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吃冰“四步法则”
一看资质: 认准包装上“SC”生产许可证,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拒购“三无”产品。 二查状态: 警惕反复融冻,如出现包装破损、冰品表面或包装内出现很多粗糙的冰晶、包装纸粘在冰品上,很难撕开、冰品形状扭曲变形等迹象,最好不要购买。 三读标签: 警惕“0蔗糖”陷阱,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总糖”(低糖≤5g/100g);配料表前三位优选“生牛乳、稀奶油”,反式脂肪酸标注为“0”。
家庭冰箱: 冷冻室≤-18℃,开封后24小时内吃完,独立密封存放。 便利店: 优先拿取冰柜底层的产品(温度更稳定),尽量避开阳光直射的开放式冰柜。
图源:微信公共图片库
融化预警: 冰品融化超过1小时,致病菌进入快速繁殖期,切勿食用。 场景禁忌: 运动后立即吃冰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痉挛;正餐后立即食用可能易引发胃肠炎。
冰淇淋和雪糕都是冰饮中的“明星”,但他们执行的国标可不一样哦; 冰淇淋按照国标GB/T 31114要求,乳脂≥5%,口感绵密; 雪糕则是对应国标GB/T 31119,含水量高,热量可能较低; 另外,看到配料表中“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字样需警惕,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
图源:微信公共图片库
冰品安全不是“开盲盒”, 而是技术活。 请牢记《夏日冰品安全指南》: 选购细看证与形, 储存严控冷如冰。 融化超时切莫碰, 标签陷阱要辨清。 四招牢记心安宁, 今夏吃冰乐盈盈!
来源:人民网科普
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编辑制作: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