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白色食材堪称“祛湿黄金”
食物进入机体后的消化吸收,离不开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
所以,一个人身体好不好,还是得看脾胃功能是否正常。
生活中,养好脾胃的方法并不少,但要说到最“美味”的,还得数——茯苓。
说到茯苓,很多人、很多家庭都会感觉特别熟悉,它既是药材又是食材,一向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由于功效众多,又有“四时神药”的美誉。
我国居民使用茯苓的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淮南子》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记载。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将健脾安神的茯苓粉,配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等制成夹心薄饼。
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这也使得茯苓饼身价倍增,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传入民间,这才有了京城名吃——茯苓饼。
茯苓虽然长相低调,但功效却不容小觑。
据不完全统计,从古至今五十多万个公开流传的方子用的最多的一味药就是它。
但凡有一点中医学识的人都知道茯苓是健脾渗湿的良药,那么食用茯苓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茯苓虽然不属于补益药,但它的健脾的功效是临床中常常被用到的,对于那些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食疗的时候可以用茯苓和人参、白术、山药来搭配,能健脾开胃,促消化。
茯苓药性平和,不论寒热虚实都可以使用,善于利水渗湿。
日常生活中,有些女性晨起出现眼皮肿,到了下午又会自然消肿;还有些女性,因为一天的疲劳、压力,劳累过度,晚上出现脚肿;也有些住院久卧的病人,易出现双腿水肿,按之凹陷。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茯苓药食两用。
要知道,茯苓能利水消肿早有记载,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利水名方——五苓散,主药就是茯苓。
此外,有肥胖困扰的朋友,尤其是对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的、喝水都胖的人来说,每天坚持用茯苓(50~100克)煮水饮用,坚持一个月,也会有很好的减肥效果。
茯苓有很好的安神作用,它可以让长时间烦躁的人静下心来,改善睡眠。
《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能治疗“惊邪,恐悸”,“久服安魂,养神”,就是指它清心安神的功效。
心的神明就是神,神不安则睡眠不佳。茯苓可通过利水的方式把心火利掉,心安了,神定了,自然就睡好了。
张仲景治疗失眠的千古名方酸枣仁汤中就包含茯苓这一味药。
不过,用茯苓治疗失眠一定要买茯苓的根部,一般我们称之为茯神。
古人云,“百病皆由痰作祟”,茯苓能利水渗湿,使湿得以化,则痰无所生。
用茯苓祛湿化痰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因为茯苓不寒也不热,几乎没有什么味道,煎煮出来的水像清水一样。
但是它却有“天然的洗洁精”的效果,能够把如油污一样的湿邪洗掉,然后通过小便排出去。
尤其是对于脂溢性脱发的人群来说,头油较多,就与湿邪泛滥有关。
用茯苓则刚好对证!
知名老中医岳美中先生就曾用茯苓治好了很多例脂溢性脱发,于是这个验方开始流传。
当然,这个小方用起来也很简单:茯苓为末,每日3次,每次20g,白开水冲服,连用1~2个月即可见效。
山药茯苓包子出自中医古籍《儒门事亲》,其功效为健脾养胃,补肾涩精。对于肾虚不固,尿频,遗精,遗尿等症有益。
材料:山药粉100克,茯苓粉100克,面粉200克,白糖150克,熟芝麻、花生碎、橄榄油适量。
做法:将山药粉、茯苓粉放在大碗中,加水适量,浸泡成糊,然后隔水蒸半小时,加入适量的面粉和橄榄油、熟芝麻、花生碎,制成馅;剩下的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发酵,分成小面团,包上之前做好的茯苓山药馅,蒸熟即可。
材料:面粉200g、茯苓15g、发酵粉3g、泡打粉3g、白糖20g、各种干果适量、 清水200g。
做法:茯苓打成粉,和面粉、泡打粉、糖混合后过筛。发酵粉和清水混合后静置10分钟左右,倒入,搅拌成比较稠的面糊。将面糊放于温暖处发酵至2倍大。取一个大点的容器,底部及四周抹油,将发酵好的面糊倒入,上面撒些干果,蒸锅里水开了以后蒸25分钟即可。
材料:茯苓20g,鲜淮山100g,芡实20g,莲子20g,猪骨250g。
做法:猪骨洗净焯水,芡实、莲子温水泡1小时。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纳入上述材料,慢火煮1小时,调味即可。
材料:茯苓30克,大麦芽30克,粳米100克。
做法:上述用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渗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便溏,腹泻,食后腹胀的者食用。
材料:茯苓15克,板栗15枚,粳米100克。
做法:板栗去外壳及外皮,与洗净的茯苓、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具有健脾补肾,渗湿止泻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的人群。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茯苓伪品,下面教大家简单辨识真假,以防上当受骗。 因为茯苓看起来象一块白色面粉团,所以很多伪品就是使用淀粉掺假而成。 正品:表面一般比较细腻光滑,把茯苓放到嘴里咀嚼,味道很淡,而且有粘牙感。 伪品:表面看起来有颗粒感,质地较疏松,用指甲划一下,会有淀粉粒掉落,放到嘴里咀嚼,会有甜甜的感觉,没有粘牙感,很容易虫蛀或者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