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山的陶瓷工艺

齐点淄博 2024-06-14 18:11:43 阅读量:

2024-06-14 18:11:43

一、器皿拉坯工艺

陶瓷器皿的拉坯工艺俗称“手拉坯”,是传统陶瓷圆形器物的首要成型手段。其主要工具为“陶车”,俗称“轱辘车”,系圆形状如磨扇物,多为石制,亦有陶制,下装有立轴,可作水平方向旋转。旧时拉坯,需两人合作,一人用木棒用力拨动陶车,使其靠惯性作快速旋转;另一人在陶车上用陶泥拉坯。这种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今有电动拉坯成型机,效果优于旧时陶车,并可作无级变速,任意掌控,但却少了手工拉坯的技巧。

拉坯时将练好的泥团置于陶车的陶轮之上,靠陶车旋转,用双手蘸水将泥团捋作圆丘状,然后根据所作器皿形状和用泥量多少再将泥团捋成凹形,随后向上捋起器壁,伴随陶车施转的力度和陶泥的可拉伸性,可作扩张和收缩,乃至收口等,以此法做出需要的碗、钵陶瓷手拉坯制。拉坯成型后,用线绳靠陶车的施转力从器皿底部将器皿从泥上勒下,陶坯半干后,还需将其复置于陶车之上,施转找正后,用不同刀具对器坯进行修坯,亦可在器坯上刻划弦线或波纹。此法是艺人手与心的艺术,其中技巧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习此业者,大多浸淫多年方成。手拉坯工艺成型的陶瓷器皿,质朴沉稳,浑然大气,又不乏秀雅静谧之态,有血肉之躯之感,绝非模型机械冷漠之作,故一直为艺界行家所看重。

图片


二、陶瓷模范

陶瓷模范是制作陶瓷器物的重要工具之一。汉代王充《论衡》中说:“今夫陶治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为形,故作之也。” [1]模范是指两种物体。所谓“模”,是指母模,即样子,也称为“凸模”、“老模”;所谓“范”,指的是用母模做出的凹模,俗称“模子”、“模具”。先制作出“模”,再用模制作出“范”,然后再用范做出无数个像“模”一模一样的产品来。一个模,可以做出许多范,而许多范可以做出无数个器物来。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说“即千万如出一范”[2]即此。范易损,如果用坏了可以再用模来做。用范制作的产品可以实现标准化、产量化,提高生产效率。

博山窑陶瓷模范的广泛应用出现在宋代,较多地用在宋三彩人物、动物、器物的制作上。金元时期则应用在印花碗、盘等制作上。明代则多用在像生器皿的制作上。到了清代,博山窑在模范的应用上更加广泛,许多大型器皿也开始用模范制作,包括摆件、玩具等等。民国时期,一些大型的器物,比如印花坛、罐等也开始用模范制作。

图片


(一)模的制作工艺

博山窑模的制作一般用精细的陶泥雕塑而成。待其自然干燥后,入窑烧制,窑温控制在800°-900°之间。雕塑的工具有金属竹木、骨角等各种刀具。模在类别上有浮雕和立雕之分;浮雕又有平雕和凸雕之分;立雕则是三维圆雕。模的雕塑除了需要高度的技巧之外,关键之处是要考虑到脱模方向,立雕模要考虑到开模线。一些特殊的、复杂的器具,如印花执壶的模要分别将壶身、壶流(嘴)、壶把、壶盖来单独制作。古代的模有时也用比较软的石头来制作,比如滑石。清代出现了木制模具,但用陶泥制模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二)范的制作工艺

