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托起淄川百姓稳稳的幸福
在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淄川区卫生健康局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卫健系统及淄博市唯一获奖单位。这项荣誉的背后,是淄川区全体卫健人无私的付出和默默的坚守,他们用真情、用汗水、用心血,在奔向小康的路上,托起全区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以此表彰为契机,全面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诊疗水平、提升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健康扶贫,牢牢兜住贫困人口的健康底线。”淄川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其雪满怀信心的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淄川区共有贫困群众2.5万人,其中因病致贫占57.85%,让贫困群众看病有保障是实现脱贫的关键环节。淄川区卫生健康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创新工作思路,做实健康服务,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冲锋在前。首创的“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健康扶贫巡诊机制做法不仅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肯定,山东省卫健委在全省进行推广,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日前,家庭医生陈新玲巡诊来到西河镇罗圈峪村的赵庆明家中,量血压、拉家常......73岁的赵庆明感觉心口窝不舒服,经过心电图检测,发现有缺血改变,陈新玲马上为其办理预约和转诊,用巡诊服务车将赵庆明送到淄川区医院。经过治疗,赵庆明病情稳定出院后,陈新玲按时为他提供上门服务。
为每户贫困家庭配备一个家庭医生团队,帮助贫困群众进行预约诊疗和上下转诊服务;在全区所有医疗机构的挂号、收费、住院系统程序上设置弹窗提醒,只需输入就诊者身份证号,识别是贫困群众的,系统自动减免挂号费和诊查费,减半收取专家诊查费和大型设备检查费,确保贫困群众享受健康扶贫政策不漏一人;在办理出院时,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特惠险、医疗机构减免、政府兜底保障、民政救助等“六位一体”一站式结算,实现贫困群众出院结算报销“零跑腿”。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受益贫困群众52万人次,减免、垫付费用2100万元。
“多亏了闺女你啊,我的眼睛重见光明,让我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感人的一幕发生在太河镇石安峪村,村民吴可英紧紧抓住开发区卫生院医生王倩的手,久久不松开。石安峪村是一个偏远小山村,在帮扶中王倩了解到年近六旬的吴可英视力模糊好几年了,近期症状加重,她立即联系医院陪诊,吴可英被诊断需要作“白内障”手术,并可以享受贫困户住院减免政策。王倩挺着六个月的孕肚,跑前跑后帮助办理住院、预约手术......这是淄川区卫健系统人员结对帮扶的一个缩影。
据悉,淄川区卫健系统1400余名职工与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走访贫困群众,了解实际困难,倾听群众所需,舍弃休息时间,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满怀真情,与贫困群众一道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脱贫路子,帮助树立脱贫信心和决心,做脱贫路上的贴心人;通过协助找工作、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增加收入来源,为他们赠送生活物资和常用药品,切实解决生活难题。近年来,累计帮扶贫困群众7.6万人次,发放爱心物资80万元,销售农产品15万元。
沿着蜿蜒的山路,经过沿途几个小村落,一辆带有“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字样的巡诊车停在了西河镇东小庄村的医疗服务点。医生们麻利地从车上拿下血压计、听诊器,急匆匆向几个老病号家走去。
“原先我们这里没有卫生室,看病很不方便。我年龄大了行动不便,老伴儿也因为做过脑部手术记性时好时坏,有点小病就拖着。现在好了,医生上门来给俺们看病检查,这在以前俺想也不敢想!”陈家停老人深有感慨的说。巡诊医生司书玲就负责陈家停所在村的医疗巡诊服务工作,5天一次,数年来风雨无阻。
淄川区共有70个没有卫生室的贫困村,这些村人员稀少,多为老弱病残,就医不便,为解决这一难题,淄川区卫生健康局创新开展“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健康扶贫巡诊机制,投入150万元,在70个“空白”贫困村设置医疗服务点,配备常用药品和诊疗设备,开通医保报销,实现医疗服务覆盖所有贫困群众;组建190支巡诊队伍,三五天巡诊一次,根据贫困群众患病和用药台账,实行精准服务;投入425万元,配备25辆服务车,张贴联系电话和行车路线图,行动不便的群众有就医需求可拨打电话,车辆随叫随到。
巡诊机制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远问题,真正为贫困群众撑起了健康“保护伞”。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服务车8900余次,行程19.4万公里,健康扶贫3.9万人次。(记者张铭 通讯员闫盛霆 仇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