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淄博一处成功入选!
近日,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
公布了100个
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最新名单,
淄博矿业集团德日建筑群入选。
这些建筑如璀璨明珠,
镶嵌在历史与现实交汇处,
见证时代变迁,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淄博矿业集团德日建筑群 浪漫精巧的德式建筑、简洁适用的日式建筑、翠绿浓荫的宁静景色…… 夏日炎炎,想要欣赏充满异域风情的景色,感知一段写满沧桑的历史,你根本无需长途跋涉,就到淄博矿业集团德日建筑群去吧。 淄博矿业集团德日建筑群,位于淄川区洪山镇淄博矿业集团机关院内,有德国建筑13座;日本建筑5座。是一个由办公楼、俱乐部、寓所、神社、岗楼、钟楼等构成的集办公建筑、居住建筑、宗教建筑于一体的完整殖民建筑群落。整个建筑群自1904年由德国人开始兴建,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人续建,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该建筑群的形成过程,不仅是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见证,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有力见证。 1897年,德国军队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在胶州湾登陆,武装侵占山东。1898年,德国逼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取得胶济铁路的修筑权及沿线两侧三十里以内的矿产开采权。1900年,山东矿务公司成立,德国人在矿区修建了大量配套设施,准备从事长期开采经营活动,由此一栋栋作为办公和居住场所的异国风情建筑拔地而起。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凭借战胜国的身份攫取了德国在淄川的采矿特权,与北洋政府勾结成立了“鲁大矿业公司”,加重了对淄川煤炭资源的掠夺,同时也在建筑群中增添了不少日式风格的建筑。 淄博矿业集团德日建筑群从历史层面看虽然充满沧桑,但不可否认其具有的艺术价值。该建筑群为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特征与简化的传统地域风格特征的混合体。这些带有异域特色的近代历史建筑,它们不仅是淄博煤矿发展的“见证者”,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域文化研究价值。 例如,原淄川煤矿俱乐部供给所是淄博矿业集团德日建筑群内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最大的一栋,深蓝色的房顶和门窗框夺目庄重,整个建筑分为主楼和后面的供给部。主楼中间部分为第一期工程,由德侵占时建成,主楼左右部分为日侵占时期完成。此主楼建筑为砖、石、木结构,分为上下二层,设有台球部、食堂部、旅馆部等。 这是德日建筑群众最特别的建筑,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期工程即V型楼梯以北是德国人建于1914年8月以前,第二期工程即V型楼梯以南由日本人占领后建造,在1918年完成。砖木结构,木制门框各具特色,十分精美。墙面天棚均有装饰。1914年前为公务场所,1919年成为淄川炭矿俱乐部,是准职员以上人员的活动场所。 在主楼门两侧,记者发现有两个造型独特的石兽立在那里。根据《胶济铁路旅行指南》一书记载,这两个古代的石兽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挖出的古物,可能是古代墓葬前石像生。 此外,在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取得莱芜战役重大胜利后,在淄博休整期间,还在此楼上召开了师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陈毅、粟裕、饶漱石、黎玉、舒同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报告。此次会议的召开,为日后取得孟良崮战役及战略进攻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军事、政治基础。 淄博矿业集团德日建筑群从历史层面看是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证据,但其自身也充满异域风情。像日式建筑的原淄川炭矿总经理办公室,建筑迎门大厅为水磨石铺地,楼梯踏步铜条镶边,做工精细。室内墙面水泥雕花色泽厚重,气派威严;淄川神社,混凝土浇注屋面,饰以水波纹、云文,置脊饰吻兽;前檐设柱头斗拱,檐角有转角斗拱;钟楼,四角、顶部也都是用混凝土浇注的,四角外挑,攒尖顶,顶尖有莲花座,上置火球,翘脚镶嵌铜制龙头…… 不同于日式建筑的简洁矮小,淄博矿业集团德日建筑群中的德式建筑以传统风格为主调,比例尺度宜人。例如,原淄川煤矿事务所,为二层楼房,内部全木制楼梯;淄川炭矿矿长公寓,二层楼房,楼内为庭院式全木质结构,上下各6间,雕花房门,该建筑为西方新艺术运动风格的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 如今,这些建筑虽经过百年时光,仍然生机盎然,这离不开一代代人的保护和修缮。 知往昔,向未来。如今,被列入全国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的淄博矿业集团德日建筑群将会更好地履行它的使命,用无声地“诉说”警醒后世——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来源:文旅淄博、博览新闻
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编辑制作: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