博山窑范的制作也是采用精细的陶质泥料制成。其制作程序是根据模的大小决定泥料的形状,范要比模周边大出半寸左右,泥料在范上面压平后,将“模”压入泥料当中,其压入程度以开模线为准,然后修平,此为下范。待半干后,在下范口沿上刷一层隔离剂,如石蜡等;或是沿“模”的曲线垫层薄纸。然后再用一块陶泥自上而下,把“模”包起来,此为上范。在上范和下范结合部位刻划一至二道定范线记号,然后打开上下范,将“模”取出来,再将上下范合为一处,待其干燥后入室烧制而成,温度控制在800°-900°。范的要求是要有一定的吸水率,以便制陶瓷范母坯时容易取出。曲线开模和多面开模的制作相对要复杂一些。

三、搅胎瓷

搅胎是一种兼有装饰手段的陶瓷工艺,又称“绞胎”、“绞泥花瓷”等,是用两种以上的不同色泽的泥料,在成型过程中结合在一起,形成表面和断面上都有的层层纹理,有树木纹、羽毛纹、云水纹、彩石纹、席纹等等。用此法制作的器皿极富装饰性,纹理千变万化。博山窑宋代绞胎瓷碗瑰丽奇特又不失沉稳庄重,其工艺性和观赏性价值较高。搅胎成型的关键是成型方法,绞胎陶瓷的关键是要保证两种不同泥料的膨胀性和收缩性的统一。搅胎瓷施以透明釉,可先烧素胎,再施釉低温烧成;也可施釉后一次烧成。

博山古代搅胎瓷产于宋金时期,多见于大街窑和城里窑,器皿有碗、钵等。后工艺失传,不见烧造。

图片

博山窑高足搅胎钵/宋元

四、青瓷

青瓷的烧造是博山窑古代陶瓷瓷器开始生产的肇端,窑址在今天的北岭和赵家后门一带,产品种类比较单一,有罐、碗、钵等。青瓷坯胎厚重,呈灰白色,强还原焰烧成,烧成温度高,瓷化程度好,实足,在器皿口沿和肩部有凹弦线。青瓷釉色半透明,厚薄不一,有泪痕,色泽微绿偏黄,呈现质朴和幽秘的色彩。青瓷釉关键在于三氧化二铁的含量比,以及其他金属氧化物如锂、钡、锶的含量。

五、影青瓷

影青又称“映青”或“青白瓷”。影青瓷是博山窑古代品种之一,只见于博山大街宋代窑址,产量较小,种类仅见小碗和茶盏。影青瓷坯胎白中带灰,釉色青白中偏暗,精品亦有晶莹如玉者。影青的原材料是采用当地青土中的白色陶土,此种土呈豆瓣状,资源极少,现已枯竭。釉色是在石灰釉中添加微量含铁的着色剂。影青瓷主要以柴为燃料,还原焰烧成。

六、护胎釉

护胎釉为博山窑古代陶瓷的重要装饰材料工艺,又名“化妆土”“装饰土胎衣”。博山本地陶土含铁量高,陶瓷胎体呈灰色,在器皿表面施层白色护胎釉,则是掩盖灰色缺陷的一种重要手段。博山窑宋代高足炉种护胎釉的原料为焦宝石,燃烧后三氧化二铝含量超过4%,而三氧化二铁含量仅在2%以下,整体呈白色;将其研细,即可作为护胎釉使用。其工艺程序是先在器皿坯体上挂一层护胎,后挂一层透明的玻璃质釉。烧成之后,护胎釉对陶瓷坯胎起到增白的装饰作用,而玻璃质釉又作为护胎釉的保护层,起到光亮莹润的效果。此种工艺烧造的陶瓷器物又泛称“宋白瓷”。

