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山翰墨染太行

齐点淄博 2021-11-03 11:21:13 阅读量:

2021-11-03 11:21:13

       火红的金秋,不但属于诗人,也属于画家。

      深秋的太行山上,白云深处,人家依稀。山腰处,画家王佑学熟练地展开画板,眺望远处的山色。这是他第13次来到太行山写生。

       秋日的太行宛若一幅动人的山峦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山行》诗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宣纸上,王佑学熟练地勾勒着山与树的轮廓。毕竟,太行的一山一树,一水一石对他都再熟悉不过。这种熟悉,建立在自上世纪90年代始他写生八百里太行的漫长历程。前前后后13次,每一次去都是情有独钟,乐此不疲。王佑学说,太行山太博大深奥了,每一次都有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艺术感悟与升华。再去13次,也读不完这本厚厚的大自然独有的画本。他说,去太行山他只是收获了一片秋天的树叶,太行山太值得一遍遍去看,一次次去体验,一次次去 写生与悟道。

       王佑学的创作生涯,称得上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徐恩存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王佑学始终不渝的艺术选择与艺术道路。

       速写,考验的是一个画家的艺术直觉。曾经有人说到,失去了速写能力和欲望的画家,就失去了创作的激情和活力。数十年来,王佑学的太行之行,每每见景生情,便习惯了用速写留下美好的瞬间。每次看到他积累的难以数记的钢笔速写,就仿佛看到了他穿梭于太行山脉的山行姿态,流畅又铿锵。 

       徐恩存说,作为一个山水画家,王佑学通过这种不间断的走进自然,一方面,掌握并理解了自然的规律与本质,另一方面,不断把自己对自然山水的感觉,转换为笔墨结构与笔墨形式,把物性山水转化为心中山水。因此,他创作的山水画皆为胸中丘壑。那一幅幅秋色太行,是那么苍润混融,博大雄浑。

      难怪每次写生太行,王佑学都会选择金秋时节,他说他喜欢彩色斑驳的秋天,每次走进秋色太行,总有一种压抑不住的激动和热情。

       秋之情,从来都不属于王佑学的“专利”。从宋代画家马远的《月下把杯图》到元朝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不管是秋色的清润与含蓄还是粗狂与朴拙,四季之秋色在画家的笔下每每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今依旧延续着无数个秋的故事。

       谈秋论道,王佑学说,巍巍太行山就是一个“大画家”,它不仅是金黄的,更是五彩的。只有在秋天,才能通过山与林的结合,云与雾的缠绕尽显太行的如诗如画。这里的山,这里的路,这里的水,这里的民居,这里的花草树木,各种原始的肌理交织,彰显的是生命的的力量和色彩的张力。每一次写生,都能提高自己感性认识到理性表达的深度和高度。

       每一次走出城市,走进大山,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心灵家园的跋涉。如果说太行山的农民收获了庄稼,那么,王佑学应该收获了属于他的精神果实。一幅幅秋染太行的画卷伴随着王佑学苦行僧般的跋涉呈现在我们面前,读这些“飘着墨香的庄稼”,我们明白了,他的作品之所以焕发出生生不息的艺术魅力,全在于他“万里路”的跋涉和“万卷书”里的苦读与求索。     

                                    (蒙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佑学笔下的秋天吧!







(蒙山)


         王佑学:艺名幼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贾又福山水画艺术工作室访问学者。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首届山水画高研班画家。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山东分院执行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画院特聘高级画师。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九州画院副院长。太行艺术大联盟会长。泰国曼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淄博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蒲松龄纪念馆原馆长。


编辑 杨天宝

校对 李永健

值班主任 王翔飞

编审 王学明


6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