目前的工作压力显然小了不少。在与记者交谈好几分钟后,才出现第一个手持自拍杆、前来直播打卡的女孩,其间店铺也只接待了一拨顾客前来买鸭货。

八大局的几条街巷里,行人三三两两,各大商铺的人流量都很一般,难以想象这几条再普通不过的城市老街,竟然能在今年五一当天吸引超过20万人前来。

现在的淄博,就像一盆凉水浇在了烈日下气喘吁吁的马拉松运动员身上,不是透心凉,而是消减过热体温后的清爽。

“我们经营很不错,火的时候我们没考虑开新店,现在趁这两个月好好规划规划,提升提升管理。”王霜夫妇对烧烤店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划,他们热爱学习管理知识,希望通过加强管理为这家连锁烧烤店的未来扩张铺平道路。巧的是,记者走访当天,王霜的妻子、淄博市张店区烧烤协会会长刘静正在济南培训学习。

“(走红网络后)没有压力,很多人都关注我,我得努力越变越好。”鸭头小哥对进入淡季后的经营现状也表示认可,“来年如果人流量还是很多,品牌打出来的话,会考虑要不要开个分店”。

这个冬季,即使淄博烧烤降温,广大网友交口称赞的热情与厚道并没有降温的迹象。

刚到淄博,看记者是外地来的,出租车司机随即推荐了几家有名的烧烤店,末了还补充道:“我们淄博烧烤味道都差不多,只是这几家比较有名。”

看记者站在共享电动车边摆弄手机许久,有小伙儿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

热情厚道是广大网友给淄博的一致好评。现实中,人们的感受也的确如此。

鸭头小哥是山东泰安人,被问及为何几年前选定淄博创业,他说在淄博有家的感觉,吃的用的很亲民,人也好,周边邻居经常互帮互助。“有时候邻居做的饭会带给我吃,甚至有时买他的东西都不要钱,让我拿去用就是了。”

在新加坡籍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激光中心负责人郑宏宇眼里,淄博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当年在淄博,凌晨4点多从酒店大厅准备返程时,发现学院的书记和院长已经在大厅等我们,当时还是冬天。”

淄博格莱玺宴会中心销售总监郝静受淄博火爆出圈影响,今年7月毅然从郑州转战淄博工作。短短数月接触下来,她觉得淄博人“都很接地气,像家里人”。她也将平时感受到的点滴善意化作对他人的真心善待,每天见到保洁阿姨都会道一声“您辛苦了”,贴心照应每个需要帮助的顾客……“都是一些小事。淄博为什么火?我觉得大家也是冲着这个名气来,看看有没有让自己失望。发现这里真的是这样的,然后大家才自发去帮淄博做宣传。”

今年3至6月,淄博相关话题引发了不少网络流量,又经历网络博主“B太”和王海“打假”,淄博却始终未被流量“反噬”。

摆脱“网红塌房”的普遍遭遇,淄博深厚扎实的人文基因功不可没。淄博人“日用而不觉”的热情厚道,维系着这座城市的日月更替。

一如几年前火爆网络的“海底捞式服务”,很多成功企业都会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放大到一个行业、一座城市,要培育起记得住叫得响的行业文化、城市文化并非易事。如今,淄博人更加重视和珍惜这份难得的城市名片,正如刘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那样,“淄博烧烤可以凉,生意可以淡,但是人情味绝对不会淡”。

因围炉烧烤相识,靠热情厚道结缘。淄博烧烤的人间烟火气,还将延续。

齐地滋味——看陶瓷、邦国、商业的历史交织

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里,静静地躺着几千年前当地用于烤炙食物的陶琉容器。如今人们吃的烧烤,工艺、原料、调料等自然与古昔先民的生活相去甚远,但身处淄博,这小小陶琉容器却分明让人嗅出那缕来自历史深处的独特味道。

趁热打铁,今年淄博将陶瓷、琉璃、蚕丝织巾作为与“烧烤三件套”对应的“文化灵魂三件套”推向市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提升了“流量”价值,烧烤之外的淄博,更有滋味。

这里是我国最早生产和使用陶器的地区之一。2005年发掘的扁扁洞遗址,出土文物令人惊叹,将淄博地区使用陶器的历史一举推至距今8000多年前。

在淄博市博山区颜神古镇也有13座古窑,它们历经千年风雨依旧伫立在世人面前。圆窑与村落浑然一体,烧痕斑驳的匣钵墙充满厚重的历史感,传递出当年窑民生活的细节。据史籍记载,明清时期,这里有圆窑170余座,规模傲居博山六大窑场之首,烧制出的雨点釉、茶叶末釉等名瓷蜚声海内外。作为淄博陶瓷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颜神镇有“中国陶瓷古窑村”的称号。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全国最大的陶瓷厂山东博山陶瓷厂诞生于此。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烧窑制陶,为人们日用生活提供了数不清的陶瓷制品。