七、立粉装饰瓷

立粉装饰瓷是博山窑古代陶瓷中具有代表性的装饰方法之一,其代表器物即元代的“线条罐”,又称“粉杠瓷”。其工艺要点是把浓稠的护胎釉在器物坯胎上做点线装饰,线条呈凸起状,其工艺手法可称“沥粉”,其表现形状可称“立粉”。如直接在陶瓷坯胎上沥粉,干后再罩一层透明釉,烧出的则是青瓷立粉;如先在坯胎上施一层黑釉后沥粉,再罩一层透明釉,烧出的则是黑釉立粉。这种立粉工艺除了代表性器物线条罐之外,还有瓶、钵、执壶等器物。线条在器体上大多作垂直平行纹理,亦有作三角纹等,富有鲜明的立体装饰感。博山窑古代陶瓷中的一些玩具也用立粉来装饰,如梅花鹿。在泥坯上点上粉点,再罩透明釉,烧成后,鹿身上白花点点,而没有白色的地方,则出现青瓷的原色,起到对比作用,装饰效果明显。

图片

博山窑立粉线条钵/元

八、白底黑花瓷

博山窑古代陶瓷中装饰方法之一。即在上有胎釉的器皿坯胎上用黑釉或褐色釉绘画、书写,罩以玻璃质透明釉,或叫作“白地黑花”、“白釉釉下黑彩”,此法在元代最为盛行。其表现形式简洁明快,质朴大方。该装饰器物有碗、盘、瓶、钵、盒、枕以及各种人物玩具等,应用广泛,是为大宗。

图片

  博山窑白底黑花文字大碗/元

图片

 博山窑白底黑花“风花雪月”花口瓶/元

九、白底刻花、划花、剔花瓷

在着好护胎釉的器皿坯胎上用刀具进行刻、划、剔等手法,去除部分护胎釉,形成图案、图画等,再罩以透明玻璃质釉。烧成后,剔除部分或刻划部分变为青釉,其余保留部分变为白釉,形成素雅明快的艺术表现形式。另有用剪纸图案、文字等贴于器皿坯胎之上的处理方式,挂好护胎釉后,再将剪纸揭去,形成空白,再罩以透明玻璃质釉,效果别具一格,但不如剔、刻、划形式灵活生动。这种方法还可应用到白底黑花瓷的制作里,形成更多巧妙的艺术方式。此装饰手段大多都用在器物外部,器型有枕、盒、炉、瓶、罐等。

十、印花瓷

印花瓷主要是指青釉印花碗、盘等,花纹印在器皿的内里,主要是模仿唐代的金银錾刻工艺,该工艺是博山窑宋、金、元时期陶瓷装饰手法之一。印花瓷碗、盘用的是凸型印花模具。其大致工艺程序是:先手拉坯制成碗盘坯胎,稍晾之后,将碗、盘坯胎覆扣于相应的模具之上,用陶拍均匀地拍打碗、盘的坯胎外壁,模具花纹即可印在器皿内侧。坯胎干燥后施以透明的青釉,釉色有偏褐、偏黄两种。

印花碗、盘的烧制分仰烧和覆烧两种形式。烧制过程中,釉料容易积聚器皿底部,影响花纹清晰度;覆烧使用叠圈窑具,但碗、盘口部的釉料要事先刮去,扣在叠圈内,以防釉料与叠圈粘连。这种工艺烧出的器皿称作“盲口”,古人曾在精美的印花器皿的口沿镶金、银、铜等,以掩盖盲口的缺陷。覆烧工艺不仅避免了釉料向器底积聚的问题,而且可以层层相叠,节约了装窑空间,增加了装窑量。印花碗盘烧成后,因花纹凸出处其釉色较薄,花纹凹入处釉色较厚,使纹饰产生出一定的对比效果,富丽典雅,耐人寻味。博山窑古代印花碗盘的纹饰有缠枝花卉纹、海波摩羯纹、缠枝婴戏纹、鱼纹、水鸟纹等。

十一、油滴瓷

油滴俗称“雨点釉”,是博山窑古代黑釉陶瓷当中的名贵釉色种类之一,其烧制期在宋、金、元时代,主要器物有碗、盏、瓶、壶等。油滴瓷的釉料为粘土,俗称“白炭土”,其成色取决于铁的含量多少。油滴釉烧成曲线和烧成临界点幅度较窄,有窑温少一度不达、多一度则废的难点。好的油滴呈结晶状,以点的大小及均匀分布决定其精品度。博山古代油滴釉的烧造以大街窑水平最高

