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发出这5种声音可能是肠道健康警报!
饿的时候,很多人的肚子都会发出咕噜声,这种声音在医学上被称为“肠鸣音”。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同的肠鸣音代表着不同的信号,有5种一定要注意,可能是身体在求救。
肠鸣音主要由小肠的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这3种形式产生。
这是因为,当胃中的食物基本消化完毕时,胃里虽然已经接近清空的状态,但胃液还是会继续分泌。在胃液的作用下,胃的收缩会加强,相比平时更为剧烈的收缩会刺激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从而形成“饿”的认知。
有时候,你听见咕噜咕噜的声音是渐变的,从小小的声音逐渐变大。
饥饿引发的胃的剧烈收缩会压迫身体里的气体前行,当气体通过狭窄的管腔冲破液体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通过的管腔越狭窄,产生的声音也就越大。
肠鸣音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肠鸣音是由于肠道蠕动,肠腔内的气体和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
每个人都会出现肠鸣音的现象,每分钟内肠鸣音出现4~5次为正常,声音较和缓,很少会被人听见。与胃发出咕噜声不同,肠鸣音一般可在脐周闻及;因胃肠道症状就诊时,医生一般会借助听诊器进行肠鸣音检查。 肠鸣音反映了肠道功能的正常与否,若肠鸣音超过每分钟10次或音调高亢,则是你的身体在向你发射“求救信号”,不同的肠鸣音也代表着不同的信号。 乳糖不耐受的人空腹喝牛奶,刺激肠胃蠕动,就会发出比较大的“咕咕咕”声,严重者还会发生腹泻、呕吐。 还有一些人摄入易产气的食物,例如土豆、红薯、黑豆等都会造成肠鸣音。紧张、焦虑等情绪刺激,也会导致肠蠕动加快,出现肠鸣音亢进的情况。
急性胃肠炎还会伴随腹胀、腹痛、便秘、大便不成形或食欲大减等症状。
腹膜炎发作时,还会伴有腹痛、腹肌紧张等。老年衰弱的病人,身体还会逐渐发热,腹膜因受刺激还会引起恶心、呕吐。 可能预示是机械性肠梗阻。这种肠梗阻发作时声音非常清晰,甚至有时会有金属的声音。 此外,当出现肠麻痹时,肠道蠕动消失,肠内容物停滞不前,肠鸣音也会消失。 肠内气体除了从外界来,也可能是因肠内菌群失调,细菌在肠道内产生的。与此同时,长期的肠鸣音亢进,伴其他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排便异常等)可能是肠癌的前兆。 不过,这些并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如有不适症状还是及时就医、谨遵医嘱,切勿在家自行判断,以免延误病情。
来源:人民网科普
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编辑制作: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