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区创新实施三大工程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成势
齐点淄博
2024-05-30 09:46:50
阅读量:
近年来,淄博高新区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集中精力、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全力培植壮大,推动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进击蝶变,成为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地。2020—2023年,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8.2亿元增长至207.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4.4%。一、聚焦夯实产业基础,实施产业集聚锻造工程。一是坚持高起点谋划,打造“定制化”产业园区。联合尤政院士、清华紫光任志军博士等国内顶尖团队,高标准规划建设万亩智能微系统产业园,满足研发、中试、产业化等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入选“中国MEMS传感器十大园区”。打破“先筑巢后引凤”传统园区建设路径,创新实施“定制园区”新模式,根据企业对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等需求,为企业量身打造“拎包即住”发展空间,让企业看了想来,来了就大干。目前,已建设“私人订制”厂房30余万平方米。二是坚持市场化运作,构建“九个一”招引机制。聚焦MEMS、光电子、化合物半导体三大领域,创新实施“一个科创产业、一个园区承载、一组产业基金、一支专业团队、一套个性化政策、一个展示中心、一个专家委员会、一套共享平台、一张招商地图”的“九个一”平台招引模式,采取“招产业链”与“产业链招”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先导稀材、中科际联、松柏电子等120家院所企业入驻。三是坚持全链条培育,推动“并联式”耦合发展。推深做实产业链链长制,深化链办、链长、链主“三链联动”,推动智洋创新、新恒汇等链主企业延链扩链,淄博芯材、齐芯微等20余家配套企业“卡位入链”,实现产业上下游互动、左右岸协同发展。如作为电力行业的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智洋创新已实现从电力领域向能源、水利等场景拓展,自主研发的洪水预报模型被水利部评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项目。二、聚焦激活发展动能,实施产业能级跃升工程。一是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打造国内领先的MEMS研究院、微纳光子集成中心等8个高能级创新平台,配备百级、千级、万级净化车间,服务企业2000余家次,平台研发的MEMS陀螺仪、继电器、加速度计等产品打破欧美国家垄断,在园区实现批量化生产。二是打造高层次人才支撑。创新实施“部门+人才科创党建联盟+人才发展公司+引才机构”的引育模式,引进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中科院刘建国研究员等96名高层次人才,实现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光纤水听器等多项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探索实施产教融合新模式,依托莱茵科斯特中德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开展急需技能人才培养、短板技术攻关,已输送数字化技能人才1295人。三是打造高水平技术引领。开展“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科研项目组织方式,激励企业、研究院积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目前,园区拥有打破国际垄断和国际先进的高端产业项目32个,发展成为全国排名第一IC卡封测基地。三、聚焦完善要素保障,实施产业服务提质工程。一是创新产业链党建机制。成立淄博高新区MEMS产业链党建联盟,创新“属地党委+园区企业”工作模式,组建“益企同行”党建联盟服务队,带动辐射园区120余家企业、5000余职工,为链上企业搭建起“对话交流、信息互动、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的平台。二是创新金融赋能机制。根据产业特点设立人才贷、知识产权贷等特色金融信贷产品,成立兰璞摩尔半导体产业基金等22支产业基金,持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累计为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超过50亿元。创新打造“一套机制、一揽子政策、一个金融中心、一企一策保姆式服务”企业上市服务,加快推动企业上市。2020年以来,园区实现上市企业2家,完成过会2家。三是创新政务服务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用地一件事”改革,完成文物、水土保持等11个事项评估评审,项目开工时间平均缩短4个月,为企业节省各类费用近5000万元。扎实推动“园区事园区办”改革,设立园区企业服务站点,下沉102项企业高频事项,企业不出园区即可享受高效便捷智能服务。目前,已协助企业办理各类事项2000余件次。
来源:淄博改革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姚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