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浙江金华竟有一个“孔子村”
说起孔子后人,大多会想到山东曲阜。近日,浙江传媒学院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到了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的榉溪村,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发现,这个距离山东曲阜孔子家乡近900公里南方小村子中竟有95% 的人都姓孔,俨然一个“孔子村”。
榉溪村中的宅院都体量庞大,左右对称,讲究礼制,而且每座宅院都有堂号,体现着儒家文化的特质。漫步榉溪街巷,理发店,小卖部,农家乐皆挂着写有“儒”字的灯笼,书香和烟火气糅合中,透出浓厚的“孔家”氛围。
榉溪村杏坛书院院长卢震老师是一位儒雅的文化人,他说,榉溪村始建于宋建炎年间(1130年),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是江南孔氏后裔聚居、人口规模最大的血缘村落,全村1300多人,95%以上的都为孔姓。
在圣府居农家乐的老板交流中,他多次讲到的“经营秘方”就是“仁厚”。他虽然没有念过很多书,但孔圣人的精神却体现在他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这种精神耳濡目染,深刻的印到心中。
村中的老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军占领山东,曲阜孔林遭受刀兵。孔子第47代裔孙、大理寺评事孔若钧,与他哥哥孔若古、侄子孔端友、儿子孔端躬等,护送皇帝赵构一路南逃。逃至金华榉川一带,孙孔端躬见榉川高山峥嵘,民风淳朴,是隐居之胜地,便不由萌生与草木为伴、农耕为生、归隐山林的意愿。就在此时,父亲孔若钧一病不起,客死他乡,在榉溪停留期间,随身携带的红豆杉已生根发芽。孔端躬长叹一声——此乃天意,遂葬父于钟山之后坞,从此辞官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便有了现在的榉溪。孔氏子孙,繁衍生息,成为婺州南孔的文化中心,孔子第三圣地。
学生们在村中见到了900年树龄的红豆杉,挺拔葱郁的红豆杉见证了榉溪村的变迁,更寄去了孔家人的相思。
岁月沧桑,时代更迭,孔圣人的精神却一直在这个村子中代代相传,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当地的老人说,曲阜是他们孔家后人的“根”,春节时向北叩拜祖先则成了他们不约而同的习俗,每年春节,不管是他乡务工,还是在外求学,不管距离多远,困难再多,他们都会回家过年,祭拜祖先。
“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是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的一群大学生组成的专业志愿服务团队,服务队用手中的相机服务社会,先后走进贵、滇、湘、川、浙、鲁等多省山区,为当地百姓免费打印照片几千张,为近万人提供了免费摄影服务。今年以来,他们推出了“百年潮涌、自在磐安” 这一主题,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在榉溪村,学生们在为村民做好服务的同时,既感受到了孔子的文化熏陶,又见证了几代榉溪村民干事创业的初心,更读懂了乡村是中国宝贵的财富,一瓦一房,一方一寸,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是当代大学生干事创业的摇篮和沃土。(潘若林)
编辑 杨天宝
校对 李永健
值班主任 李玮
编审 王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