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琉璃走俏欧美市场
11月12日,淄博振华玻璃制品公司员工正在加工琉璃制品。
深谙创新衍生需求的振华,每年推出的新产品都远销欧美市场,订单接连不断。
步入振华的生产车间,一团热气迎面而来。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炉边大汗淋漓地忙碌着,每人手拿一根钢钎,前头是一个大小形状不一的玻璃火球,快速地穿梭在装有24种不同颜色原料的5个熔炉中间,随着他们手中不断地翻滚敲打,一件件造型独特、精美绝伦的花瓶、小狐狸、石榴等作品呈现在眼前。
“越美的东西,越需经过千锤百炼。”陈京田一言道出了琉璃制作工序的复杂性。琉璃从配料到成型再到粘接,每件作品都需要经过十五六道工序。这一系列的工序并非依靠机械化生产,都由工人们手工完成。
为充分利用琉璃的粘度和张力对琉璃塑形,工人们将手柄上的作品放入1400到1600度高温的炉内加热,待柔软时取出,利用煅烧后琉璃的流动性,使用工具以拉、缠、剪裁等技法制作琉璃装饰部分,短短几分钟,一件栩栩如生的琉璃作品问世了。
淄博生产琉璃的历史悠久,厂家多、大师多、名气响,但能像振华这样坚守着纯手工烧造技艺,而且拥有500余名手工艺人规模的,却屈指可数,现在年产各类琉璃艺术品120余万件,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手工热塑琉璃生产企业之一。
在振华(领尚)琉璃博物馆里,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一件件晶莹剔透的琉璃,似乎也在诉说着它们的身世和经历。
琉璃,亦作瑠璃,是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在古代,制造琉璃最初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因颜色多种多样,也叫它“五色石”。因材料在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甚至把琉璃看得比玉器还要珍贵。“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从古至今,关于琉璃的诗作不胜枚举。
成立于1988年的振华玻璃原是一家村办企业,后来改制为民营。创建以来,产品主要是出口国际市场。这从它的名称中也能看得出来,因为国外没有琉璃制品,也就没有琉璃这个英文单词,与琉璃最接近的单词是玻璃,所以为了便于翻译、便于交流,当初起名“振华玻璃”而不是“振华琉璃”。其实琉璃也是玻璃的一种,它源于中国,工艺比玻璃更复杂、更具艺术性。
一个设在乡村的玻璃制品厂,为何会一鸣惊人,在竞争激烈的琉璃市场中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国外市场越做越大?
“发展初期,振华属于小作坊式,小打小闹生产琉璃摆件,真正提速是从产品创新开始的,尤其是随着文化创意元素的引入,产品附加值提升,发展路径由此打开。”董事长伊兵解释道。
正如伊兵所说,振华的产品之所以能站稳国外市场,得到欧美等国外客户的认可,主要得益于新产品的不断创新研发。为了解国外客户的需求,制作出适合其要求的琉璃艺术品,他们专门成立技术研发部,与广州美术学院和山东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设计研发新产品,并聘请琉璃艺术大师担任公司的制作技术顾问,培养了一批专业设计师,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不仅要让琉璃产品走向世界,更要向世界展示琉璃文化。”陈京田说。
(皇甫晓文 闫盛霆)
来源:博览
编辑:鲁景
值班主任:李玮
校对:杨天宝
编审:王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