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海鲜和水果还需要小心这些

2025-07-25 17:33:57 阅读量:

2025-07-25 17:33:57

海鲜虽然美味,却很容易潜藏细菌、病毒、寄生虫,其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烹饪海鲜时,常常为了追求口感鲜嫩而没有彻底做熟,甚至还不乏生吃的做法,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活跃的细菌会催化它们变质,线虫也可能会寄生到消化道内。


而且,海鲜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长期存放会出现氨基酸降解,生成组胺类毒素;海产品自身含有的亚硝胺类物质也会随着放置时间增加呈几何倍数增长。


因此,不建议吃隔夜放置的海鲜,也最好不要吃“生腌”做法的海鲜。如果吃了海鲜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需要尽快就医。


另外,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下,每年4-6月,海中有时会发生“赤潮”,即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大爆发。蛤蜊、贻贝等贝类食用这些藻类后,体内会累积麻痹性贝类毒素,它不会因为加热而分解,食用后会造成全身麻痹、头疼恶心、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并且尚无特效解毒方法。在赤潮发生时,需要留意官方提示,避免购买在暴发地捕捞的贝类。


还有人对海鲜成分里的蛋白质过敏,吃海鲜后出现不适。


不过有些人吃海鲜和水果后发生过敏症状,也可能是水果导致的。在大家心目里,水果似乎很难和过敏联系起来,其实,水果中所含的某些蛋白质成分也会成为致敏原。桃、苹果、甜瓜、芒果、菠萝、荔枝等常见水果都可能导致过敏。


如果在吃了水果后,嘴唇、口腔、咽喉等部位出现发痒、烧灼感或刺痛感,甚至身体部位出现荨麻疹、胸闷气喘,就表示有可能过敏。可以去医院检查过敏原,将水果削皮、煮熟食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过敏反应。


所以,尽管“海鲜+水果=砒霜”属于谣言,现实里吃这两种食物也要适量食用、安全食用,才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保证健康。


来源:人民网科普

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编辑制作:梁艺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