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中国好人”王银洁志愿服务十余年 结下200多名“亲戚” 沉淀无数亲情
“我在做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展现了我的价值,也让别人感受到了他们的价值。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志愿者和被服务者都收获了快乐和幸福,这就是志愿服务的价值。”近日,荣登“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类”榜单的王银洁告诉记者,34岁的她已经坚守志愿服务十余年。
王银洁是国网威海供电公司的一名职工。此前,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已涌现出刘朴明、宋海霞、柯夏楠等“中国好人”。榜样带动下,2011年,入职第二年的王银洁就加入了国网威海供电公司的“善小·海葵”志愿者服务队。
善小常为,终成大德。“善小·海葵”中的“善小”取自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海葵”则是王银洁取的,“我希望我们队伍的志愿服务像海葵一样,既能长久地生存,又能绚烂多彩地装点世界。”
从2014年到2021年,王银洁担任“善小·海葵”志愿者服务队专责职务8年之久,她策划实施“情系朝阳”“情暖夕阳”“情筑光明”“情牵扶贫”为主要内容的“善小·海葵”公益行动100余次,先后帮助150余个孩子实现微心愿,与300余个困难孩子家庭结成“亲戚”。多年来,“善小·海葵”志愿者服务队不断壮大,但经常会有志愿者因岗位调动而无法继续志愿服务。“我们制订了‘一对一’‘多对一’的长期精准帮扶计划,并一直坚持‘换人不换项目,帮扶一帮到底’。”王银洁说。
在王银洁的手机通讯录里,有一个名为“家人”的分组,里面有200多名贫困儿童、独居老人,都是她的帮扶对象。这些人是她参与志愿服务十余年来沉淀下的“亲情”,也是内心深处无法割舍的挂念。平日里,王银洁常给他们打电话,问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陪老人拉拉家常;逢年过节,她还会带上礼物上门探望。
在王银洁看来,志愿服务不仅是物质上的帮扶和生活中的照顾,更重要的是走近服务对象的内心,做他们的亲人和朋友,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渴望,用点滴关怀和细微之举,给受助者送去阳光、带来温暖。这种理念下,她有时并不希望跟帮扶对象见面。2020年,王银洁认领了一个“希望小屋”项目,她连搬带运、肩扛手提,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在把一间凌乱的小屋打扮成桌、椅、书架齐全且温馨的“希望小屋”后,赶在被帮扶的孩子放学前匆匆离开。“不见面,就是不想给孩子增添心理负担。我们要给予帮扶对象足够的尊重,不动声色地维护他的体面。我们做志愿服务从不为了那一声感谢,只要想到他们的笑脸,就觉得自己也很开心。”王银洁说。
做志愿服务,一个人做再多也是独木难支,而很多人都做一点点就可成城断金。王银洁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品牌化,助推“善小·海葵”志愿者服务队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我要用自己的影响力,吸引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才能做更多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王银洁说,去年,她推动开发了“善小·海葵”志愿服务云平台,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发起—招募—实施—总结”的线上全流程闭环管控,依靠大数据对志愿服务相关数据进行精准查询、统计与排序,全面提升了志愿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如今,虽然已经不再担任志愿者服务队专责,但对王银洁来说,十余年的坚守,志愿服务于她而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赵艳
值班主任:李玮
校对:李永健 杨天宝
编审:王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