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璃看淄博】文旅融合"破茧"促千年陶琉“蝶变”
淄博市以文旅融合为“钥匙”,将破产企业遗留的明代古圆窑与工业遗迹打造成颜神古镇这一文旅新地标。
在这里,传统陶琉技艺与现代创意激情碰撞,艺术大师工作室扎根生长,新业态蓬勃兴起。这座古镇如何让沉寂的陶琉产业重焕生机?又怎样成为游客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桥梁?让我们一同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烧制、塑形、打磨,在淄博颜神古镇的石榴王琉璃工作室,萌宠、花卉等上百种琉璃艺术品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驻足。但在入驻古镇之前,由于对客源、创新、市场的了解不足,这家工作室只能承接少量石榴、水仙等传统产品的私人定制。
石榴王琉璃工作室主理人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宋苗:
“现在就是从颜色一直到呈现的方式都是比较迎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顺应市场。以前就是我自己做,现在就有很多师傅跟着我在做。原先最早我就没有什么样的大订单,现在就可以承接一些,也敢承接了。”
传统生产模式难以为继、市场拓展压力巨大,使得博山区陶瓷琉璃产业随着时代变迁陷入困境。但是当地通过转型文旅而破题,利用破产企业留下的13座明代古圆窑及大量工业遗迹,改造升级成了颜神古镇。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孙雪红:
“传统陶瓷琉璃需向高附加值延伸,文旅能融合非遗体验、创意设计、展销,拉长产业链,实现从日用品到艺术品的跃升。它能有效盘活近千亩土地,创造就业、拉动消费、重塑产业品牌。”
明清古建筑、隧道窑、生产车间经过修旧如旧、重获生机;画展、酒吧、烘焙等新业态也入驻古圆窑,碰撞出别样的风情。当地还邀请国内近30位艺术大师在颜神古镇成立工作室,既为游客提供展销、制作体验等项目,又能在与市场的交流互动中,激活贯穿古今的陶琉产业。
厦门朗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颜神古镇总设计师 李亚明:
“他们的到来能够让我们本地的艺术平台和目前国内最前卫的这一部分得到一个非常好的交流。这种融合恰恰是我们希望在未来的这样的一个平台打造过程里边这是我们的中流砥柱部分。”
东营游客 刘女士:
“能亲手去做一下这个琉璃的一些艺术品,也可以自己带走,很有意思。我感觉这个特别长知识,就感受到了这个从古代到现代这个有一种历史和现代这个艺术的融合的这种感觉。”
今年以来,颜神古镇接待游客超过18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万元,同比增长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