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博:坚守、创新,22年绘就玉黛湖畔乡村振兴新蓝图

齐点淄博 2023-04-13 20:14:43 阅读量:

2023-04-13 20:14:43

  上世纪90年代,从美术院校毕业的他,放下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干起了餐饮行当。他独具匠心用色彩和线条勾勒出了泉香阁和江南濠景等淄博市民熟知的美食画卷。

  跨入新世纪,干得风生水起的他又放下了“碗筷”,做起了乡村旅游。他审时度势,用创意和坚守演绎出了BOBO音乐节和淄博花灯艺术节等若干文旅大餐,打造了淄博市民的贴身游乐园。

  从荒芜之地到欢乐海洋,玉黛湖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迁?从张店首个生态乡村庄园到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玉黛湖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智慧?

  郝博,淄博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董事长,淄博市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听他讲述玉黛湖的故事。


坚守:从不被看好到口耳相传


  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的郝博,曾经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来他下海经商,干起餐饮行业。当时让淄博人家喻户晓的泉香阁、江南濠景生态美食园等餐饮品牌都是由郝博一手打造,当时郝博被选为了张店区餐饮协会会长。2000年,做了10年餐饮的郝博因为一次考察萌生了搞旅游的想法。

  郝博回忆道:“当时成都郫县是我国第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有一次我们去郫县考察,看着人家搞得风生水起,回来后,我就萌生了做乡村旅游、农家乐的想法,随后,在当时湖田镇的张书记和旅游局局长的极力促成下,这个项目就这么落地了。当时玉黛湖的最初规划大约只有200亩,当时就想搞一个农家乐项目。”

  走进玉黛湖那块地,郝博发现这里荒山裸露,杂草丛生,到处都是采石场、乱坟岗,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让人痛心和惋惜。

  “虽然镇上已经对周边做过协调工作,但我们进入后才了解到更深层的问题。每天上午11点和下午4点周边还有开采碎石的工作,碎石头能打到玉黛湖里边。做了一段时间的餐饮之后发现单纯的农家乐项目在这里难以为继,可以说第一次投资是失败的。”郝博说道。

  农家乐项目的失败让郝博开始考虑向旅游方面转变,但是占地面积对他们来说又成了新的限制条件。“恰好周边有一个‘千亩观光果园’,也是受制于土地和地下水的污染不干了,当时的镇政府就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接手;后来我们又获知到了人民公园改造,很多动物、游乐设施都要迁出的消息,本着为政府分忧解难的初衷,专门拿出地来给了新建的淄博动物园,又接手了原来人民公园的大部分游乐设施,于是我们开始将玉黛湖向旅游景区进行转变。”

  郝博带着团队开始了玉黛湖项目的建设,他找了许多农业和旅游的专家一起来帮助整治土地、搞规划,分别在2002年底和2011年5月底完成水库一号坝和水库二号坝建设。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园区在湖面周围修建护坡,沟道上游建设谷坊,修建蓄水堰坝,设水土保持林等水土保持措施,种植槐树、柳树等绿化植物和草地,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减除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基本形成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发展的局面。

  “我们又赶上了政府重视环境保护、治理污染企业的东风,以及后来的‘东部绿肺’工程,都为打造玉黛湖项目提供了先决条件。”郝博回忆说。

  说到玉黛湖名字的由来,郝博告诉记者,景区内有两条像带子一样流淌的河,当时就定名为“玉带湖”,并以此注册了公司名。后来又觉得玉带缺少文化气息,就改为了“玉黛湖”,让人感觉美丽、漂亮。

  2016年,淄博玉黛湖生态庄园被中国国家水利部认定为“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内发展适度的特色产业,对周边地区都产生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正是因为郝博和他的团队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才让玉黛湖变成了如今的乡村生态风景区。


创新:让景区经营走在行业前沿


  作为我市乡村近郊游的主要目的地,玉黛湖想要保持长期的人气,创新必不可少。郝博说:“通过多年来的摸索,我们发现玉黛湖做传统的旅游有很多不利的因素。首先,淄博流动人口比较少,尤其近几年疫情影响对旅游业冲击很大;其次,游乐项目基本都有一个循环周期,人都是喜新厌旧的,这就要求景区项目和活动实现更新和转化。因此我们做传统旅游就走的很吃力,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对于景区经营,郝博很早就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思路,“2010年开始我们就开始考虑文旅结合的旅游形式,用活动带动旅游,从2011年开始玉黛湖连续搞了BOBO音乐节、帐篷节、新春庙会,以及到后来每年一次的淄博花灯艺术节等,众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文化活动的举办,不仅扩大了知名度,而且为玉黛湖从“门票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型过渡创造了条件。”

  “除非你不来,来者必狂欢!”2014年十一假期举办的玉黛湖BOBO音乐节上,中国摇滚歌手郑钧亲临现场,带领现场几万音乐爱好者在齐鲁大地掀起了一阵摇滚狂潮。当届BOBO音乐节参与游客突破10万人次,客源辐射山东省各地市、北京、天津等国内一线城市,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露天草地摇滚音乐节。

