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村丝绸特别有名?”“为什么丝绸摸起来这么光滑?”……清明假期,在位于周村区丝绸路街道的“初心驿·丝路红”城市共享空间,参加“丝绸文化”研学活动的小朋友们参观了丝绸的制作过程,了解了周村丝绸产业历史和丝绸服饰文化,亲手触摸丝绸的质感,被这间“小而美”的周村丝绸文化微型博物馆触动。
清明假期,孩子们参观周村丝绸文化主题展,体验丝绸文化魅力。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被称作淄博文化灵魂三件套的“陶瓷、琉璃、丝绸”更是淄博深厚历史底蕴的折射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展现。丝绸是周村史书中最为灿烂的篇章,源起於陵古城,兴于汉唐丝绸之路,盛于明清织造坊,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更是“淄博美物”的代表,而今依然在淄博织造人丝线织就的岁月长河中破浪前行。今年是周村开埠120周年。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这座因丝而商、因丝而兴的百年商埠、“中国丝绸名城”,正以丝路文化的开放包容创新精神引领,传承与传播丝绸文化,让这张城市文化名片如同丝绸一样光彩夺目。丝绸路,一条承载了丝绸业科、工、贸于一体的名片路。位于周村城区中部,全长4945米,宛如一条丝带贯穿于这座丝绸名城的中心。从1997年建成起,这条路不仅见证了周村乃至淄博丝织业的变迁,更是周村丝绸文化的展示窗口。位于丝绸路街道办事处院内的“初心驿·丝路红”城市共享空间,外观朴素简洁,堪称小而美的空间典范。作为首家周村丝绸文化微型博物馆,里面集合了周村丝绸文化主题展区、“周村好品·丝路美物”展区,更打造了丝路会客厅,共享茶室和悦读书房等,成为举办文化雅集、商务会谈、文化研学的好去处。
走进位于二楼的“海纳百川 近悦远来”丝路会客厅,周村丝绸文化主题展映入眼帘,步入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每一处展览都诉说着丝绸的故事,从养蚕到织造,每一幕都是对传统工艺的致敬。
“古埠灯辉”“织女朝凤”“汇龙望月”“天后夕照”……入口处迎宾墙上的织锦画作《周村八景图》,形象地描绘出了周村古商埠的风土人情与繁华盛况。“植桑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由淄博小虾米陶艺创作有限公司制作,全长7米、由14组微缩泥塑构筑的大型软陶作品再现“植桑、养蚕、缫丝、织造、染整、内外贸易”等丝绸生产经营的场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通过可视化、情景化的表达,真实还原了“百年商埠”周村丝绸行业发展全流程。
一台古朴雅致的丝绸手工织机,静置厅内,来到丝绸空间的客人可以亲身体验,感受穿梭古今的技艺和丝绸织造的悠久历史。“希望通过互动体验,让丝绸文化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场馆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周村好品·丝路美物”展区,有“一炉香酥”的中华老字号周村烧饼,“千年智慧”的榫卯结构鲁班锁,“声音上过太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村铜响乐器,淄博文化灵魂三件套“陶琉丝”……这处浓缩丝绸文化、淄博好物的空间,既是丝绸文化的展示载体,也是与外部世界对话交流的开放空间、城市名片。一步一景,茶香缭绕。4月2日,在城市共享空间二楼的红色合伙人空间,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的负责人正与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的客人进行合作洽谈。“在这儿,切身感受到周村的丝绸文化底蕴和产业优势,对未来的合作也更有信心。”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的采购总监吕家乐感叹道。
“周村丝绸文化主题展里的‘缘起’‘复兴’‘蝶变’‘展望’四个展示单元,就是周村丝绸产业发展的四段重要历史篇章的完整再现。展览史料、实物、翔实图文相得益彰,堪称一部实景版的周村丝绸文化历史‘教科书’。”丝绸路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明清时期,以丝绸老店“瑞蚨祥”为代表的“祥字号”等一批商号,为“厚道、诚信、开放、包容”的鲁商精神诠释了精神注脚。新中国成立初期,淄博制丝厂“二十八组”被誉为“全国纺织工业的一面红旗”。进入当下,大染坊、海润丝绸、凯利丝绸、汇北绸布等本土骨干企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干实绩为周村丝绸擦亮一张张企业名片。展望未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全产业链数智应用、民族品牌不断崛起”这三大丝绸产业发展趋势日益清晰。
