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齐记 觅齐韵 | 走进齐文化博物馆
齐文化博物馆,拥有文物3万余件,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基本陈列展厅、特色陈列展厅、专题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其中基本陈列又分为先齐文明、西周之齐、春秋齐国、战国之齐、秦汉齐风、稷下学宫、余韵传承等八个部分。此部分是以齐国故都八百年的兴衰变迁为基点,由雄浑厚重的历史陈列与特色鲜明的专题陈列组成。
约四千年前咱老祖宗喝酒用的“高脚杯”
“蛋壳陶”高柄杯,是在桐林田旺遗址中出土的,也是喝酒的酒杯。蛋壳陶的厚度能够达到0.5毫米左右,所以形容它是“薄如纸,明如镜,黑如漆,声如磬”,被称为史前制陶工艺的巅峰之作。
除了酒器,在桐林田旺遗址还出土两件陶甗(yan三声),大的这件被称为“甗王”。它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可以蒸饭,叫甑,下半部分可以烧水,叫鬲,中间细腰内有孔为箅子可以往上透蒸汽,所以跟现在的蒸锅一样,是专门用来蒸饭的。这件“陶甗”高116厘米,一次蒸煮的饭食可供十几人同时用餐,也反映出当时父系大家族的昌盛。
威严不足,却意外可爱的“显眼包”
到了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能够铸造出很精美的青铜器了。这件人面斧头形的器物叫“钺”,青州苏埠屯墓出土。它不仅器形巨大,最主要的还在于它装饰风格的夸张。它的器身为透雕的人面纹,张口怒目,威猛庄严。正反两面铸有“亚醜”二字,所以又名“亚醜钺”。钺是由工具斧演变而来的,也曾作为兵器,后来(随着等级的出现)逐步演变成权力的象征。而”亚醜”二字据考证是一个部族的族徽,这也证明,曾经有一个经济繁荣、实力强大的亚醜部族在这里建立过邦国。
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音乐”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与齐国与临淄也有着不解之缘。
因为高昭子位列齐国上卿,位高权重,经常出入于齐国宫廷,所以孔子有机会跟随高昭子,到齐国宫廷里欣赏到著名的大型宫廷乐舞——齐《韶》。据说孔子就在齐国研习起韶乐来,他陶醉其间,到了忘我的境界,很长时间连吃肉都不觉得香,从而留下了“三月不知肉味”的传世佳话。
这边展出的是从齐都镇大夫观墓出土的编钟和编磬。编钟是青铜的,分为两种,像这种斜挂的钟叫做甬钟,还有一种直挂的钟叫做钮钟。这是编磬,编磬是用一种很特别的响石磨制而成。编钟、编磬都悬挂在木架上,用小锤敲打着演奏。古代将高雅的音乐称作“金石之音”,将贵族们的优裕生活称为“钟鸣鼎食”,这都与编钟、编磬为主的宫廷雅乐有关。
2000多年前的山东人对爱情专一的象征
春秋末年,七国争雄,割据时代——战国时期,齐国迎来了第二个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土的器物十分精美,其中也不乏很有特色的文物。
这是一件雁足灯。古代的灯具造型丰富多彩,而这件雁足灯它的灯柄是一只大雁的脚,塑造地栩栩如生。这件雁足灯有可能是一件婚嫁用品,因为大雁对爱情十分忠贞,所以古人常用大雁造型的青铜器来寓意爱情专一、婚姻幸福。(今天我们常说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原意指的就是大雁)
跨国流通的硬核钱币:齐刀币
战国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齐国的铸币业也更加发达。齐国的货币主要是齐刀币,俗称齐大刀,以厚重、大气、精美而著称。齐刀币的面文流畅华美,常见的有5种:包括三字刀“齐法化”;四字刀“齐之法化”;五字刀“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和六字刀“齐建邦鋹(左“立”旁,读“长”)法化”。其中以六字刀最为珍贵,这是(公元前279年)田单复齐之后,齐襄王还都临淄时铸造的,是中国最早的纪念币。
汉代齐国古人的“穿衣镜”
齐国被秦统一之后,到了汉代,齐都临淄还是很繁华,这个时代是铜镜的铸造技术高峰时期。
这是一面龙纹矩型大铜镜。我国古代的铜镜大都是圆形的,方形的很少见,这件铜镜是目前国内出土的最大的一面方镜。它高115厘米,重113市斤,背面雕有龙纹图案,(龙身盘错缠绕,极具动感)四角及中间有五个拱形挂钮,悬挂起来就跟穿衣镜一样。
古代男人的专属奢侈品!带钩!
展厅这部分展示的汉代精品文物不少,下面这件虽然不大,但名头可不小!
这是丙午带钩。带钩是古代人腰带上的挂钩,相当于现在的腰带扣。这件“丙午带钩”它通体的花纹都是用金银丝镶嵌的,下部是龙蛇头,蛇的嘴里含着一颗翠绿的珠子,上部是鹰头,鹰还戴着高高的帽子,中间有手抱着一条鱼,鱼是活动的,但是掉不出来。我们再来看它的背面,背面有银丝勾嵌的铭文:“丙午钩,口含珠,手抱鱼”,做工非常精美,是带钩中的精品,也是国家一级文物。
件件文物诉说着齐地的朝代更迭和历史变迁,处处陈设还原了齐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齐文化在这千年发展中创造出来的开放、务实、变革、包容的精神,影响着中国的过去,也将影响着中国的未来!也许,文物不会穿越时空,但古代齐地的文明却在时空中穿越而来,让淄博这座城市厚积薄发,闪耀着勤劳与智慧的光芒。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张姝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