图片

博山窑油滴釉玉壶春瓶/元

 十二、兔毫瓷

博山窑宋元时期产品种类之一,见于城里窑址和八陡窑址,又称“兔毛斑”、“丝毛釉”,系在黑色或褐色釉面上产生密集排列的针状细纹,犹如兔毛而得名。其形成机理与油滴釉大致相同,但烧成温度相对要高,是黑釉系统中的名贵品种,主要产品有碗、钵、茶盏等。其釉中含铁及少量磷酸钙,当烧成达到一定温度时,釉料熔融而向下流动时析晶而成“兔毫”,釉色绮丽,观赏性强。

图片


十三、铁锈花瓷

博山窑宋、金、元时期产品种类之一,以八陡窑所产最佳,又称“黑釉铁锈花”。系在施黑釉的坯胎上,用含氧化铁的釉料作局部块面装饰或绘制花纹图案,产生斑斓多变的装饰效果,沉稳幽丽,富有气魄。该瓷需高温烧制,在冷缓过程中,釉层表面花纹处铁晶体析出而成。其主要产品种类有碗、盘、茶盏等。

十四、茶叶末釉瓷

博山窑产品名釉种类之一,自宋代以来历代均有烧造,至今连绵不断。茶叶末釉瓷釉色呈半无光状,又称“无光釉”,色泽黄绿掺杂,又密布黑色微点,类似茶叶细末之色,因而得名。茶叶末釉料中以钙镁为主要助熔剂,含铁量在10%以下。该种瓷类在烧成时受环境影响,导致不同釉效果,有老僧衣、蟹壳青、鳝鱼青、鳝鱼黄、大茶叶、蛇皮绿等不同变种。博山窑古代茶叶末产品有各种器皿、摆件、玩具等。清末民初,艺人陈希龄恢复茶叶末品种后,博山窑所产茶叶末器件曾风靡省内外市场,当时的北京古玩铺以此充古,日本商人亦大批抢购回国,充当古瓷牟利。陈希龄制造的荼叶末螃蟹盖煲最为知名,以观赏和实用双重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茶叶末釉适宜烧制仿青铜器和文房四宝器具,因其釉色沉静无光,有“养目”之誉。

图片


十五、红绿彩装饰瓷

红绿彩装饰瓷是博山窑独具一格的品牌产品,盛行于清末至民国期间。红绿彩瓷主要分两大类:一是指敷着红绿彩釉的各种人物和动物摆件等,有仙人、佛像罗汉、仕女、娃娃和狮子瑞兽以及各类玩具等。二是指在各类器物上的红绿彩釉绘画,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戏剧故事、神话故事、吉祥图案等。红绿彩瓷器物有茶具碗、盘、盆、瓶缸、帽筒、枕、文房用品等,种类繁多,其中又以红绿彩茶盘、瓶、枕等富有特色。

图片


博山窑各类器皿上的红绿彩绘画主要以传统国画中的小写意和大写意为主,充分展示了博山窑艺人在陶瓷载体上的绘画风格,色彩浓烈,艳而不俗;淳朴率直,化拙为雅;可称陶瓷绘画中的“红花墨叶派”,是博山千年陶瓷文化史中绽放的一枝奇葩。博山窑红绿彩有釉下、釉上两种,釉下彩即在器坯的护胎釉上绘画施彩后,再罩透明釉后烧成;釉上彩即在烧好器皿的釉面上绘画施彩,然后入窑低温烧烤。亦有釉下、釉上结合工艺,即在烧好的釉下彩画面上再补以釉上彩,然后烧制完成。博山窑红绿彩雕塑艺人有民国期间的范成祥、冯升谱、陈希龄、徐葆成等。红绿彩彩绘艺人则有清末的文泉(无考)、民国时期的小峰(无考)、荆山道人(无考)。这些人只留下了艺名,真实姓名无法考证,但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视为珍品。

