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库”变“金库”,山东首个水土保持碳汇项目150万元成交

2024-11-14 15:36:03 阅读量:

2024-11-14 15:36:03

昨天上午,山东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项目正式签约,沂源县龙子峪小流域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形成的5万吨水土保持碳汇量,被当地两家企业以成交总价150万元买走。自此,也开启了我国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的先河。请听报道:

(现场录音压混:下面请现场签约,请沂源碳中和发展有限公司与沂源县源能热力有限公司……)

签约现场,沂源县源能热力有限公司和山东泰信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以30元/吨的价格分别购买碳汇量3.3万吨、1.7万吨,这些碳汇将作为储备,用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碳排放指标。

沂源县源能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盛新太:

“我们企业将来还要搞规模的扩充、生产总量的扩充,当你遇到这种碳排放指标不足的时候,那么现在假如有了这部分储备资源,那么拿出来用就行了。”

水土保持如何实现碳汇?这得益于当地持续的生态投入。

沂源龙子峪小流域地处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28.93平方公里。上世纪90年代,这里荒山遍布、土层瘠薄,80%的土地面积都出现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此,沂源县累计投资近5000万元,持续开展4轮治理,通过坡改梯、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等水土保持措施,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如今的龙子峪小流域,绿树成荫、河清鱼跃,野生动物也纷纷回归,生态环境、耕地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沂源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立兵:

“我们种植水保林是8500亩,种植经济林是15000亩,坡改梯是15000亩,这样我们的这个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了双下降,产生了更多的碳汇量。”

近30平方公里的小流域经过20多年治理能带来多少碳汇量?作为此次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的技术支撑方,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所所长周士勇全程参与了碳汇量的核算。

“水保林、经果林、梯田的植被和土壤固碳能力进行测定,最终呢,是测算龙子峪小流域形成固碳量8.3万吨,然后纳入自然减排系统进行交易。”

如今,沂源龙子峪小流域的“碳库”已变成“金库”,实现从“高颜值”到“好产值”的转化,也为全省、乃至全国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提供了借鉴。

据统计,山东近年来治理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面积3800多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86.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目前,正在全省加快推广水土保持碳汇交易。

山东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副处长刘斌:

“全省经测算已建成的700多条小流域,其总的固碳能力约相当于中和了2300余万吨标准煤的碳排放。如果我们所有的项目都可以实现成功的碳交易,其总的交易额应该在20亿人民币以上。”

1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