古窑村早年因地制宜地将陶瓷辅材用于建筑之上,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街巷与建筑风情。已定居意大利米兰的“90后”张雪正是看中了这一点,2020年来到颜神古镇,与她的团队一起,在当代与传统之间寻找灵感的最佳契合点。这片曾辉煌又落寞的古窑村,如今成为融遗迹观赏、旅游度假、文化体验、团建研学、艺术创作与展览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而淄博的琉璃生产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到了唐代已具有较大生产规模,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琉璃的制造中心,延绵于淄河两岸的琉璃炉,烧制出如宝似玉的琉璃制品。其中,鸡油黄雕刻的花瓶、文具等有“黄玉”的美称。内画壶风格独特,博得“袖里乾坤真正大,壶中日月尽包罗”的赞誉……

一代代匠人淬炼出的琉璃艺术结晶,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笔,更是借今年“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作为淄博“文化灵魂三件套”的重要一宝,走向了全国各地。游客不仅品尝烧烤,还发掘了博山琉璃市场,“清空了商家二三十年的库存”。

淄博所辖临淄区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都。鲜为人知的是,陶瓷与齐国的兴盛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姜太公以灭商首功之臣的身份被封于营丘(齐地),但当时的齐地“地潟卤,人民寡”“辟草莱而居焉”。齐国濒临渤海、黄海,是当时我国最大的海盐产地。盐的大量需求带来制盐业的大规模发展,社会对煮盐用的陶制工具需求激增,淄博制陶业日渐繁荣。在这样一个濒海地薄、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姜太公选贤任能、奖赏有功,使齐国从“方圆不过百里”的草莱之地逐渐强大起来,偏僻荒凉的东夷之邦逐渐兴盛。

灿烂的齐文化给淄博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脉,不仅有齐桓公、扁鹊、管仲、鲍叔牙、孙武、田忌等众多历史人物,还有稷下学宫、齐长城等诸多文化遗迹,更有“民本”“尊贤尚功”等时至今日都发挥着重要社会价值的思想财富。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历经几十年的艰辛探寻,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于2022年被确认为稷下学宫遗址。战国时的齐国执政者不惜财力物力创办稷下学宫,实行各种优惠政策,招揽天下有识之士,最终促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中心。目前,稷下学宫的考古发掘工作仍未结束。这里虽不是帝侯墓葬,预期不会给后人留下太多传世文物,但看着这些普通甚至简陋的考古坑,顺着破碎的陶制排水道,遥想两千多年前一大批举世瞩目的学者和思想家曾云集于此,仍会为之所动。

春秋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是全国最大工商业聚集地,手工业兴盛至极,被誉为“东方古罗马”。此后淄博所属各地发展命运各不相同,这其中,周村是淄博繁盛的领头羊,山东商埠文化正发源于此。

从广为人知的“周村烧饼”到“中国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建筑博物馆群”,周村的兴盛之路可以说是淄博古代商业繁华的投影。唐宋时期伴随着宗庙文化的发展,周村商业已经初具雏形,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天下之货聚焉,商客络绎不绝,逐渐发展成为北方重镇。清朝康熙年间,周村已成为拥有72条商业街、8大专业市场的“三齐重镇”,乾隆南巡时更是御赐“天下第一村”。

在曾经的“旱码头”,如今的山东淄博周村古商城景区之中,丝市街与银子市街的交界处矗立着一块六角形的石碑,上面刻着“今日无税”四个大字。清朝初年,为化解官府的苛捐杂税和恶棍的敲诈勒索,曾任刑部尚书的周村人李化熙,主动请求由自己“岁备周村市税”,负担周村市场的税款,无形中造就了一个“免税城市”。受“免税”的吸引,全国各地的商人纷纷前来经商开店,经营丝绸、布匹、染房、票号等,周村逐步成为全国知名的商业重镇。

守着传统文化这座富矿,淄博也在探索让深藏于历史的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让文化可亲可近、可学可研、可感可触。

齐文化进餐厅、成语故事端上餐桌、齐国成语之旅……齐文化和成语故事走进淄博餐饮酒店,屡屡成为当地热门话题。走进淄博知味斋大酒店人民路店,一个大型转盘惹人注目,上面写满了“围魏救赵”“老马识途”等与齐文化有关的成语,顾客可以转动转盘参与酒店活动。酒店客房里还放着齐文化读物,餐盘旁边的书签写着成语故事,餐桌上还有一个木壶,里面有许多木签。据了解,木壶和木签是给顾客喝酒娱乐用的。酒令是中国传统的酒饮文化,在齐文化中,行酒令有投壶和抽令等方式,知味斋大酒店结合齐文化成语故事,让顾客在行酒令的同时体验到齐文化的魅力。