图片


十六、青花大鱼盘

博山古代窑址中出土的宋金元时期的遗物中,有青釉印花鱼纹盘、碗,白底黑花鱼纹、荷花鱼纹碗,盘,盆等。清末民初时期,博山开始大量生产各种规格的红绿彩、青花红绿彩、青花鱼盘,其中以青花大鱼盘最具特色。博山窑青花大鱼盘为釉下彩绘,系在施好护胎釉的盘坯上用青花颜料(氧化钴)绘制,图形简洁明快,线条块面结合,用笔挥洒自如,鱼纹生动活泼。整条鱼纹作团状布置,占满整个盘面空间,鱼形巨头阔尾,极具夸张和活力,类似今天的卡通画。有的鱼纹更具抽象,介于鱼龙之间,充满着陶瓷工匠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鱼纹绘好后,再罩以透明釉烧成。

图片


 十七、红泥壶

博山窑红泥壶茶具主要由山头窑烧造,盛行于清末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有少量生产。博山的红泥壶仿照了宜兴的紫砂器,但用的却是当地非常普通的原材料,即石灰岩缝隙当中的红粘士,俗称“粘膏泥”。这种材料虽然难与紫砂原料相比,但无疑也是博山窑工的一大创新。博山窑红泥壶用模具成型,用的是软泥,相对胎质较为疏松,制作过程中也容易变形。近年来,因为收藏热的缘故,不少博山红泥壶回流市场,一些多年使用过的器具出现包浆,质感竟与紫砂难分伯仲。博山的红泥壶也都盖有印章款识,从这些印章上可以得知作坊的字号名称。从一些壶的印章上还可以得知,当年的工匠还聘请文人墨客当顾问,来作艺术指导和鉴制产品。

十八、陶瓷婆婆

陶瓷婆婆是一种婴儿坐具,是博山窑陶瓷产品品种之一。早在宋元时期的古代窑址中,就曾出土不少婴儿坐婆婆形象玩偶,说明了这种婴儿坐具的历史悠久。现在能够见到的博山窑陶瓷婆婆,多为清末至民国年间的产物。瓷婆由器座和护栏两部分构成,一般施以黑釉或酱色釉,少数有白釉并绘有精美图画者。从制作工艺上看,“婆婆”又分简易型和特制型两种。简易型用小瓷缸的坯胎反扣过来为底座,口沿朝下为足,缸底朝上为座面,再在座面周围塑以圈形护栏,镂空雕以花饰,然后施釉烧成。特制者为拉坯成型器座,再塑以护栏,雕以花饰,敷以彩绘,有富丽堂皇之态,此为平民百姓所不取。陶瓷“婆婆”的称谓温馨而浪漫,是婴儿的守护神,是育儿母亲的好帮手。邻里当中,“婆婆”常在各家辗转使用,成为维系关系的纽带,融洽温情的使者。

图片

酱釉陶瓷婆婆/民国

十九、砂器

博山古代宋元时期的窑址中,有筒形圜底的砂质坩埚,分大、中、小三种型号,是用来熔化贵金属用的。亦有砂质提梁水壶出土,是博山地区最早的砂器。据传从明代起,博山白塔镇东万山村亦开始生产日用砂器,到清中叶,产品有耳锅、洗手盆、药锅和配套的大、二、三锅等。到民国年间,又增加了炒瓢、火锅、砂罐、花盆等品种。另外,五龙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也曾有砂质提梁壶的生产。砂器性能的优异特质,如煎水烹茶、煎熬中药、用于地方名菜烹饪等,有其独到之处,至今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砂器的原料为粘土,采用模具手工成型,其工艺和创新都极具潜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持续生命力。


来源:博山宣传

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张姝制作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