  从淄博市首届BOBO音乐节开始,玉黛湖开始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虽然第一届我们是赔钱的,但是市场影响力已经明显显现出来,于是我们又做了第二届、第三届,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根据当时的数据统计,玉黛湖的周边客源以本市周末或者节假日旅游为主,本地占到70%,但是音乐节外地客源能占到50%~60%。

  郝博说:“这就说明类似音乐节等文化活动扩大了我们旅游的受众,这对我们也是很好的提升,因此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进行推进,这也与今年淄博市政府提出的“文旅融合”的要求不谋而合。”

  但是正当BOBO音乐节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2014年开始,由于大环境影响,原本找到的借助文化活动发展的出路开始举步维艰,玉黛湖也面临着营业额下滑的困境。但是,郝博在探索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商机。


传承:重塑淄博花灯辉煌 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4年春节,投资一个亿,举办了二十多届的“自贡花灯节”吸引了郝博的注意。

  郝博说:“不管是音乐节还是帐篷节或者是庙会其实也都非常容易复制。在调研淄博市文化传承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淄博花灯,这是淄博市仅有的几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当时虽然没有失传,但是规模越来越小。”

  淄博花灯素以“闹花灯”闻名全国,与哈尔滨冰灯、自贡彩灯,并称为三大花灯系,素有“南有自贡恐龙灯,北有哈市冰雪灯,东有淄博闹花灯”之称。

  “在挖掘淄博花灯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市区两级文化部门的支持,政府工作人员跟我们一起出去考察,并帮我们做了大量的可行性分析和指导性的工作,自贡花灯的产业化,让我们觉得淄博花灯也有很大发展机会,我们有责任将淄博花灯传承下去,把玉黛湖打造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并且义不容辞。”郝博斩钉截铁地说道。

  最初,郝博对打造玉黛湖灯会信心百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他发现自己过于乐观了。当时淄博花灯行业发展十分不乐观:淄博的花灯企业仅余13家,所有工人加起来不足200人,厂房也大多沦为仓库,而在花灯技术、产业创新、业务订单量上也早已被外省花灯企业甩在了后边。另一方面,花灯手艺人相继去世,很多传统经典的制作工艺没有得到及时的挖掘和保护,由于很久没有花灯生存的土壤,花灯传承后继无人。“点亮淄博花灯,助力淄博非遗”成为了玉黛湖以及郝博打造淄博花灯艺术节的初衷和使命。在淄博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花灯艺术节成功举办,让郝博以及淄博原有的花灯艺人看到了淄博花灯再次兴起以及发展的希望。

  2017年开始,每年春节前后,淄博的老百姓都能切实享受到一场花灯文化盛宴,也让淄博花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2019年,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耗用钢材11吨、8000平米绢布、创意融合13000个LED灯的灯组“福猪贺岁”,最终以高17米、长25米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近几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玉黛湖依然坚持每年奉上一场“花灯会”,唱响了“春节到张店来看灯”的文化品牌。2022年底,淄博花灯文旅融合项目入选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


回馈:文化生态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20多年来,郝博陆续为玉黛湖投资了1亿多元,对玉黛湖坚守的背后是一个成功企业家反哺社会的初心。

  “我来玉黛湖那年才30周岁,今年已经52周岁了,人生能有几个20年?我认为我最美好的20年都放在这里,包括我们一些股东,都在这待了十几二十年。玉黛湖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从一无所有慢慢地、一点一滴地打造成今天这个样子,我们对这一片土地都怀着深厚的感情。”郝博告诉记者。

  在多年的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郝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每一年,玉黛湖都会免费邀请我市特定人群进园游览,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感知自然。而紧邻玉黛湖的北焦宋村村民,更是对玉黛湖评价颇高,且不说每年对60岁以上村民的走访,玉黛湖园区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来自该村,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就业率。

  郝博说:“我们最初跟村里土地租赁合同是每年几十万,这几年随着景区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主动提出废除原来的合同将租金一步到位涨到几百万,并且与北焦宋村合作,共同打造北焦宋文化旅游特色村。”

  随着“淄博花灯艺术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北焦宋村从“小花灯”里看到了“大产业”。近年来,以北焦宋村、玉黛湖景区为中心,辐射带动花灯制作企业10余家,从事花灯设计、制作的花灯艺人千余人。

  “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有稳定的收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北焦宋村村民孟海燕说道。与她一样能在“家门口”稳定就业的有百十号人,玉黛湖景区内的儿童游玩设施、小吃摊位等,也积极鼓励村民进行经营。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景区能够为村民提供几百个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北焦宋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

  郝博深有感触地说:“村企深度合作,既解决了景区发展的瓶颈,也促进了北焦宋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在我们与村里早已构建起了共生共融的‘发展共同体’。”北焦宋村党委书记梁之友表示,北焦宋村的发展离不开玉黛湖景区的帮助和支持,乡村振兴路上,“致富梦”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记者 张铭 李琳)


编辑:张铭

校对:杨天宝

0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

齐点淄博