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专职秘书长的未来“出路”
“商会好不好,主要看秘书长”。秘书长是商会日常运转的负责人,一个商会整体是否具有活力、运营的是否顺畅、决策执行是否到位、服务是否让会员满意、对外宣传联络是否有力等等,主要取决于秘书长。
“秘书长”这份工作不好干,更难的是找到适合的人。全国各地商会根据自身实际,实行了变通,“创造式”实行了几种机制,主要有:老领导型、会员企业兼职型、副秘书长集群型等等。
老领导型,来自离退休公务员群体。主要是利用“老领导”的社会资源、阅历经验、影响力等,来发挥余热,但他们的思维、观念、知识、精力以及为80后、90后青年企业会员服务的“心态”,都会面临“挑战”。
会员企业兼职型,从企业会员中选聘而来,或由常务副会长或副会长直接兼任。好处是熟悉企业经营,和会员交流容易,商会不承担工资薪水。弊端是自己作为秘书长要为全体会员服务的,是执行层面;作为常务副会长或副会长,属于商会领导决策层,是为秘书长和秘书处提出决策的,是决策层面。这样就难免出现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象。
副秘书长集群型,从商会专业委员会、隶属商会(二级分会)、企业会员中产生,每个副秘书长均为兼职。好处是人多、覆盖面广,利于组织动员大型活动。弊端是没有约束力,没有绩效,只能凭借感情,凝聚力差。
我们应该看到,作为全国性、省级商会(行业协会)的秘书长多数都拥有了“专职秘书长”,而且这个群体正逐渐扩大,正向地市级商会、县区级商会和基层街道商会“扩展”。
一位资深的北京省级商会会长曾经对专职秘书长群体,进行过感慨。他说:一边是代表官的政府,一边是代表着钱的企业,作为既没有权,又没有钱的“秘书长”,在两者之间“有所作为”,实属不易。
在夹缝中“奋斗”的秘书长们,在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的同时,谁会重视他们?谁又能听他们的心声?谁又能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未来“出路”又在哪里?
一般在商会工作两届理事会或五年以上的专职秘书长,就不得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结合具体的人事案例,目前主要有三点途径:
一是实力型,回归企业。商会平时做的就是服务企业、服务会员内容,接触企业近水楼台、得天独厚,商会秘书处工作做好了,未必在企业内就能胜任。企业不养懒人、闲人,所以,秘书长一定要具有实力,平时多加强自我提升,才能在企业站得稳、行得快。
二是魄力型,大胆创业。在商会工作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见证无数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在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源,所以创业是商会秘书长一个成功概率较大的选择。
二是毅力型,坚持从事社团工作。商会属于社团组织,秘书长属于社会工作者。随着社团组织大发展,未来专职秘书长缺口会越来越大,“职业秘书长”会适时出现,并具有“高能力、高薪酬、高流动”特点。一朝踏进商会门,终生都是“社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