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凛凛寒风中仍有参观者走进来,一睹当地特色文化魅力。“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恐龙?”“这里没有恐龙,我们来看的是陶瓷。”一位小朋友在家长的牵引下,来到一件件展品前。青釉莲花尊、宋黑定碗、黄地粉彩盘……小朋友也许很难理解各种文物,但文化的传承已经悄然播下一颗种子。

文旅之位——看后流量时代的老城新面

淄博烧烤不仅带火了淄博,也让一批热词深入人心,“鲁C”就是其中之一。大家赋予了“C”多重含义,“central”(鲁中,山东的地理中心部位)、“china”(陶瓷)、“carbon”(碳),还有代表淄博机动车牌号标志的“鲁C”。对淄博来说,“鲁C”的背后也不尽然是骄傲。

30年前谈到淄博,没人会把它跟烧烤沾上边。淄博曾经是仅次于济南和青岛的山东“第三城”,经济实力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高居山东第三。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淄博整体发展略显乏力。至2022年,淄博地区生产总值在省内排名第七。

进入新时代,不以GDP论英雄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火爆出圈的淄博烧烤为淄博文旅业发展抢得先机。淄博的历史文化、特色物产、城市积淀,与烧烤一起送达大家面前,让更多人记住了“淄博味道”。

淄博老工业遗存众多,历史包袱如今成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时尚资源。

格莱玺宴会中心的郝静如今的工作地点就在一片旧厂房里。这片老厂房被打造成集餐饮、文化艺术培训、婚庆宴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金鼎1948文创园”,仍保留着当年的外观,一些极具年代感的口号、标语清晰可见。郝静说,这里如今也成了网友的打卡点之一。

同样的故事还在张店区唐库文创园上演。这里最早叫马尚糖酒站,2020年,17个老仓库被改造一新,引入时尚体育、陶瓷手作、皮艺、餐饮、杂货小店等多业态商业,人流量随之大涨。

对老厂房、老仓库等工业遗存的改造,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还大大提升了本地市民的获得感。唐库文创园相关负责人说:“这里荒了十几年。改造后照明有了,沥青路也有了,来这里带孩子、遛狗的居民也多了。”

淄博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也给企业留下了施展文旅拳脚的广阔空间。

淄博陶瓷历史悠久,现代发展起来的陶瓷加工企业众多,淄博华光陶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是其中提早布局转型、发力文创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走进公司总部园区里,不见传统陶瓷生产厂房,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感十足的建筑综合体。楼里不仅有办公人员、设计人员,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华光国瓷文化艺术中心也藏身其中。偌大的展台上陈列着难以计数的精美日用瓷文创产品,虽然都是碗盘碟勺,但在销售人员的讲解下好似活灵活现各具生命。

2022年起,公司还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推出“春碗”产品,日前登上热搜的“龘龘”春碗就是龙年新品。

“中国最美图书馆”——海岱楼钟书阁是今年爆火的打卡点。这座位于齐盛湖公园的仿古楼,甫一落成就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但空有其表,一直未能有效利用。2021年起,淄博市有关方面多次赴上海与钟书阁对接,成功引入该文化品牌。海岱楼钟书阁项目负责人郝丽认为:“书店+多业态运营在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很多年,但我们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文化综合体,可以说是树立了一个行业新标杆。”

今年淄博爆火,政府部门和当地企业、居民一样,成为淄博赢得好口碑的重要因素。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严旭说,烧烤热潮把淄博文旅推到了最前台,很多行业、部门都来“+文旅”,以此带动整个社会管理体系的提质升级。他举例,“五一”假期外地游客多集中在主城区张店,后期淄博通过实施“游客倍增计划”,加大对其他区县景点的宣传,提升服务水平,把游客从单纯的吃烧烤引向体验各区县的特色文化、物产等,使得“十一”假期淄博其他区县的游客接待量有了大幅增长。

“文旅消费场景,不仅要服务外地游客,更好让当地百姓去享受,让他们也愿意去消费。”“主客共享”是严旭对当地文旅行业长远发展的期待。近日,淄博市周村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的结婚登记业务迁入了古商城景区具有百年历史的明清建筑——杨家大院里。在这个两进院落里,登记处将一进院打造为古代结婚场景和上世纪80年代结婚场景,游客、新人可随时免费体验院落场景。二进院的登记区除了颁证台等常规设置,还悬挂有喜庆的幔帐、红绸、仿古灯饰等。

初雪过后,记者来到这里,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一周以来共为13对新人办理了结婚登记。这里不单单提供办证服务,还做大文旅消费蛋糕。景区工作人员说:“我们准备结合院落里的古建为新人定制特色婚礼套餐,包含跟拍、汉服出租、住宿等服务,后期将陆续推出。”

“人好、物美、心齐”,是当地为淄博出圈作的注解。淄博市主要负责人日前在出席相关活动时表示,“文旅产业发展不计朝暮之久、不计山海之远”。暂时停业的淄博烧烤城在公告中说,将于2024年春季择机开业:“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春暖花开时再见!”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