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100[老鹰表达力]你与孩子有边界感吗?
我是张宽凤,10月16日有幸参与了线下的一场深度交流,主题是“边界感”,由温婉大气、亲和力十足的赵曙光老师主持。她的主持风格轻松自然,引经据典,让人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如沐春风,回味无穷。
站在台上,我分享了自己对“边界感”在亲子关系中的理解,以及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断变化。
从孩子呱呱坠地到渐渐长大,我们的亲子关系也在悄然变化。它如同一条流动的河,从亲密无间到亲密有度,再到不断的分离。在老鹰表达力的心理课上,我深刻领悟到,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应当如同四季般更迭,从保姆型、指导型、训练型,到教练式、导师型,最终成为孩子的精神领袖。然而,回顾过往,我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并未能很好地把握这份边界感。
第一阶段,孩子出生至小学毕业,我如同一个无微不至的保姆,全身心地陪伴在他身边。那时的我,认为孩子的童年需要细心的呵护与陪伴,因此,尽管有时也会有失误,但那段时光,我们的亲子关系是和谐的。
然而,当孩子步入初中,我还是以保姆型的心态去面对他时,问题开始浮现。青春期的孩子痴迷于手机游戏,而我则采取了硬性的控制和干预。这导致我们的亲子关系一度紧张,孩子的叛逆情绪也日益加剧。现在想来,正是因为我没有守好边界感,过多地干扰了孩子的成长轨迹。我试图通过控制和干预,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希望他能少走弯路。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家里充满了争吵和不安,亲子关系变得异常紧张。那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我剥夺了孩子试错的机会,没有把握好边界感,干扰了他的能量场,从而影响了他的成长。
如今,孩子已步入高中,我们的亲子关系也重新变得和谐。我开始明白,十八岁后的他,需要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因此,我选择了尊重他内心的选择,只在他需要时提出建议。我陪伴在他身边,但不再过多干涉他的生活。我尽力扮演好一个导师型父母的角色,给予他指导和支持。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越来越意识到边界感的重要性。母爱确实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我们需要不断地目送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而孩子也会用坚定的背影告诉我们:“妈妈,不用追,因为我在长大。”
所以,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保持边界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我们的相处更加轻松自在,也能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幸福。当然,除了亲子关系外,边界感也普遍存在于我们与父母、朋友、伴侣和同事之间。它其实是一个关于相处距离的度的把控问题。而这个度如何把握?或许是一碗汤的距离、一杯水的间隔,或是一张纸的厚度。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感受和判断。
总之,过犹不及。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需要适度把握,一切才会刚刚好。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边界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张鹰翔
值班主任:张滋怡
编审:王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