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绝!这惊艳世界的「釉」惑
没有青花的蓝白相映,没有彩瓷的繁复缤纷,纵然仅纯净一色,却不输于“浓抹淡妆”,这就是单色釉。
单色釉,指瓷胎外施单一色彩的釉,而单色釉瓷,常被认为是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它至纯至简,归于本真,是最为纯粹的美。
历史上,单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主要原因是釉料中含不同的化学成分,烧制后,即呈现出不同的釉色。许多时代都有单色釉的杰出代表作,从炙热的红,到清冷的白,再到神秘冷峻的蓝,娇俏可人的黄,葱翠清新的绿……古人将自然之色幻化于瓷器上,构筑出中国美学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釉惑:青翠天成 取法自然
史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陶器是世界的,瓷器却只属于中国。华夏文明最早孕育出瓷器,并独领风骚数千年。
中国最早的瓷器是原始青瓷,之所以称 “原始”,不仅因为出现年代早,也因为这青色始于“意外”,成于天然。华夏祖先在机缘巧合下,用草木灰制釉,又因烧造时的天气、窑温等因素的随机碰撞,创造出变化多端的青釉。
▲ 元代龙泉窑青釉带座大吉瓶。 摄影/动脉影
唐代,中国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制瓷业格局,“南青”是指南方的越窑青瓷,到了宋代,同在浙江的沙埠窑,迅速吸收了越窑的工艺,之后又传递给浙江西南部的龙泉窑。
青瓷的釉色之美,在这三座窑的演绎下,层次分明,丝丝入扣。
▲ 图为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带温碗执壶局部,瓷质如玉,白中微微泛着青色的光泽。摄影/勇汽水
▲ 图为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梅瓶通体施蓝釉,腹部有一条施白釉的游龙,视觉对比强烈。摄影/鞠骁
霁,是雨过天晴的样子,因此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霁月难逢”“夜雪初霁”“霁虹初现”等清词丽句。
而在中国瓷器中,以“霁”命名的釉色不多,其中就有霁蓝,也称“霁青”“积蓝”。霁蓝以钴为呈色剂,烧出的釉色近乎深蓝,在明嘉靖时期,升级为祭天礼器之色,所以也称祭蓝。
瓜皮绿,堪称绿釉中的当家花旦。自明宣德时创烧,至嘉靖时才取得技术突破,这与嘉靖帝崇尚道教密不可分。
当时艳丽的五彩瓷备受喜爱,配色尤以“红浓绿艳”取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景德镇陶工着意提升绿釉的表现力,也因此成就了瓜皮绿的高光时刻。
白黑之道 大道至简
▲ 图为邢窑白釉凤首盖贴花皮囊壶侧影,胎质白细坚硬,釉色洁净莹润,尽显精致。 摄影/动脉影
所谓白釉,并非白色的釉,而是要将不含金属氧化物呈色元素(或含量极低)的釉料,施于洁白的胎骨上,入窑高温烧制而成的透明釉。所以,人们只是习惯将透明釉称为白釉。
白瓷,萌芽于北朝,在隋代走向成熟,鼎盛于唐宋。这其中,邢窑是唐—五代时期最著名的白瓷窑口,窑址在今河北省内丘县和临城县一带,因唐时地属邢州,故名邢窑。
大唐盛世,邢窑白瓷的走红,像下起了一场大雪,让白色席卷天下。而其他色彩的瓷器,也因此有了发展机会。单色釉的概念开始丰富起来,瓷器的世界也变得多姿多彩。
化妆土,是一种含铁量较低的白色黏土,将它调成浆,薄涂抹于瓷胎上,可遮盖胎体的粗糙、暗淡,从而烧出较为光洁的白瓷。这波操作就像爱美之人化妆,所以这种色浆得名化妆土。
▲ 这件德化窑白釉观音像,是明代瓷塑大师何朝宗的作品,收藏于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摄影/动脉影
德化白瓷,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与其他白瓷相比,它有洁净细腻、温润典雅、如脂似玉等特点。出色的表现,得益于德化当地的瓷土有着低铁高硅的特性,天然适合烧白瓷,有些德化瓷甚至可以不施釉,单纯以白胎悦人。
明代,德化白瓷获得空前的发展,不但行销全国,还远销海外。同时,德化窑涌现出何朝宗等著名工匠,创作出栩栩如生的瓷质雕塑作品。
黑釉:极简之中无尽藏
▲ 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定窑酱釉盏托。胎釉结合紧密,釉表光亮如新,酱中透紫。摄影/Makara·杉
▲图为清雍正乌金釉碗(一对)。晶莹透亮的釉面上,反射出展厅里的点点光亮,展现了五彩斑斓的万千世界。 摄影/遗产君
在瓷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黑瓷并不怎么起眼,但它的存在,与其他单色釉瓷器一起,构建出一个缤纷世界。
清康熙时期,御窑厂开始烧制一种名为乌金釉的黑釉瓷,它乌黑如漆,亮丽如镜,由上等的青料、白釉、紫金釉,和少量的石灰、凤尾草配制而成。其中,紫金釉和青料是发色的关键。
乌金釉开创了混合呈色剂的先河,在釉料配置上达到了技术制高点。
繁花:五色具备 始有大千
▲ 图为明宣德御窑的红釉代表器物——宝石红釉僧帽壶。 供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为故宫博物院藏明弘治浇黄釉描金弦纹牲耳尊和浇黄釉描金弦纹双耳尊,是弘治朝黄釉的典范。 摄影/动脉影
传统文化中,黄色是尊贵皇权的象征。而在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中,正黄釉的烧制成功,则要到明代。
明弘治帝重视祭器,令御窑厂全力以赴烧造单色釉瓷器,由于工艺上不断创新,便有了“娇黄釉”。到清康熙年间,御窑厂又创烧出具有粉彩质感的淡黄釉(也称“蛋黄”或“柠檬黄”)。
▲ 图为雍正年间仿汝釉长颈扁腹瓶。 摄影/动脉影
众所周知,雍正皇帝崇尚简约、素净、纯粹,瓷器品味极佳。他在位期间,单色釉瓷器的烧造最为鼎盛,其品种之丰富、水平之高,达到了历史顶峰。
雍正时期,创烧出一种名贵釉色——胭脂水釉,它以微量黄金作为着色剂,经低温烧制,所得颜色绮丽如胭脂,娇艳欲滴。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张姝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