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唱一首歌——共产党员李莲英:留在人民大会堂的火热青春

齐点淄博 2021-05-19 15:32:47 阅读量:

2021-05-19 15:32:47

播音员:今天的全国广播云上融媒体主题报道——“同唱一首歌”,来跟随北京新闻广播记者郭雅婧,去认识一位名叫李莲英的老党员。60多年前,他曾经参与过人民大会堂的修建,并在人民大会堂结构施工即将完成的时候光荣入党。气势恢宏的人民大会堂,有着他火热的青春记忆。

(压混音乐)

1958年,22岁的李莲英来到人民大会堂的施工工地,成为了一名钢筋工,即使过去了60多年,但每当他经过天安门广场,看到气势恢宏的人民大会堂,思绪总会回到那个年代。

同期:还都记得倍儿清楚,你像那柱子怎么绑,那柱子多少根钢筋怎么摆的,那个梁什么样啊,现在我都有印象。

李莲英出生在北京平谷的山沟里,在他的记忆里,旧社会的生活充满恐惧。

同期:日本人那时候在乡下是烧杀抢略,见着人就追,用刺刀挑人,见日本人特别怕。国民党军队那时候也是到处抢,连鸡都给逮走。共产党来了那都不一样了,到哪吃饭都给钱给粮票。

怀着这样感恩的心,李莲英在人民大会堂的工地上没日没夜埋头苦干。

同期:那时候我们这一个任务不完不下火线,你像我干的时候两天一宿,绑着绑着都磕那儿了,磕那儿都睡了,就到那份上了。

人民大会堂总建筑规模17万平方米,工期只有10个月,这让李莲英和工友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寒冬腊月,他们在地下九米冒着雪花绑钢筋,不能戴手套,冻得手像针扎一样。

同期:有手套也不能带。铁丝儿啊跟那钢筋丝儿一下子把肉皮粘了,这经常的,这还不知道呢。冷啊那时候,没知觉了。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人们你追我赶,干劲十足,还时常开展劳动竞赛。

同期:那时候一人一柱子,那柱子十几米,挺高的。你什么时候完,他什么时候完,都是竞赛。我记得特清楚,32根10多米,我一个人咔咔拽,就那么大力量。那时候的力量是哪来的呢?就是共产党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为老百姓干事了。

根据统计,在当时,每天都有1万4千多名建设者活跃在工地上,十个月中累计有30万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参与了义务劳动。李莲英说,他们都是和他并肩战斗的战友。

同期:东北那儿的人比我们先进,快嘛,他这一来呢我们也跟着学。那时候见着先进就学,见着落后就帮。上下扛钢筋的,运模板的,都是义务劳动的,热火朝天,那真是黑白不停的。就这么干。

1959年初夏,在人民大会堂结构施工即将完成的时候,李莲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他23岁。

同期:反正是好样的入党。那时候就是你这个组里有几个人一看挺棒,干活又好,又能带头挺积极,就是入党,特光荣。

完成了人民大会堂的工程,李莲英开始从钢筋工逐步成长为画图放样的技术人员。他的工作就是把设计师画的结构图纸换算成实际操作的说明书,这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来说是困难的,但他说,因为有了人民大会堂的经验,这项工作他逐渐得心应手。

同期:这钢筋就是这样。因为我有实际经验了,他就好算点。什么弯啊、长度多少啊。干就是学,就是进步。

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李莲英参与建设了东长安街沿线和前三门大街上的很多建筑,退休后,他又被返聘回工地,一直干到了70多岁,盖起了一栋又一栋高楼,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徒弟,这让他非常有成就感。

同期:我这离不开工地。就这习惯了,没事了还想干活。像我这个是没文化,一步一步上,就算步步登高的意思吧,我特别满足。

作为一名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李莲英说,他对共产党员这四个字有自己的理解。

同期: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要求自己,共产党就得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入党那天的开始,你都是要起到带头作用,干什么都认真点,共产党最讲认真。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郭雅婧。85岁的李莲英老人如今仍然身体硬朗,每天要出去遛弯、骑车,有时也到工地上看看,他说这是他一辈子的事业,怎么也离不开。虽然很多往事都已模糊,但对于工程技术、画图放样这些专业上的事,他还能记得很多数据、模型。在他看来,共产党员就是要认真工作、勇于奉献、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是他入党当天就树立的信念,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