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M89《追光的人》—— 采访 淄博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领域首席专家 秦爱玲

齐点淄博 2022-06-11 20:12:10 阅读量:

2022-06-11 20:12:10



总有那么一些人心向光明

用尽全力奔跑,追寻着光

只要仰望星空

追光的人也终将身披光芒

FM89淄博综合广播特别策划

《 追光的人》

特别专访我市奋战在疾控一线的

 战“疫”疾控人

202210月,60岁的秦爱玲即将退休【没有消灭新冠病毒不甘心!】,一辈子从事免疫预防与规划工作,她觉得值了,【一辈子为一件事而来,我感觉值了】

请听FM89主播艾华访谈

淄博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领域首席专家 

秦爱玲

记者: 您为什么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快要退休的人?我觉得退休的人应该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就是不像  您这么忙碌的。

秦爱玲:其实,说是今年退休嘛,也有些不甘心,为什么不甘呢?没有和这个新冠斗争到底,不甘心!

记者:您在疾控工作,这是多少年了?哪一年进的单位?

秦爱玲:1983年进的单位。

记者:1983年到今年是三十九年了,能够工作三十九年的人不多。

秦爱玲:能够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干了三十九年的更不多!因为我就是干了一个免疫规划工作没干别的。有些人可能他会干无数个工作,但是我只干了一个工作。也就是说一辈子为这一个事儿来。

记者:一辈子为这个事儿而来-----完成使命了吗?

秦爱玲:没有呢,这不还有新冠我没有消灭嘛!其实在这整个的过程当中也有几次大疫经历过。比方说2003年的非典、2009年甲流,中间抗洪救灾啊等等,疾控也一直在参与,尤其现在的这个新冠,这就是疾控人的情怀吧。

 

秦爱玲一生的初心和使命来自两个人的影响,一个是家乡的一位医生,彻夜不眠把她从麻疹病魔手里救回来,一位是糖丸爷爷顾方舟。【初心和使命不是一个唱高调的词,就是一个人的情怀】


秦爱玲:为什么是我的使命呢?我在一岁多的时候感染传染病麻疹,几乎就是被夺去了生命吧。因为麻疹当时没有疫苗,当时死亡的也很多。我那种情况按当地的老百姓的做法,放到一个小席子里边,然后就放到地下就行了,因为不能叫孩子死在身上。有一个我们当地的大夫,他自己就说死马当成活马医。青链霉素,当时是加大剂量,加大频次,两小时一次,一直打到清晨,然后我就有声音了,就救活了。也就是说命中注定了,我就和传染病打了一辈子交道,干了一辈子,我就感觉就是一种使命吧。

记者:用你自己这一生来救更多的人!

秦爱玲:本来就是救了更多的人嘛,因为我们现在搞疫苗。打疫苗,就是救了更多的人。

记者:干了一辈子防疫工作。

秦爱玲:我感觉就一个字:值!初心和使命其实不是一个唱高调的词,他就是一个人的情怀。我们有一个糖丸爷爷,脊灰疫苗之父,叫顾方舟。他领着团队从盖实验室开始来制作这个脊灰疫苗。但是他生产出来的脊灰疫苗,(当时的条件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首先他喝了第一个脊灰减毒活疫苗的原液

记者:以身试苗。

秦爱玲:对,那是减毒活疫苗。现在的新冠什么的都是灭活的。

记者:减毒活疫苗和灭活不是一个概念的!

秦爱玲:对!他试了以后,他的团队人员也先试了。试了以后感觉没有其它的对身体的影响,然后得对小孩子试验,因为小孩子才是这个疫苗的受益者嘛。所以他瞒着他媳妇给他一岁的孩子喝了。这就是一个疫苗研究者的情怀,那一批人真是自愿当小白鼠。

记者:人类为什么要有疫苗?你只有了解了疫苗,了解了中国消灭传染病的历史,才能够对疫苗有更多的信心。

秦爱玲:参加工作以后,我再去翻阅历史资料的时候,我才更知道在我得麻疹的时候,那时候的麻疹的发病率是有多么高。所以说一路走下来,能把这个麻疹基本上是消除了,把脊灰基本上是消灭了。所以说我觉得这是人工作一生最大的满足。

 

39年见证了淄博疾控事业的发展,也浸染了一代代疾控人的精神【在大疫还有大灾面前,他们都毫不畏惧】

欢迎继续收听“战疫疾控人”

记者:您这三十九年的历程,也是和淄博市疾控事业发展是重合的。

秦爱玲:对,一直见证了我们疾控事业的发展。从1983年到单位以后,那时候叫防疫站,现在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实当时人们对这个防疫站更不了解。他认为,防疫站就是打扫卫生的,那个管打扫卫生的单位。那时候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其实就在传染病科的一个组。到了后来成立了计划免疫科,我就一直在这个科室工作。到了2005年防疫站分离,就改成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各种所,有传染病所、有免疫预防所、有艾滋病、性病所、劳动卫生所、然后环境卫生所等等。那么各种所的职责范围和具体的一些工作就更细致化了。我呢一辈子就干着一个事,还是在免疫预防所继续开展我的工作,我刚开始到防疫站的时候是四苗防六病

记者:哪四苗哪六病?

