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家|闾楠: 广告摄影见证时代变迁

齐点淄博 2021-07-27 17:59:19 阅读量:

2021-07-27 17:59:19


        我从1993年开始拍摄广告摄影,对摄影的认识也是在逐步上升和变化。分享几次奖项的感悟,引发大家对广告摄影的探讨。

作品:《音乐光碟》  时间:2000年

奖项:首届山东省广告摄影大赛金奖

      在1999年的时候,PS技术在摄影上的应用很少,如果想拍摄一个比较有创意的广告摄影,就需要摄影师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这是一个关于音乐光碟的广告,客户要求拍出音乐的“意境”,大家都知道,拍摄可见的物体比较容易,但是拍摄“意境”就有难度,需要靠看得见的道具来烘托出所谓的意境。于是我就构思了这样一个场景:在深夜的山谷中,一片光碟缓缓略过夜空。我首先按比例用黏土堆积出一组雪山的样子,然后分层撒上面粉和苏打粉,苏打粉会有亮晶晶细微反光,恰似白雪的感觉,然后再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亮各个部分,摆上光碟,觉得画面有点太稳,没有活力,于是又在镜头前加了“高坚”的特殊效果镜,这种“超速镜”会让被摄体产生拖弋的光影。使用了尼康FM2相机和55毫米的微距镜头,照片冲洗出来以后,客户非常满意,这张照片被收入《中国商业摄影年鉴2》。这个时候的摄影,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构图、如何布光等这些纯技术层面的东西。

作品:《玻璃静物》  时间:2001年

奖项:《大众摄影》专题月赛奖

      记得那一次《大众摄影》杂志专题月赛的题目是“玻璃”。众所周知,玻璃,很容易被背景淹没,其晶莹剔透也很难表现,我选择了三只水晶酒杯,采用了简单地背光布光方式,为了避免单调,又在背光上加入了浅蓝色的醋酸纤维滤光片,形成了渐变的背景光。在玻璃两侧加黑色的卡纸,这一部很关键,它会形成玻璃上两道细细的黑线,正是这黑线才产生了玻璃“晶莹剔透”的感觉,最后在酒杯中倒入一点红酒,为的是打破一下画面的单一色彩。有的人说拍摄玻璃是一点反光也不能有,其实这并不正确,应该是保留必要的反光,这样才能表现出玻璃的光泽。这个时候,拍商业图片时考虑得更多的还是技术层面东西,总觉得在自己在广告摄影上还没有大的突破。

作品:《手机》  时间:2004年

奖项:山东省第八届摄影艺术展商业类金奖

      到了2003年,数码相机普及,PS飞速发展,摄影师终于可以摆脱道具技术的制约。

      这年七月,第八届山东省摄影大赛开始征稿,我就想以“手机”为主题拍一组。那个年代的手机以小巧为美,所以很多女孩子都会把手机像项链一样挂在脖子上,所以我开始构思一组手机和女孩的关系这样的图片,找到了这个切入点,我又构思了手机放在身上不同位置的图片,虽然有了思路,但是还是觉得画面不够“含蓄”。中国古代无论是文章还是绘画,总会讲究“留白”,在我看来,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留白也更加含蓄,我该如何“含蓄”一些呢?

      我坐在莲池公园的长凳上,烦躁的看表,忽然发现出门忘记带手表了,只有手腕上留下一个浅浅的印记。瞬间,我像找到了那根“看不见的缰绳”一样,找到了突破点,我迅速调整思路,把手机这个具体的产品从画面上去掉,而只通过“印记”来表现手机和人的亲密关系!接下来借助PS的修整,一组照片很快诞生,参赛后获得了商业广告类金奖,也是淄博摄影师首次在“省展”获得金奖。这一次的获奖我尤其感触深刻,数码相机的普及,人人都可以拍出技术完美的作品。摄影师压力更大了,这就要求摄影师必须转变思路,带着想法和构思去拍摄,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作品:《反腐倡廉》  时间:2017年

奖项:山东省第十二届摄影艺术展商业类银奖

       我一直认为成功的作品无需语言的解释。2017年,我参加山东省十二届摄影艺术展的征稿,这一次选择了“公益广告”。我用税徽、大盖帽、廉政手册这些元素,摆拍了这张照片,当然为了主题,技术上还是有一些讲究,例如采用了大光圈的虚实对比、暖色调光线的温和感等等。摄影无论如何变化,它最基础的属性是“真实”,广告摄影要尽可能表现出真实感才能打动人,产生共鸣,这张照片之所以获奖,我想这是主要的原因。

编辑:张娜

值班主任:王翔飞

校对:李永健 杨天宝

编审:王学明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