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龙泉实践
废弃的校舍变为高标准文化活动广场,光秃秃的矿山如今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墙体保温为群众留住冬日的暖阳……2019年初,龙泉镇按照淄川区人大常委会的部署,在全区镇级层面率先探索实行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这项包含了重大事项决定、政府部门执行、人民群众参与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样本渐成体系,发育成熟。”龙泉镇人大主席杜明柱说。
龙泉镇的每一件民生实事项目都来源于群众的呼声和期待,2019和2020年的两次票决,镇人大在广泛征求民意上下足了功夫。
成立专班,制订方案。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人大主席任副组长的工作专班,研究制定了《关于实行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实施意见》《关于高质量做好群众意见收集汇总工作的意见》《关于“两个高质量”做好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的决议》《关于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推进的实施细则》等文件,方案项目化、项目流程化,全面推进省人大“三制”改革在基层落地落实。
发布通告,广泛征集。龙泉镇人大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项目为重点,按照“便民、惠民、利民”的原则,通过引发明白纸、设置意见箱、村村通小喇叭广播、网上龙泉等平台广泛征求民意,范围涵盖环境治理、交通出行、文化体育、养老助残、精准扶贫、疫情防控、荒山绿化、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方方面面,两次集中票决,共征集群众意见建议5886条。
依托人大阵地,汇聚民意民智。龙泉镇人大以一个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站、三个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点为平台,举行人大代表议题式公开接待群众活动176次,人民群众全过程踊跃参与,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该镇台头村小学校舍长期闲置,村民冯秀玲建议将校舍盘活利用;该项目入选2019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经政府部门办理,而今变成了附近三个村居的文体活动中心,茶余饭后的庄稼人成立了秧歌队、新时代文明宣讲团、书法协会……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重大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推进过程中,镇人大严格程序规范,汇聚社会各界最大公约数,每一步都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真正实现由“为民做主”向“由民作主”的根本转变。
确定初期项目盘子。镇党委召开联席(扩大)会议,开门纳谏,听取并梳理分析镇人大关于征集项目情况的报告。驻龙泉各级人大代表、群众代表、乡贤人士充分酝酿协商,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确定初期民生实事候选项目。
确定候选项目。初期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确定后,镇人大全方位调研,广泛征求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严格筛查;镇政府精准核算,预估资金投入,进行绩效评价;对一些条件不太成熟、受益面较窄、群众意愿不强的项目,暂时搁置;最终形成8个“候选项目”提交镇人代会票决。这些入选项目布局上具有全局性,覆盖面上具有普惠性,实施上具有可行性。
会议票决项目。2019和2020年龙泉镇召开人代会,62名人大代表通过票决的形式,分别从16个候选项目中选出般河河道水毁修复、龙泉镇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等12件民生实事项目,镇政府各分管副镇长现场认领,镇人大主席团、驻龙泉各级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跟进监督,民生实事项目的办理过程成为人民群众全程参与的当家作主过程。
民生实事项目票决产生以后如何实施?怎样真正惠及百姓?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紧盯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做好跟踪监督。
分工督导落实。龙泉镇建立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联系项目督导责任制,将代表按户口所在村居分成三个片区,分片跟踪监督,重点落在项目进展情况、工程质量把控、资金使用等方面。区人大代表冯珂提出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项目列入2020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后,龙泉南片26名大代表和130名人民群众全天候参与、全过程监督,建起了篮球场、5人制足球场……实现了闲置房屋再利用,惠及龙泉镇中部、南部群众2万余人。
线上线下融合。龙泉镇人大通过“淄博人大”APP,将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形成图文并茂的实时信息上传平台,同步反馈项目实施现场,提升了监督效能,实现了“三个零时差” :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零时差交政府部门办理;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零时差回复;对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零时差落实。截至目前,信息平台共收集意见建议360条,全部妥善答复或解决。
成效三方评判。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全过程有序参与“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成效评判标准由三部分组成,人大代表投票测评占40分、人民群众投票测评占40分、财政绩效评估占20分,总得分85分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测评为“不满意”的,由相关项目督导组组织专题调研,并提请下次人代会再次听取报告和表决。截至目前,12个项目,测评全部优秀。(记者张铭 通讯员闫盛霆 王光辉 高鹏)
编辑:张铭
值班主任:李玮
校对:李永健
编审:王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