秦爱玲:脊灰、白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还有结核病,这么六种疾病。其实呢,到了九二年就把这个乙肝纳入了免疫规划管理。虽然纳入免疫规划管理,但是还是收费的。收费,这个接种率就上不来。那么一直到了零二年,乙肝疫苗开始免费接种。当时2007年的时候,陈竺部长有一个口号:我们一定要把乙肝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所以说我们这个疫苗接种事业呢,后来就加了乙肝疫苗,叫五苗防七病。那么一直到了零七年以后,我们国家加大了疫苗预防疾病力度,就有十四种疫苗,防十五种疾病。其实对于目前来说,我们还有更多的疫苗,就叫非免疫规划疫苗。也就是收费接种的那部分疫苗,现在好多群众都对这个概念不清,就认为国家不强制打的我就不打,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带孩子的,他就认为收费的疫苗是可以不打的,也完全不用打的。其实我认为这个概念是错误的,为什么非免疫规划疫苗要收费呢?因为疫苗太少!不能满足所有孩子免费接种,那只好先收费,尤其是我们说的一些进口的疫苗,只好收费,那更少。所以说我一直在宣传这一块,所有的疫苗都是值得打的,它和你发生疾病的关系来讲,它的效益分析是更值得去打个疫苗防这个疾病的。


202210月,60岁的秦爱玲即将退休:【没有消灭新冠病毒不甘心!】,一辈子从事免疫预防与规划工作,她觉得值了,【一辈子为一件事而来,我感觉值了】

请听FM89主播艾华访谈

淄博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领域首席专家 

秦爱玲


记者:不改初心,这个初心一直记得清清楚楚是吧?所以说一辈子没变,而且临到退休了,依然热情十足,激情澎湃。秦所是淄博市疾控中心的首席专家?

秦爱玲:免疫规划领域首席专家,

记者:很多的工作经验是要传达给年轻人的。

秦爱玲:对,退休前的这些年怎么去培养年轻人,去引导他们,并不是说你把这个专业知识要引导多少,要培养多少。因为知识是在变更的,是在更新的。但是我就是感觉,你得把这个使命和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留给他们。你如果到退休近几年你就懈怠了,我感觉着这不是一个老疾控人的所作所为。

记者:看一代一代的疾控人的精神,您八三年进这个防疫站,那时候您的上一代,他们是一种什么精神?你观察到了吗?

秦爱玲:对,其实就是你刚才说的一代一代的疾控人,会呕心沥血,我可以用这个词,可能有点多了。其实一点不为过的。就是在大疫还有一些大的灾难面前,他们都不会退缩,不管是援川援藏,还是抗洪救灾,毫无畏惧的!

记者:疾控人的这种精神,公众了解的好像不是特别多。您在意这个吗?

秦爱玲:对,其实我也是感觉我们好多好多是在默默无闻的工作。包括这一次的采访,我是一直在拒绝,我的朋友还说呢,你就光知道干活的人,我说,对!就知道干活!不想去宣传。其实我现在感觉到这一块还是不太对的,因为应该叫广大的群众了解疾控,了解疾控人,了解整个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才能帮助我们整个社会把这个疾控事业做好。

记者:我听说您在用思维导图?

秦爱玲:怎么说呢?不管任何人,不管任何年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对于这个思维导图,不光思维导图,其实别的很多一些内容吧,我都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去追求它,去钻研它。思维导图对一些工作来说,怎么理顺,尤其是在疫情防控这一方面,对于一个病例,他的密接他的次密接,相关的所有的人群,导图导出来,它会一目了然。并且对于这个密接以后的这些人员的追踪,是非常容易看明白的。所以说我就对这个思维导图特别的热衷。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学的,

秦爱玲: 嗯,也得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吧。因为一旦有一些新的知识的话,我会自己去迎合它,赶紧去研究它。有些年轻人可能还不太会的东西,我可能已经差不多的掌握了。

记者:为什么我说你不像一个快要退休的人,就是因为这个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秦爱玲:对,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如果一旦有比较新颖的一些内容的话,我可能就会不分昼夜的又去钻研了。

记者:如果是有这种精神,再给你十年职业生涯的话、职业时间的话,你也一定还是会保持这样的精神下去。

秦爱玲:我的精神还不老,思想还比较年轻化。我感觉我退休以后吧,也不是一个跳广场舞的人。如果真需要我的话,我还是可以回来继续干活。

记者:这就是有时候看到那些退伍军人在自己的车后面贴:若有战,召必回。

秦爱玲:对,不光召必回,会主动回的,只要有需要!

 

    记者采访后记:

     秦爱玲是FM89系列访谈《追光的人--战疫疾控人》的最后一位受访人物,是在记者艾华一再邀请之下才答应接受采访。低调是她的个性,回想起来我们采访过的每一位疾控人都有这样的特点,不矫情、认真执着,他们的情怀藏在对专业的一丝不苟中;我也看到了他们的泪水,这份感性藏在理性的外表下。秦爱玲无意中说起年轻时怀着第一个宝宝不到三个月,因为下基层指导防疫,坐老式北京吉普车,底盘高,多次爬上去跳下来,这个孩子最后不幸流产了,这是乐观的她心里唯一没有忘记的难过。但是她甩甩头说:都过去了!

     在说起那位彻夜不眠把她从麻疹病魔手里救回来的基层医生,她哭了,这是她与防疫工作结缘的开始,从此命运让她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5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