被证实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源头之一的周村,更是中国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织点。据资料记载,1904年,周村开埠后,成为当时山东最大的丝绸生产和贸易市场。“周村丝织业之盛,所织绢、绉、绸、绫之属,称山东第一”。近代以来,周村一带丝织业成为全国12个丝绸出口生产基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周村丝织业迅速发展,历经三十余年,至改革开放初期,老一辈丝绸人励精图治,建立了完备的现代丝绸工业体系,使周村一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丝绸生产、加工、科研、教育及贸易中心,丝织业成为地区支柱产业和百年商埠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昔日盛景延续至今,包括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在内的周村丝绸纺织业,不断创新激发活力,传承周村丝绸文化,演绎现代丝绸之路传奇。今年3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服装服饰及面料博览会上,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携自主设计的数百种产品亮相,“印象淄博”“罗刹海市”“十二月令花”“鲁锦”等系列原创产品,以其创意设计、独特花色、优质面料和精细做工,赢得了观展客商的一致好评,国潮风一时席卷展会现场。仅三天时间就与数十个国内外客户达成合作意向。让周村丝绸打动年轻人的心。2023年淄博城市出圈后,以“陶琉丝”为代表的淄博“文化灵魂三件套”再度被外界挖掘,许多外地年轻人特意“进淄挖宝”。周村汇北绸布庄的香云纱以其独特的品牌风格和文化情怀吸引了全国各地年轻消费者购买。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也紧抓“流量”,和海岱楼钟书阁合作推出了丝巾和手帕,将海岱楼这一淄博新晋“网红”地标形象印制在丝绸制品上。这些创意十足、品质精良的丝巾和手帕,一举成为“爆款”文创产品,深受各地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百年商埠的丝绸之路,紧贴着时代的脉搏,也回荡着创新的足音。
市民在周村区丝绸路街道的“初心驿·丝路红”城市共享空间感受丝绸产品
丝路文化的创新写法
丝路文化代表开放共荣、交流融通的文化,在淄博出圈大背景下,如何立足周村丝绸传承丝路精神、打造城市新名片?今年是周村开埠120周年,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及“周村丝绸”。共同研究探索丝绸创新发展、名企名品培育、丝绸人才培养、文产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新实践,成为丝绸路街道和辖区企业共同关注的命题。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将丝绸文化脉络以实体的形式进行重塑,从丝绸路街道的角度完善对周村丝绸的传承与创新,正是丝绸路街道打造城市共享空间的初衷。“秉承‘开放、共享、实用、赋能’理念,为广大机关单位、企业商家、驻地院校、村居社区等社会各界提供一处议事招商、宣传品鉴、研学阅读的共享服务空间,并依托周村丝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产业优势,在共享空间内打造‘周村丝绸文化主题展’,以淄博文化灵魂三件套的‘陶、琉、丝’中的丝绸为切入点,借助淄博流量热度,进一步擦亮丝绸这一淄博城市文化名片,助力淄博城市文明新形象。”丝绸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文晓如是说。
海纳百川,近悦远来。开放的交流平台吸引了多方关注。自共享空间投入使用3个月以来,已先后承接调研座谈、协商议事、文化论坛、招商引资、红色研学等各类活动60余场,共计1200余人次参加。
在王文晓看来,站在百年商埠、千年丝绸、城市出圈的多重历史交汇点,每个人都有义务立足自身,以更开放的心态、创新的姿态发掘文化资源,创新产业发展,把城市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身在丝绸路,身为淄博人,王文晓有着深入的思考。她认为,可以把丝绸纺织产品设计与淄博丰富文化内涵结合起来,与时尚创意和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发挥展会经济作用,通过国际会客厅、淄博陶博会、齐文化节等平台和载体,探讨举办丝绸专题展会或论坛,向国内外讲好淄博丝绸故事,发出淄博丝绸声音。同时,注重淄博丝绸品牌IP的打造,以“文创觉醒”引领消费潮流,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创IP,以丝织产品为载体,将文化衍生为兼具纪念性、时尚性、实用性的文创商品,提高企业C端产品市场占有率。
业内人士指出,从城市共享空间的建设入手,开发丝绸纺织工业旅游线路,引入科技含量高、文化氛围浓、参与感强的沉浸式文旅新业态也很有价值。可以规划以丝织文化为主线、丝织业工业遗存为依托、将丝织元素打卡点“串珠成链”的精品旅游路线,为游客提供集吃、穿、住、行、游、购于一体的“可消费、可体验、可产业”全新服务体验,彰显周村丝绸纺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新丝路长歌悠远嘹亮。丝路文化的创新写法可以有很多种,传承着鲜活“丝路印记”的百年商埠,探索与尝试从未停止。
来源:淄博日报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姚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