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企业来了“科技副总”
清晨八点不到,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的山东铭城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向阳接到了一个电话:“今天一定要完成高强骨料应用的前期实验工作。”语气里透出坚定与自信,打电话的,是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乐红志副教授,他还有一个职务,那就是山东铭城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从去年被聘任到该企业挂职,虽两头奔波,但他却干劲十足,忙碌而充实。
为发扬政府“店小二”精神,全面推动校企融合发展,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研发实力,吸引高层次人才全方位服务企业,淄川区与山东理工大学开展合作,选聘理工大优秀博士、教授挂职企业“科技副总”,定期组织“科技副总”洽谈活动,搭建高校与企业双向对接平台。
“我们公司主要以瓷粉等工业废渣为原料,生产绿色建筑保温材料--砂加气混凝土自保温砌块。虽然变废为宝市场前景很好,但我们毕竟是小微企业,一人多岗,研发人员少而且都不专业。研发遇到技术难题了、生产中遇到突发情况了、生产工艺落伍了……好多时候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找哪些专业人员或专业院校来对接。”韩向阳说出了自己的顾虑。“‘科技副总’的到来彻底解决了我们的难题,仿佛黑暗中有了一盏指明灯,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
为更好实现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对接,淄川区通过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广泛调研,并向企业发放了《科技副总需求调查表》,便于企业介绍基本情况以及专业需求;同时,山东理工大学根据企业需求,选派符合条件的博士或教授到企业进行现场交流对接,若双方有合作意向,可开展进一步合作。
“选派‘科技副总’到企业旨在通过高层次人才到企业挂职,与企业开展各类项目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切实推动企业与学校建立多层次合作关系,利用高校智力资源,以兼职方式柔性引进科技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科研实力。”淄川区科技局局长汪洪新如是说。
“以往在企业兼职,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现在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出得学堂、进得厂房。”来自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周晋老师一脸兴奋地说。
80后的周晋是山东理工大学专门研究高倍能氟化碳方面的教授,在氟化碳方面有一定的权威。他与山东重山光电集团联合成立了氟化碳材料开发与应用联合实验室,周晋定期到公司进行专业指导和业务知识培训,帮助公司研发团队引进新的科研成果。“多亏了周教授,我们前期一直在研发新产品,他不仅给予我们很多专业指导,还帮我们从国外期刊找了了相关的论文,在他的多方帮助下,我们研发出了新产品--倍率氟化碳材料,有效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有时我们申报一些项目,周教授也帮助我们提供很多申报方面的材料。”山东重山光电氟化碳材料项目部部长刘超深有感慨地说道。
据悉,“科技副总”的实施,让山东理工的博士们在稳坐企业交椅的同时,切实了解企业技术瓶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位子”的确定除了带给专家博士们正大光明的“面子”,当然还有清晰明了的责权利归属这个“里子”。
企业根据主营业务及研发实际,先行提出“科技副总”具体需求,学校按照企业需求,选派符合条件的博士或教授并联系双方对接,通过深入了解相互情况,如双方没有意见,可进入挂职试用期,试用合格后双方签订聘用协议,聘期至少一年,之后可根据双方合作情况长期聘任。聘用期间,企业为“科技副总”颁发聘书,并提供每月不少于1000元的补贴,与企业有其他科研项目合作的,双方签订技术开发合同,研发费用另行计算。如此一来,“科技副总”有了更为清晰的定位,有了更为可靠的支撑保障,带来的必然是更为广阔的才能施展空间。
“虽然乐红志副教授来企业的时间比较短,但是给我们的指导帮助确实很大。在他的指导下,我们正在研发新的生产工艺,一旦实验成功,产品导热系数可降低30%、强度提高30%;而且我们正在起草行业标准、实施2-3代产品技术储备......一系列新品研发计划正在逐一落实,公司更具发展后劲与动力。”山东铭城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向阳面带喜悦、信心满满。
“科技副总”的实施推动企业与学校建立多层次的合作关系,既可以撬动高层次人才所掌握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吸引理工大学的学生了解企业、加入企业,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学校联合共建研发中心、研究院,设立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发项目等,也可以开展各类人才项目、平台项目、研发项目的申报工作,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科研实力。
“‘科技副总’的选聘前期我们选择了10家企业进行试点,目前有了阶段性成果:山东迈道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已与科技副总在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工艺升级三个方面进开展了进一步合作。山东宝塔新能源有限公司也通过‘科技副总’接触到了青岛大学科研团队,共同申报了市外校城融合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区范围内的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广泛征求聘请‘科技副总’意愿。”淄川区科技局局长汪洪新如是说。
截至目前,山东理工大学有31名专家教授到淄川区各企业担任“科技副总”,相继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合作,累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0余项,建立联合实验室13个,合作开发项目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