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暑的识别与防治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体内热量无法及时散发或大量出汗失盐,导致体温调节障碍、血液浓缩,引发血压下降、脑缺血,轻者数小时恢复,重者可致命。
在中暑的初期,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慌、恶心、四肢无力、体温略高(<38℃)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移至阴凉处休息,喝冷饮或盐糖水。若如继续在高热环境下劳作,又未采取任何救治措施,病人体温可升至39℃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呼吸急促、呕吐、烦躁等中度中暑期症状。此时应紧急降温,冷敷头部,温水擦身,给予冷饮/盐糖水/果汁/十滴水(15-20滴),移至阴凉通风处,可立即好转,或很快自愈。如果病情继续发展,病人体温高达 40℃以上、呼吸急促而浅,脉搏快而变细,神志不清,烦躁谵妄,腿部抽筋,腹痛剧呕,瞳孔缩小,皮肤灼热无汗,将很快进入昏迷、大小便失禁,若救治不及时,很可能中暑死亡。
在烈日下长时间户外工作应戴草帽、打伞、定时休息、保证充足饮水(果汁、糖盐水或淡盐水)。室内、舱内、地下作业场所务必通风降温。老人、体弱、产妇、婴儿尤需注意室内通风凉爽。可适量食用西瓜、饮用薏米海带汤、金银花甘草茶等消暑食品。
炎炎夏日,平安过夏,警惕身体异常信号,早发现早干预心脑血管急症。高温时节,严防中暑发生,安然享受夏日时光。
来源:人民网健康
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编辑制作: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