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使用的金属餐具安全吗?
01
金属餐具可能出现的危害及来源

金属餐具可能出现的危害主要源于餐具中的重金属元素迁移至食物中被人体摄入,常见的有害金属有铅、镉、锰、镍、铬等,其可能引发慢性中毒或健康风险,例如:铅会抑制血红素合成,导致贫血、神经损伤,儿童摄入可能影响智力发育;镉会损害肾、肺功能,长期接触可能致癌;锰过量摄入损伤神经系统,引发手抖、记忆力衰退;镍可能诱发皮肤过敏、呼吸道炎症;六价铬是强致癌物。
这些有害金属通常的迁移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化学反应:酸性/电解质食物(如醋、酱油)与金属长期接触,加速金属析出。
★ 物理磨损:钢丝球擦洗破坏氧化膜,导致金属碎屑脱落。
★ 高温氧化:高温烹饪时金属氧化加剧,释放有害物质。
02 如何选择安全的金属餐具 要保证餐具的安全,材质的选择非常重要,应优先选择304不锈钢、316不锈钢、钛合金等材质,避免选择铝制、铜制的餐具;其次要认准标识,选择执行标准为食品级不锈钢国标“GB 4806.9-2016”并且标注清晰的餐具;避免选择无标识/“304D”仿冒品、焊接处含铅焊料、镀层餐具等劣质餐具。
03 金属餐具的日常使用与护理 除了选择安全的金属餐具外,金属餐具的使用和护理也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 禁用强腐蚀性清洁剂:如小苏打、漂白粉、次氯酸钠(破坏氧化膜)。 ★ 温和清洁:软布+温水+中性洗涤剂,沿抛光线擦拭。 ★ 顽固油污:酒精溶解后擦拭。 ★ 避免长时间盛放:盐、酱油、醋、果汁(电解质加速金属析出)。 ★ 禁止高温空烧:不锈钢干烧可能释放铬/镍化合物。 ★ 禁用钢丝球/硬物:保护氧化膜完整性。 ★ 当餐具表面变化出现锈斑、划痕、黑色碎屑等,需要进行更换。 ★ 如需盛放酸性或者高温食物可选择玻璃、陶瓷材质的餐具。
安全使用金属餐具需贯穿选购、清洁、储存全流程。注意规避高风险材质,优选304不锈钢,并配合科学维护可最大限度降低健康风险。若长期使用金属餐具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更换餐具。
来源:山东疾控
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编辑制作: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